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市长挂帅,部门协同
张掖市政府黄泽元市长多次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对基地整顿进行研究部署,从加强组织领导、开展联合执法、建立举报制度等方面入手,整体谋划,通盘考虑,建立了市、县联合执法机制,形成了“上下一盘棋”的强大合力。在执法层面,整合农业、公安、检察、法院、工商、质监等17个部门的执法力量,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开展联合办案、专项治理。公安机关主动出击,检察院提前介入,联合专案组对部转交案件和排查出的重点案件实行专案专办、限期办结,办案时效、质量、力度明显加大。在社会层面,对基地监管中出现的问题不避讳、不遮掩,鼓励群众参与,接受企业监督,市县农业、工商、公安等部门分别设立举报电话,畅通举报渠道,为案件查处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完善制度,严格准入
张掖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张掖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建立了持证经营制、规模授信制、诚信黑榜制、公开公示制、兑付限期制、责任追究制等制度,进一步明确了各级政府的主体责任和相关部门的监管职责,从严约束企业、农户和干部的行为,通过严格审查企业资质、严把基地落实关口、规范合同签订程序,基地秩序进一步规范。在基地落实前,市种子管理部门根据信用等级评估结果,对企业生产规模进行授信,同时严格审核企业生产经营资质,并将企业资质和授信规模向社会公告。在基地落实过程中,县区种子管理部门对企业申请生产面积进行严格把关,按照企业授信规模开具准入证。基地乡镇加强对村社干部及农户的教育引导,引导基地村谨慎选择合作企业,不参与违法生产,从源头上杜绝无证生产行为。在合同签订时,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切实做到基地落实公正、公平、透明。
三、层层落实责任,强化担当意识
各县区逐级召开会议部署落实《办法》,层层签订基地监管目标责任书,实行“一预警、二包责、三承诺”,进一步明确基地监管责任。“一预警”即对以往有引进非法制种的村委会、社(井)长,以及有违法行为的企业和个人,下发制种风险预警告知书,提前进行风险告知和法律警示,促使其自觉遵纪守法。“二包责”即由种子管理部门领导干部包乡镇,乡镇领导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社包地块的责任制,将责任落实到人。“三承诺”即建立三级承诺制度,乡镇政府向县政府承诺、村委会向乡镇政府承诺、社(井)向村委会承诺,并签订《国家级基地监管承诺书》,严格落实《办法》各项规定,确保基地合法生产。
四、查违法与查违纪相结合,依法严处
张掖市政府从严查企业违法行为、严查管理部门和相关干部责任两方面入手,全面采取“五查”措施,即:一查监管部门的监管责任是否落实,二查是否有干部参与违法行为,三查已经交办的案件是否得到有效处理,四查企业的违法生产法律责任,五查违规企业和人员的责任是否追究到位,依法从严、从重、从快查处涉种违法案件和行政监察案件,有效震慑了涉种违法违规行为。2014年,全市共查处涉嫌案件71起,行政处罚结案22起,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49起。对无证生产严重的10个乡镇、18个村的相关责任人员进行了行政问责调查,已问责19人,其中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5人、免职4人。通过启动监察程序、严肃追究责任,进一步明确了基地监管的责任,解决了“谁来管”、“管什么”和“怎么管”的问题,有效增强了各级各部门的监管责任和担当意识。
在2014年全面整治的基础上,今年张掖市继续组织市县种子管理、综合执法等单位的精干力量,前移监管关口,在公安部门和基地乡镇的大力配合下,深入基地村社进行摸排检查,早动手、早介入、早教育、早监管,从基地源头严查实堵违法生产行为。一是对往年存在涉种违法行为的村社,由乡镇派驻干部盯紧看牢,发现苗头性问题及时劝导阻止。二是对、边角地等进行严格监控,及时掌握土地经营人种植意向。三是对种子生产基地隔离带内种植同类农作物、隔离区补偿标准不一致等问题,及时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玉米种子基地管理的紧急通知》,要求部分乡镇、村及时进行整改。四是对摸排发现、被举报投诉的违法企业和个人,采取书面教育劝退和法律警示劝退相结合的方法,禁止落实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