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价格行情 > 行情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新丝路新机遇中国-东盟农业合作路更宽

零零社区网友  2016-10-28  互联网

编者按

近年来,国内外农业、农资行业企业之间,不断在演绎合并和重组的大戏;不仅如此,不同行业之间、跨行业的企业之间也在合作;而地区之间、国家之间的合作更是不胜枚举。经济形势低迷,企业之间、地区之间、国家之间都在抱团取暖。我们看到,产能合作、跨界发展成为大家应对当前经济形势、参与全球贸易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短短几个月之间,中国-东盟的各种博览会、展示、比赛此起彼伏:第13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农业国际合作展、旅游展等系列展会,创新创业高峰论坛,名优特产品交易会……促进中国与东盟合作,中国企业与东盟国家企业、不同行业间的各种合作如火如荼。

据了解,在过去十年里,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跨境贸易总额每年以数十倍的速度增长。国内农资企业走入东盟国家投资建厂,建设生产线、基础设施等,将产业整体对外输出,这种国际产能合作将资本、技术、管理、资源等各方面进行了整合,是中国和东盟的双赢之策。

 

借助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平台,中国与东盟的合作从“黄金十年”走向“钻石十年”。在今年的第13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中国-东盟农业国际合作展、中国-东盟农资产业高峰论坛等与农业有关的盛会,吸引了与会人员和中外媒体的目光。
“一带一路”的农业合作

在中国-东盟农资产业高峰论坛上,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副主任肖仲凯说,在当前中国“一带一路”战略中,农业依然是对外合作交流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国将与东盟国家进一步加强在农资、农产品贸易、农业信息交流、农业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双边及多边合作。

中国东盟农资商会会长李殿平认为,“一带一路”战略为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农业交流与合作带来了相当好的机遇,双方可在农资产品和农产品贸易上各取所需、实现多赢。相对多数东盟国家而言,中国农资产业具有先进的生产技术、优质的产品,农资货源供应非常丰富;而东南亚包括东盟国家,在农业方面与我们有非常大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他们的农资需求潜力非常巨大。同时,东盟国家的农产品在中国有非常好的市场需求,双方农业合作潜力非常大。

中国社科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郑有贵认为,“一带一路”战略提出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五通”,为中国与沿线国家农业交流合作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农业上互有优势,比如东盟国家的大米、特种水果等,尤其是大米,不但帮助中国解决主食不足的问题,而且质量很好,可以满足差别化的市场需求。
农业部副部长屈冬玉表示,自1991年中国-东盟成立对话合作机制以来,农业合作内容不断丰富,合作形式不断创新,合作成效不断呈现,现已成为中国-东盟优先合作领域。

马来西亚驻华大使馆大使萨鲁丁表示,马来西亚一直把中国当作重要的合作伙伴,积极推动中马贸易。为拓展中马两国农产品贸易和投资合作,双方已进行过多次互访,今后,马来西亚将进一步大力推动两国在共享市场信息、举办活动、创造商业机会等方面的合作。萨鲁丁介绍说,马来西亚经济稳定增长,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保持在5.5%左右,农业是马来西亚的重要支柱产业,年产值达164亿美元。马来西亚全国农业粮食政策(NAP4)提出,发展和提升农业基础设施,2020年前在农村创造超过10.9万个就业机会,并使粮食自给自足率每年提升4%。马来西亚农业机械需求年增长6.7%,至2020年投资将达118亿美元。马来西亚政府2014年财政预算案批准了14亿美元用于提升农业科技水平。

柬埔寨王国原驻南宁总领事、现柬埔寨外交部领事巡查司副司长高鹏指出,随着中国-东盟合作的深入发展,柬埔寨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国,欢迎中国企业适时进军柬埔寨市场,为柬埔寨农业和其他产业发展提供支持、带来动力。
自然禀赋决定合作领域

