“这片建国初种下的山林已是郁郁葱葱,而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片林差点因盗伐保不住了。”山东省泰安徂徕山林场副场长郭廷松站在林场新修的水库边感慨地说,“十年前的一场才彻底改变了林场的面貌。”
林场职工陈宗林清楚地记得,上世纪90年代初,林场穷得开不出工资,他和工友们被迫外出打工。“那时候连给孩子买根两毛钱的冰棍儿都买不起。”
“上世纪80年代徂徕山林场十多年开不出工资,还欠下一大笔债,150多名职工先后离开林场,外出打工。”郭廷松说,“最为严重的后果是,山林看守人员不够,盗伐越来越严重,90年代最为严重时一天被盗伐100多株。”
2004年的改革改变了这一切。徂徕山被重新划归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事业拨款由440万元增加到1300万元,同时规定职工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住房公积金等由市财政承担。
守山35年的老护林员邵明哲对改革前后林场的变化体会最深刻。即使在林场最困难时,他也不曾离开过,那时,一间低矮的旧房、一盏孤寂的煤油灯、一台破收音机,陪伴了邵明哲不知多少个守林的夜晚。
如今,遇上来客,邵明哲会骄傲地带大家到办公室参观:“看,这是林场去年新建起来的办公室,一共5间,除了办公区,还辟出了厨房、卧室。”邵明哲对新的工作环境很满意。更让他高兴的是,通了电,他彻底告别了昏黄的煤油灯,也再不用为手机充电发愁。
林场还铺了山路、为职工建起了新居,邵明哲和妻子搬进了敞亮的新房,2010年,夫妻俩买了辆小面包车,巡山护林更便捷了。
吃上“皇粮”收入稳,加之林场条件的改善,外出打工的职工都回来了,郭廷松欣慰地说:“这满山绿保住了!”十年间,徂徕山的覆盖率由80.2%提高至87.8%,林木蓄积量从36万立方米扩展到60.05万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