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存在的问题 产蛋率低而不稳:多数鸡场,进入冬季以来,产蛋率均不理想。一般在30%左右,高者不足50%,有的甚至20%,而且起伏较大,低而不稳。 鸡蛋品质下降:鸡蛋品质主要表现在鸡蛋蛋壳的厚度、坚固度、蛋壳表面清洁度和蛋黄色泽等方面。鸡蛋的蛋壳厚度和坚固度降低,出现薄壳蛋、砂皮蛋和软壳蛋;蛋壳的清洁度普遍较差,沾满粪便和污染物;蛋黄色度大幅度降低。由放牧期的9个以上罗氏单位降到8个以下。 疾病有所抬头:出现呼吸道疾病,出现体内外寄生虫病,个别鸡场偶然发生马立克病(内脏型)。 二、原因:由于具体情况不同,问题比较复杂。但共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圈鸡过晚:产蛋鸡要求温度范围是8~27℃,最适温度是13~24℃。假如环境温度过低,不仅降低产蛋率,而且还会导致采食量增加,营养的无谓损失。正常情况下,当环境温度最低降到5℃左右时,就应将在野外放牧的鸡圈回鸡舍,并在鸡舍的朝阳面增加与鸡舍面积等同或大些的塑料棚作为运动场。可是,有些鸡场至今仍然在室外放牧,夜间鸡舍没有任何保温设施。 光照时间短:有的鸡舍的光照时间天天不足12小时(自然光照加人工光照)。有些在野外建造的鸡场没有电源,根本没有补充光照。 喂料量不足:有的沿用放牧期补料的数目和方法,天天补料在50~75克,少数到达100克。这对于没有保温设施,仍然处于野外放牧的产蛋鸡来说,其营养是远远不够的。 营养失调:有的配料随意,有啥喂啥;有的按照笼养鸡标准配料;也有的购置本地所谓的“柴鸡专用料”;还有的看到目前饲料价格较高而用廉价原料,营养严重失衡。主要表现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严重不足、蛋白能量失衡、矿物质比例失衡、必须氨基酸和非必须氨基酸失衡等。 缺乏自然蛋黄增色物质:进入枯草期,尽管有时蛋鸡在野外放牧,但不能获得含有大量叶绿素的青绿饲料,影响蛋黄的色度。 鸡舍环境不佳:一些鸡舍没有保温设施,造成舍内温度低;有的密封严密,透风不良、湿度大,有害气体浓度增加,病原微生物孳生;有的治理粗放,应激现象不断等,都是造成产蛋性能低而不稳以及疾病增加的原因。 三、对策 增加光照:产蛋鸡对光照有较强的依靠性。由于冬季自然光照时间较短,人工补充光照是必不可缺的。应根据鸡的日龄和产蛋阶段,将光照逐渐调整到适合的时间,使产蛋高峰期光照时间维持在16小时。生产中可采取早晨补光或夜间补光,或二者结合。但无论哪一种方式,应与补料相结合。 科学配料:生态放养的鸡种多数选择地方鸡,其适应性和抗病力较强,活动量大,但产蛋性能与现代鸡种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其饲料营养水平应针对鸡的品种和生产特点而灵活把握。根据笔者多年试验和实践经验,制定了河北柴鸡饲料营养推荐指标。 增加喂料量:根据气温、鸡的活动量、野外自由采食量和鸡的产蛋率,酌情补充饲料。一些鸡场看到鸡的产蛋率低,限制补料量,结果饲料投喂量越少,产蛋率越低。根据笔者经验,由于本饲养方式鸡的活动量较大,在冬季保温较好的情况下,河北柴鸡的日补料量应比笼养中型蛋鸡高10~15%。在保温不良的情况下,饲料的补充量还要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