越南  越南是东盟第二大国,人口9000多万,其中农业人口约占73%;农业占其国民生产总值的23%,其中农机以每年7%的速度迅速增长。根据越南农业部计划,至2020年越南农业化学品将占到农业生产总值的40%以上。随着越南经济的快速发展,其国内农业化工原料及产品生产远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因此,中国农化企业开拓越南市场正值黄金时期。
中国对越投资刚刚起步。近年来,越南政府调整了对华贸易政策,在同等条件下,越南优先选择中国企业,鼓励中国企业投资。越南农机、农化等产业相对落后,尤其在农业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国产技术及设备仅占11%,农机、农化技术设备基本依赖进口,中国产品在地缘优势与性价比上拥有多重优势。

越南基础工业薄弱,特别是化学工业基本空白,而越南的粮食和经济作物生产对化肥的需求却与日俱增,国产化肥能够满足50%,50%需要进口。越南大米出口居世界第二,粮食年产量达3000多万吨,橡胶、腰果、咖啡、茶叶等经济作物生产发达,化肥需求量大。越南每年需要5万~6万台小型发动机,但国内产量仅1.6万~1.7万台,多数需要进口。据专家估计,越南农药市场容量每年1.2亿~1.5亿美元,中国农药在越南农药市场所占份额在30%~40%。另外,每年还有不少中国生产的农药经越南运往老挝、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

柬埔寨  近年来,柬埔寨农业发展缓慢,原因系生产力水平低下,耕作方式基本处于粗放式、广种薄收和“靠天吃饭”的阶段,使用机械耕作的土地只占现耕种面积的10%左右。农业单产极低,每公顷产量仅为1.97吨,主要原因是农田基础设施落后,无力抵御旱涝灾害。再则,财政和科技投入不足。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财政只能勉强支付农业行政管理人员的薪水,农业生产科技的提升,只能靠市场机制运作、其他国家的援助及外来投资。

为加快农业发展,柬埔寨政府将农业发展提高到国家安全的战略角度,并制定了中长期计划。柬埔寨是传统农业国,自然条件优越,土地肥沃,终年适宜农作物生长,可耕种土地面积潜力大,农业发展潜力巨大。中国地少人多,在水稻和农业经济作物种植及管理等方面有着较丰富的经验。柬方缺少资金、技术及人力资源,中柬双方可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互补合作。

柬中优质水果蔬菜示范基地是中国农业部对柬埔寨的农业国际合作与交流合作支持的项目之一。该基地以公益性质的农业技术培训和试验示范种植、先进农业技术和果蔬品种推广为主要内容,由广西福沃得农业技术国际合作有限公司承担建设。福沃得公司董事长罗雯文介绍,柬中优质水果蔬菜示范基地是中国优质水果蔬菜品种和种植技术向柬埔寨输出的平台。自2009年进入柬埔寨以来,福沃得公司一直致力于与当地农场主和农户合作,发展水稻、蔬菜、木薯等作物的产业化,探索把援助和公益项目建设成为可持续性发展、可复制推广的农业产业模式。基地带动周边农民和农业学院的学生参与进来,对于提高柬埔寨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改善当地种植结构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印度尼西亚  印尼是东盟最大的国家,在农业领域投资潜力很大。印尼农业部长苏莱曼说:“印尼农业市场很大,单是棕榈油、树胶和甘蔗这三种商品2015年的出口价值已达55亿美元。所以,中方的投资价值必然可观,欢迎中国企业在农业等方面进行投资。”

苏莱曼还表示,印尼希望中方协助开发和建设农业耕地,发展种植业以及在边远地区建设新型牧场。为方便中方投资,除官方联系机制外,印尼还将为促进双方企业家洽谈牵线搭桥。中国棕榈油、可可和树胶等商品的进口量很大,印尼特产水果——蛇皮果也深受中国市场欢迎。
中国企业走入东盟

