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价格行情 > 行情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草莓白粉病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

零零社区网友  2016-07-22  互联网

    草莓白粉病是草莓常见真菌病害,主要发生在保护地草莓,发生严重时,病叶率在40%以上,病果率50%以上,严重影响了草莓的产量、品质。草莓白粉病在草莓整个生长季节均可发生,多发生在群体草莓,常见发病部位 叶、叶柄、花、花梗和果实。苗期染病造成秧苗素质下降,移植后不易成活;果实染病后严重影响草莓品质,导致成品率下降。在适宜条件下可以迅速发展,蔓延成灾,损失严重。
    症状:草莓白粉病主要危害叶、叶柄、花、花梗和果实,匍匐茎上很少发生。叶片染病,发病初期在叶片背面长出薄薄的白色菌丝层,随着病情的加重,叶片向上卷曲呈汤匙状,并产生大小不等的暗色污斑,以后病斑逐步扩大并叶片背面产生一层薄霜似的白色粉状
物(即为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发生严重时多个病斑连接成片,可布满整张叶片;后期呈红褐色病斑,叶缘萎缩、焦枯。花蕾、花染病,花瓣呈粉红色,花蕾不能开放。果实染病,幼果不能正常膨大,干枯,若后期受害,果面覆有一层白粉,随着病情加重,果实失去光泽并硬化,着色变差,严重影响浆果质量,并失去商品价值。
    发生特点

    此病由真菌子囊菌亚门单囊壳属的羽衣草单囊壳菌侵染所致。病原菌是专性寄生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株或病残体中越冬和越夏,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主要通过带菌的草莓苗等繁殖体进行中远距离传播。环境适宜时,病菌借助气流或雨水扩散蔓延,以分生孢子或子囊孢子从寄主表皮直接侵入。经潜育后表现病斑,7天左右在受害部位产生新的分生孢子,重复侵染,加重危害 。病菌侵染的最适温度为15~25℃,相对湿度80%以上,但雨水对白粉病有抑制作用,孢子在水滴中不能萌发;低于5℃和高于35℃均不利于发病。    草莓发病敏感生育期为座果期至采收后期,发病潜育期为5~10天。保护地栽培比露地栽培的草莓发病早,危害时间长,受害重。栽植密度过大、管理粗放、通风透光条件差,植株长势弱等,易导致白粉病的加重发生。草莓生长期间高温干旱与高温高湿交替出现时,发病加重。品种间抗病性差异大。
    发病原因
    发病原因发病与温、湿度关系:草莓白粉病为低温高湿病害,发病适宜温度15℃~25℃,分生孢子发生和侵染适宜温度为20℃左右,相对湿度90%以上。如果在深秋至早春遇到连续阴、雨、雾、雪等少日照天气,温度低,相对湿度大时有利于孢子的不断产生,反复浸
染,致使该病暴发成灾。发病与栽培管理的关系:大棚连作草莓发病早且重,病害始见期比新建棚地提早约1个月。前者始病期多在10月中旬,后者在11月中旬才出现发病中心。施肥与病害关系密切,偏施氮肥,草莓生长旺盛,叶面大而嫩绿易患白粉病。如适期、适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的则发病较轻。
    防治要点
    草莓白粉病防治应以预防为主,综合应用农业防治,安全使用药剂防治。具体措施如下:
    1、农艺措施
    a 选择抗病品种;b 合理控制氮肥用量,多施磷、钾肥,合理密植;合理进行水肥管理;施用腐熟有机肥、复合肥要适量,尤其氮肥不能施用过多,防止烧苗及旺长;适时浇水,满足苗期对水分的需求;利用风口调节棚室内温、湿度;及时摘除老叶、病叶,清洁田
园,增加温室草莓的通风透光性。
    2、物理措施
    b.冬季清园,烧毁其病叶、残株。在生长季节要及时摘除地面上的老叶及病叶、病果,并集中深埋,切忌随地乱丢。要注意其园地的通风条件,雨后要及时排水。在肥料的施用上要增施有机肥、磷钾肥,切忌偏施氮肥。

    防治方案
  
    1、发病期,及时清除病株残体,病果、病叶、病枝等。集中带到室外深埋或烧掉,消灭菌源。
    2、拉秧后彻底清除病残落叶及残体。
    3、对保护地、田间做好通风降湿,保护地减少或避免叶面结露。
    4、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培育壮苗,以提高植株自身的抗病力。适量灌水,阴雨天或下午不宜浇水,预防冻害。
    注意事项
    1.草莓白粉病重点在于预防,发病严重后防治效果有限。
    2.唑类药物是防治温室草莓白粉病的常用药,一次用药量过大或多次用药,会对草莓生长产生抑制作用。
    3.大量使用药剂会造成后期出现畸形果。
    4.注意安全操作,避免发生中毒事件。



http://farm.00-net.com/hq/1/2016-07-22/hq_42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