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然山水、绿色果蔬、特色种植、乡村旅游、养生度假出发,近年来,渝北大盛镇依托“一山一水”,深度融合“都市农业+乡村旅游”,确立建设特色经济“三走廊”(即山上发展养生养老观光休闲旅游业,山下发展临空都市特色高效农业,沿河发展创意体验农业)发展主线,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积极培育高附加值农产品,并迅速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推动大盛镇逐渐从生态农业小镇向高效农业旅游强镇的奋力跨越。
1、依托“一山一水” 成就“风景经济”
在大盛镇白岩山上有一个地方,名为“天仙谷”。这里有一片近万亩的原始樱花林,每年的二三月,漫山遍野的樱花迎春怒放。万千周边游客踏步上山,漫步在樱花树下,微风一吹,粉红花瓣漫天飞舞,尽显浪漫风情。
白岩山是2003年经市政府批准的全市28个风景名胜旅游区之一,也是唯一尚未被正式开发的风景名胜区。依托溶洞、野生樱花、寺庙、栈道、悬棺、古村落等丰富的旅游资源,大盛乡村旅游已初具规模。自2014年首届樱花节在此开幕后,每年的春季,天仙谷吸引着无数游客慕名而来。
“对于大盛来说,最好的资源就是大自然给予的青山绿水和秀丽风光。我们按照‘以产业带旅游、以旅游促产业’的思路,直接让自然资源转换为旅游经济。”大盛镇镇长汪勇介绍,在此基础上,大盛乡村旅游项目进一步深化,以养生养老为引领,大盛镇继续推进白岩山片区的休闲旅游发展。
“以后到大盛,登上白岩山可俯瞰万亩野生樱花的美景;站在东河沿岸,可以观赏十里花果长廊!”汪勇表示,按照大盛镇产业发展规划,未来继续加快对白岩景区及大盛沿河地带的开发,大力发展观光、休闲等生态旅游,持续推进白岩天仙谷风景区、大盛沿河十里花果长廊和滨湖湿地公园项目建设,加大水上综合运动项目的招商引资力度。
2、种植“中华仙草” 打造“石斛之乡”
在黑色网布遮阳的地块里,由钢架搭成的简易“床”上,浓密地生长着一种植物,它们的个头不大,茎干呈节状。这就是被誉为“中华仙草”的铁皮石斛。这种被誉为“软黄金”的铁皮石斛伴随着近年来中医药的复苏,再次受到人们追捧,价格不断攀升。
坐拥高海拔、山泉水等天然资源,大盛镇瞄准机遇,从2014年开始,引进重庆市阿尔泰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企业+科研+示范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利用石斛主培技术发展农户种植。
经过2年建设及重庆市中药研究院、广西药用植物园的专业研发,人工低成本种植石斛终成现实。通过采用无土栽培、智能室温、自动管控,每个棚只需1名管理人员,真正实现了特色、生态、高效的发展方式。如今在大盛镇明月山药王谷,仿生铁皮石斛已经成为当地老百姓的“致富草”。
“现在每亩地年收益高达25万元,过去种玉米,每亩只有1000余元收入,真是天壤之别!”中药材基地工作人员感叹道。中药材基地建设推动了该镇高效特色现代农业的发展,带动和促进了本地产业转型和农民增收。目前大盛镇中药材基地已吸引本地劳动力就地务工人数150余人,增加现金收入30万余元。
“在石斛的带动下,未来我们逐步建成万亩区域性中药材产销、流通基地,将大盛打造成石斛之乡。”相关负责人介绍,依托阿尔泰、及时雨等农业龙头企业,除了铁皮石斛外,基地内还计划种植白芨、百合、黄菊、苡仁、黄栀子、白牡丹、太子参、丹参、连翘等20多种名贵药材,加快建成一期5000亩中药材。
3、按照“一村一品” 发展“现代农业”
“大盛是典型的农业大镇,以前农民以传统种植为主,现在的农户则以多种特色产业增收致富,走出一条新的发展之路!”大盛镇相关负责人认为,按照渝北对农业发展的统一规划,大盛对每块区域按照产品种类进行划分和培育,突出产业优势和特色,实现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
按照“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思路,大盛根据镇域内现有的条件和资源进行划分,形成明月片区的伏季水果采摘基地、大盛片区的野生鱼垂钓基地、东山和隆仁片区的绿色蔬菜生产加工基地、白岩片区的养老休闲基地。
该镇还投资上千万元,修建蓄水池、生产便道和灌溉管网,完善基础配套设施;扩大水果、蔬菜、肉兔种养殖规模,形成产业集聚,让传统农业向农业现代化靠拢;依托蔬菜基地,结合樱花、楠木观赏园和天险溶洞等自然风景,培育以乡村旅游和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三产业,打造风情小镇。
“我们想让各区域找到适合自身特点的产业,然后通过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因地制宜发展,从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实现农民增收致富。”大盛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地还是那块地,带来的收入却完全不一样!”村民张大妈感叹道。在大盛镇的统一规划下,通过大力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重点发展民营经济、微小企业、家庭农场、乡村旅游,该镇农业总产值突破4.08亿元。 (王彩艳 张何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