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到2008年,世界人口由31亿增加到68亿;粮食产量由9亿吨增加到25亿吨;40%-50%的增产归功于肥料使用。高产和集约化作物种植制度容易发生中微量元素缺乏,限制作物产量和N、P、K肥料的增产效益,所以平衡施肥理念中及时补充中微量元素需求尤为重要。实际上,平衡施肥是一个动态,预示着不断发展的理念。 我国肥料行业 应提升综合能力 从多年的研究发现,阻碍我国肥料发展的主要问题呈现多元化趋势。其一,产能过剩。包括总体过剩、区域过剩、结构过剩;其二,肥料生产盲从效应明显。产品同质化、品种同质化、营销同质化;其三,产品利用率低。养分结构不合理、施用方法不合理、统计口径不一致;其四,部分肥料养分配比不科学,轻有机、中微量元素肥,农化服务技术滞后;其五,市场混乱引发“价格战”,牺牲服务与质量、以次充好、“恶性竞争”循环。 所以,未来我国肥料行业应该全方位提升综合能力。首先,产业集中度、产业面需提高、拓宽。其次,加快兼并重组,大型化、综合性企业需增多,产业纵向延伸,上游涉足原料,下游深度加工,上下游一体化;产业横向耦合,向化肥产业的相关行业拓展(煤化工、磷化工等)。再次,加大力度发展循环经济,研发节能降耗,环境友好的肥料产品。最后,基础肥料向资源产地集中,二次加工产品向市场需求地转移。氮肥:产能逐渐向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转移,鼓励利用劣质煤;磷肥:向云贵鄂川等富磷地区集中,鼓励利用低品位磷矿;钾肥:做大做强青海、新疆钾肥基地。加强境外资源开发,提高供应量。 新型肥料的“新” 意味着动态可循环 新型肥料是为了解决肥料生产、施用等过程出现的新问题,在原料种类、养分结构、施用方法、养分释放方式和周期、生产加工方式等方面采用新理念、新技术。新型肥料应该是对长期施肥惯性的校准、补充,甚至是对传统观念的颠覆。所以发展新型肥料首先应该反思和正确认知现在肥料品种、生产工艺、施肥方法等不良反应,有针对地加以改进才是新型肥料发展的基础。这种“新”是动态的,甚至是可循环的,然而,高浓度、缓释、复合是必然的趋势吗? 我国肥料行业发展需在困境中寻突破,新型肥料的陆续“问世”将解决行业发展难题。新型肥料的研发生产关键是选择好原料、合理化配方并降低成本。例如,缓控释肥应适当分类发展,降低成本、环保选材、科学指导;土壤调理剂应理性生产、施用。土地是宝贵资源,调理剂首先应保证自身是安全的,同时考虑生产工艺;有机无机复混肥提倡发展,但有机质(秸秆、畜禽粪便、食品业废渣、城市废弃物等)的选择和处理一定要慎重;功能性肥料必须有控制地发展,不要只关注有益功能而忽略副作用。 液体肥料成 行业“佼佼者” 伴随着市场的规范和消费群体结构变化以及零增长目标的践行,未来5-8年还可以依靠资源、产能优势和简单直接的广告挤占中小企业市场份额。一旦形成大块头的搏杀,那决定命运的就是战略和理念。销售经营方面,借力电商,不依赖电商。融入大农业,建立诚信监督传递机制,探索肥料与其它农资与农产品并进的产业机制。多建医院,少建药厂,创新营销模式,强强联合;产品与技术研发方面,加强能提高肥效的肥料研发力度,大力发展测土配方、水肥一体化、有机无机复合化,达到提高作物品质、提高土壤活性、改良障碍土壤、资源综合利用等多重效果。 据有关数据显示,液体肥料占美国肥料使用量的50%。尿素硝酸铵、聚磷酸铵液体肥料在国外发达地区使用广泛,美国液体肥料占氮磷肥使用量的50%。液体肥料具有使用方便、安全、灵活,能与其他养分和农药混合使用的优点。适用种肥同播、耕地深施、灌溉施肥,肥药同施等农田管理一体化。但是,发达地区与我国国情有所差异,所以新型肥料产品还需理性发展。针对我国“人多、地少、水缺”的农业生产背景,水溶肥是未来发展方向之一,可解决缺水和提高肥料利用率的问题,同时对环境友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