国际肥料工业协会前秘书长卢克·梅恩认为,当前全球肥料市场低迷,利润空间受到较大挤压。中国-东盟合作新机制的建立,给肥料产业带来机遇。他建议中国继续加大新型肥料的研制与推广,进一步提升肥料利用率,参与世界市场竞争。
泰国位于东南亚核心地带,是东盟的物流、贸易和金融中心,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素有“东南亚粮仓”的美名。“泰国本土没有生产化肥的原材料,绝大部分化肥都依靠进口。”泰国农业部专家西素尼提琼说。泰国每年化肥需求600万吨左右,这里成为世界肥料企业的必争之地。“我们对化肥的要求很高,最重要的一点是环境友好。金正大化肥在泰国北部稻田进行了3年试验,经过多方测试符合我们的环保要求,政府批准其进入皇家示范园,为下一步推广做深入观察。”

目前金正大集团已经形成地中海区、欧洲区、美洲区和东南亚区四大区域布局。“全球万块示范田”是金正大国际战略的重要项目,计划未来三年在美国、挪威、以色列、澳大利亚、越南等国,联合研究机构、企业、种植业主,选择100种作物、建设1万块示范田,探索建立相应的作物养分管理模式。“要做看得见的技术,让示范先行,向大家展示实实在在的效果。我们敢于和国际产品竞争,让大家看看中国制造的产品质量到底如何。” 金正大集团董事长万连步说,只有参与到国际化竞争中,中国肥料的转型升级才会少走弯路。借着“一带一路”政策东风,金正大正依托资本、技术、产品等优势,积极践行“走出去”战略。

武汉光谷北斗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泰国农业大学及泰国信息通信技术部建立了合作关系。据悉,光谷北斗系统能够实现对农机厘米级的精准控制,能够实现农机的自动驾驶,操作简单,提高了耕种效率,也节约了大量人力。“智慧农业和精细农业是光谷北斗‘智慧系列’的一项突出服务。如果光谷北斗能与泰国的农业资源结合,将极大促进当地农业的发展。”光谷北斗总经理柳钧议说。

中国山东五征集团积极拓展海外市场,目前,其农用机械产品成功进入柬埔寨市场。柬埔寨是五征集团打开东盟市场大门的首个国家,未来将逐步扩大发展目标,让五征产品助力柬埔寨和其他东盟国家的农业发展。

隆平高科与印尼国有种子公司Pertani于2011年11月签订协议,隆平高科与Pertani联合在西爪哇省建立杂交水稻联合发展中心,联合审定优质高产杂交水稻品种,联合在印尼7个主要产粮省实施高产栽培示范和培训,在印尼3个省建立本地化制种基地。印尼阿尔达格拉哈集团与中国四川国豪种业2004年开始合作发展杂交水稻,印尼万丹省首次引种国豪种业杂交水稻,单产达到每公顷8~12吨,远高于当地4~5吨的产量。

中国太钢哈斯科科技有限公司与马来西亚丰田农资有限公司硅肥战略合作项目正在推进。哈斯科是太钢发展循环经济和绿色产业的重要项目,目前形成年产50万吨硅肥的生产能力。硅肥不仅可有效改善土壤结构,而且对农作物增产有显著效力。
河南心连心化肥有限公司以精准农业服务为目标稳步开拓东盟市场,目前已经与缅甸、老挝建立了合作关系,未来希望进一步扩大东南亚市场。

四川开元集团副总裁杜勇介绍,为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及市场活力,早在2008年开元集团就与老挝有关方面签订了钾矿勘察权协议,并向老挝政府申请获得4亿吨氯化钾资源矿产权,首期50万吨钾肥生产项目已于2015年达产达标。2016年年初,该集团全面启动了二期年产150万吨氯化钾生产项目。杜勇说,中国企业应积极走进东盟、融入东盟,在极具农业发展潜力的东盟国家寻找合适的转型商机。



http://farm.00-net.com/hq/1/2016-10-28/hq_1956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