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价格行情 > 行情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鹿茸真菌病

网友投稿  2016-11-30  互联网

流行病学

患病的公鹿为主要传染源。主要是由病鹿与健康鹿直接接触,使鹿茸发生擦伤而感染。也可能通过饲养员或饲养用具间接接触鹿茸皮肤传播。仅公鹿感染,其他有角动物未见感染。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6月~7月鹿茸生长旺季多发。气温高、湿度大、昆虫多、鹿茸有损伤易诱发。

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以鹿茸发痒,茸皮上有梅花状或呈圆形小疱、溃疡和结痂为特征。

病鹿精神、食欲和营养状况无异常。病鹿茸角搔痒,并轻轻地用茸碰触其他鹿,不久在茸皮上出现大小形状不一的梅花开放样病灶,开始为少量呈圆形、边缘整齐的小疱和形成丘疹,小疱逐渐扩大而破溃,而后结痂。在病的后期,可形成大块弥漫性干性结痂。去掉结痂部位的痂皮,见有黑红色的底面(真皮上层),擦去底面,出现紫红色真皮。病灶部位茸皮增厚。病灶多发生鹿茸的中部,嘴头少见,茸根部未见病变。

病变只蔓延到真皮,不能扩散到皮下组织。鹿的体表其他部位无感染发病。病变鹿茸加工后有深灰色病灶痕迹。本病对茸生长速度无影响。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须进一步做实验室诊断。

实验室诊断

病原检查

显微镜检查、沙堡劳氏培养基培养(对菌落特性、菌丝和孢子进行鉴定)。

病料采集

将鹿保定好,用70%酒精消毒茸皮病变部位,然后用外科刀刮取痂皮、茸皮待检。

防治

搞好饲养管理,做好清洁卫生,防止鹿群拥挤,防止积水,做好经常性的消毒工作。发现本病立即隔离治疗,被污染的圈舍、饲槽及用具应严格消毒。



http://farm.00-net.com/hq/1/2016-11-30/hq_177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