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价格行情 > 行情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打造黑山羊基地 2015年有望实现5亿产值

零零社区网友  2016-11-29  互联网

从2003年发现品种并提出保种、选育,到2008年注册商标,再到2012年实施品牌打造,重庆“大足黑山羊”如今已成为大足区农业支柱产业之一。在“大足黑山羊”腾飞的这十年里,农科专家张家骅和他的团队足迹遍布了每一个“大足黑山羊”养殖场。

对“大足黑山羊”养殖户来说,张家骅既是专家,更是朋友。他们见到张家骅,都会亲切地招呼“张教授,您来啦”,然后便说起自家黑山羊的近况。养殖户邓俗优说,每个养殖户与张家骅都很熟,但张家骅对每一户的黑山羊情况更熟。

2003年,时任西南农业大学副校长的张家骅及其科研团队到大足进行“西南地区肉山羊饲养技术规范”项目考察。在路过铁山镇时,他偶然看到几只黑山羊,“这种羊毛色纯黑、体型粗大,在重庆是非常罕见的品种。”

“当向养殖户了解到这种黑山羊每年可以产2—3胎时,我就知道找到宝贝了!”张家骅介绍,一般的黑山羊品种每年仅能产1胎,而大足黑山羊每年至少能产2 胎,3胎也比较常见。“它的产仔率比普通山羊高一倍,是不可多得的山羊高产品种基因库,也是重庆独一无二的黑山羊品种。”

张家骅开始带领团队对大足黑山羊进行深入研究。他们发现,大足黑山羊具有生长发育快、羔羊成活率高、遗传稳定、抗病力强、产肉性能好的特点,是肥羔生产的优良品种。同时,其肉质鲜美、肥而不腻、膻味小,也颇受市场欢迎。

然而,受养殖技术限制,当地养殖户均实行散养,每户最多仅养殖20-30只。“因为经济效益不明显,养殖户已越来越少。我们发现时,整个种群仅存4000余只。”张家骅意识到,如果不抓紧时间进行保护、选育和开发利用,大足黑山羊资源极有可能会枯竭。

张家骅团队通过对大足黑山羊繁殖性能、生长发育等各项指标进行系统的测定研究,提出了保种和选育方案。在团队的呼吁下,大足也成立了专门的大足黑山羊保护与研究开发领导小组,并在大足黑山羊中心产区铁山镇、季家镇、珠溪镇建立了保种区。

2008年,“大足黑山羊”商标获准国家商标局注册。至此,养在“深闺”的黑山羊,终于走进人们的视野。

养殖户邓俗优共养殖了400余只黑山羊。他估计今年收入将达到15万元以上。说起当年返乡养羊,邓俗优反复地说“多亏了张教授”。

2010年,在外打工的邓俗优回乡探亲时发现,家乡的黑山羊一下子成了宝贝。“张教授他们给农民讲黑山羊养殖课,不仅讲黑山羊怎么好,还具体讲了怎么养,听完课,很动心。”虽然动了念头,但一想到养殖的风险,邓俗优还是犹豫不决。

“只有让农民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果和价值,他们才会去生产。”面对大家的怀疑,张家骅表示理解。

“在规模化养殖中,养殖技术和疾病控制非常关键。”张家骅展现了他们的成果——根据大足黑山羊品种53000多个数据研究形成的一套《大足黑山羊养殖技术规范》,其中包括营养及饲料研究、养殖技术标准研究等。

而张家骅团队承诺将给予养殖户无偿技术指导,更是给了邓俗优一颗定心丸。2011年,邓俗优将打工挣得的10万余元购买了近50只山羊,开始了养殖事业。

然而,在养殖的初期,便出了问题。2012年,邓俗优损失了10多只黑山羊。“羊拉肚子,也不知道是什么病。一下损失就是好几万元,心痛得很。”

在经过张家骅团队连夜诊断后,才发现了原因——黑山羊被喂食了发霉的玉米秆。“如果没有张教授他们,我肯定就发现不了问题。以前对张教授交代的养殖要点总不上心,这次也当买了教训了。”邓俗优说,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他“骚扰”专家们的次数也越来越多。

据了解,大足目前存栏种羊达到6.9万只。由于各地需求量越来越大,大足黑山羊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状态。

“我们已经收到大量国内外的订单,很多是想买却买不到。之前,陕西省畜牧局向我们购买种羊,我们都没肯卖。”谈到大足黑山羊被市场欢迎,大足区畜牧兽医局局长郭礼刚骄傲不已。

郭礼刚介绍,根据大足区规划,到“十二五”末,大足将实现黑山羊的产业化发展,并建成中国南方黑山羊供种高地和商品肉羊生产、加工基地。“到2015年,我们计划生产种羊20万只,生产加工商品肉羊30万只。在通过深加工之后,有望实现5个亿的产值。”



http://farm.00-net.com/hq/1/2016-11-29/hq_174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