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6月以来,开原市庆云堡镇王家窝棚村的孙金山哪天也睡不上6个小时的觉,他成天忙着给刚购进的一万多只鸡雏防疫,保证成活率。一个月前他家刚刚出栏的一万多只肉鸡,每只纯赚3.9元。在当地养殖户口中,把纯利润叫做“缝儿”,眼下,孙金山还有另外2万余只肉鸡也要相继出栏了,仅仅过完春节的这“第一悠儿”,他就能有至少10万元的“缝儿”。
铁岭依托农业大市的资源优势,肉鸡产业快速发展。2005年末,铁岭市被农业部授予“肉鸡屠宰加工基地”称号;前些日子,铁岭市首次评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十强,名单中肉鸡屠宰企业占了9家。
目前,铁岭市已经有近2万农户搭上了肉鸡产业化的快车,“肉鸡”真正成了铁岭强市富民的“金鸡”。
养鸡户眼中的“鸡链条” 铁岭县双井子乡高家店村的高文凯养鸡已经十多年了,虽然现在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在养鸡,但他却是村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养鸡这么多年,高文凯觉着这几年和以前大不一样了,他这样总结自己的感受:现在养鸡先期投入少了,但赚钱却更保靠了,所以觉得养鸡也不那么累人了。
现在,高文凯养鸡上面有个经纪人,这个经纪人再往上和企业签协议,经纪人下面则有高文凯这样的养鸡户五六十个,经纪人先要从肉禽厂用现钱儿买来鸡雏儿和饲料,然后赊给养鸡户,养鸡户卖了鸡再算雏钱和饲料账。在养殖过程中,如果出现疫病,经纪人会从肉禽厂请来兽医帮忙诊治,到出栏时只要给经纪人打个电话,不管市场价如何,经纪人都会按协议价收购。因为互利互惠,这养鸡户和经纪人就像一条船上的伙伴,齐心协力闯市场。
高文凯说,另外一个变化是养鸡户财力强了,活儿忙时雇工帮忙。他刚养鸡那几年啥活儿都得自己来,实在忙不过来就求亲戚、朋友帮干干,然后再供一顿饭。现在变了,在村里就能雇着十分有水平的专门儿给养鸡户喂鸡的、清理鸡圈的,卖鸡的时候还有“抓鸡队”。老高说,这养鸡规模大了,分工细了,养殖水平确实大有提高了,当然效益也高了。
高文凯感受到的变化,其实就是铁岭市“鸡链条”不断完善的过程。可以看出,这个链条是完全按照市场规律形成的日渐完善的产业化链条。
铁岭市经济发展委员会食品包装办公室主任刘忆说,几年来,在铁岭,一条成熟的肉禽产业链条已经形成,这其中那些劲舞的龙头企业成为产业链不断完善的关键。目前,铁岭市共有规模以上肉禽企业18家,年产值超2亿元者3家,年总屠宰量9000万元,产值23个亿,占全省当年牲畜和肉禽屠宰加工企业产值总和的22%,铁岭市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肉禽企业更是占去6家中的一半。
产业链上好增收 开原市庆云堡镇河西村的魏涛不养鸡,但他同样不少赚。事情是这样的,几年前,庆云堡镇养鸡大户越来越多,这时,机灵的魏涛发现许多户在鸡出栏的时候都为“抓鸡”发愁,这个大市场吸引了他,于是,在他的张罗下,一个由12人组成的抓鸡服务队成立。这个“抓鸡队”忙的时候每天能抓两三万只鸡,一只6分钱,一人一天赚个100元钱不成问题。
庆云堡镇党委书记孙祥介绍,在庆云堡镇,有两个肉禽屠宰加工企业,其中仅“赢德”一家年屠宰量就达到2500万只,全镇有1000多农户为其饲养“订单鸡”,仅肉禽饲养小区就达130多个,围绕着这一产业,又催生两个饲料厂,16个饲料商店、10处兽药店和60多台运输车辆,再加上“清圈队”、“抓鸡队”、“送粮队”等等,为肉禽产业服务的人数就过500。2005年,全镇肉禽产业纯收入300多万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0%。
不仅如此,连附近乡镇种苞米的农民都借上了庆云堡养鸡的光儿,一只肉鸡从进雏到出栏的近两个月时间中,夏天要吃4.5公斤玉米,冬天则是5公斤。这么算起来,全镇肉鸡一年转化的粮食就高达5000多万公斤,也就是至少需要10万亩地的大苞米。所以,本镇的粮食根本不够用,而且收购价每公斤总是要比市场价高出7分钱。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注重饮食的质量,鸡养殖的规模和市场在不断的壮大和发展,鸡养殖带动了当地养殖户的收入,鸡养殖业拉动了县域经济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