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养殖概况
世界和中国南美白对虾产量逐年下降,2014年全国对虾养殖成功率首创新低,闽南区域的对虾养殖病害与2013年相比,也有过之而无不及,而2015年更是雪上加霜,相较2014年还要减产至少2成。
高位池病害首当其冲,红体、偷死、白便是最为严重的病症,虾体、肠道、肝胰脏发红;肝胰脏发炎肿胀直至萎缩;白便高温期频繁发作;另外弧菌超标尤其是绿弧菌超标甚至个别出现莫名黑色弧菌而发病,目前病害处理手段乏善可陈,往往无有效、可复制的处理方案。2015年高位池整体养殖成功率比2014年更低,产量还要下降1-2成。整体来看,2015年闽南区域的高位池对虾养殖盈利:平本:亏本的比例为2:3:5(2014年为2:4:4)。
土池区域情况同样不容乐观,甚至潮汕混养土池养殖一样糟糕,主要问题是高温季节的白便肠炎,导致虾生长极其缓慢,4个月仍为100条/斤规格的较为普遍,当然这与土池养殖户一直以来钟情于质量参差不齐的二代苗甚至土苗有直接关系。2015年整体土池养殖成功率也低于2014年,产量下降3成以上,养殖即便是较为顺利的精养塘单造绝大多数也仅仅亩产400斤左右。2015年闽南区域的土池对虾养殖盈利:平本:亏本比例为3:3:4(2013年为3:4:3 )。
以下以往年养殖较好的混养塘2015年养殖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希望窥斑见豹。
2014年产量尚好的潮汕混养塘在今年却普遍出现虾苗生长缓慢的情况,产量相比去年减产2-3成,详情如下:
1、养殖情况
潮汕鱼虾混养料头批苗每年开始放苗时间在4月初(清明前后),往年50天左右可以抓部分小虾,但今年普遍生长速度缓慢,达70天以上才有够规格虾上市。后面陆续放4-5次苗,总密度可达40-60万/亩,土苗价格在30左右,后期放苗淡季苗价只有十几元/万。中后期养户基本每隔3-5天就会卖一部分大虾,降低密度,也不断回笼资金,降低风险。2015年虾价低于往年,抓虾规格偏小,约在60-100头/斤,100头/斤价格在8.5元/斤上下。
2、用料情况:
正常天气情况下,亩用料在10-15斤。部分补充投喂生玉米、花生饼等。
所用料档次低,基本可归类为以下几个档次:①26-26蛋白,80斤包装;②28-30蛋白, 80斤包装;③30蛋白,60斤包装。
以上喂料档次每个客户均根据个人习惯选择,具体参考虾价以及存塘虾多少与健康情况而定。如果虾价好,存塘虾多,则选择较为高档的料;反之,则使用低档料甚至玉米、豆饼等。
3、养殖效果与利润情况
养殖户今年普遍反映虾生长非常慢。虽然放养密度很高,但今年累计成活率极低,很多客户估计不足1成,受种苗以及天气影响,今年整体虾生长偏慢,造成出虾规格偏小,同期产量降低,效益大大下降;导致客户偏向低档料更多,进一步导致虾生长缓慢;另有养殖户怀疑虾生长缓慢与土苗场使用抗生素育苗有很大关系。
加上今年虾价低迷,较2014年价格低4-5元/斤,即使亩产不变情况下,效益缩水至少30%,何况今年产量同比2014年还要减2-3成。
4、本区域畅销产品定位
潮汕鱼虾混养料选择苗种较差(土苗),而且是轮捕轮放的高密度,用料档次很低,特别是虾价低迷,用量档次更低,意在降低饲料成本,2015年,饲料粒径1.8mm、稳定性在3小时以上的产品受欢迎,饲料粒径2.0mm的产品受冷落。从档次上来说,因2015虾价低迷,80斤包装产品更受市场欢迎。产品要保证稳定:潮汕混养料市场用料繁杂,对于养殖效果判断相比较来说更主观些,对饲料外观或气味等更为注重,所以对于厂家来说,内在质量营养水平很重要,但是产品外观与气味需要更加重视。
产品要保证稳定:潮汕混养料市场用料繁杂,对于养殖效果判断相比较来说更主观些,对饲料外观或气味等更为注重,所以对于厂家来说,内在质量营养水平很重要,但是产品外观与气味需要更加重视。
二、2015年虾病流行特点
1、区域差异性、高位池与土池差异性均不显著
各区域发病率均不相上下,各地土池、高位池养殖均呈现困难之势,严重程度可谓半斤八两。
2、各季节发病率均较严重
高位池从全年看,年初的冬棚虾养殖较好;4-6月份新放养第一造虾发病排塘较严重,排塘率在4-5成;7-8月份中造因为排塘严重,直接导致高位池区域多数空塘;9月以后陆续放养冬棚虾的客户排塘率在3-4成,10月底11月初盖棚后,发病骤升,主要原因是盖棚后通风不畅导致温差过大而应激发病,这其中尤以小规格虾入棚后发病最为严重。
3、仅少数咸水混养模式区域发病率较低
如漳浦深土镇竹屿咸水大塘混养河豚、鳗鱼、篮子鱼、斑节虾、黄鳍鲷的区域养殖一如既往比较良好,发病较少。主要问题为部分地区水质出现蜘蛛丝水、豆腐花水等情况。
三、2015年虾病流行原因分析
1、气候影响
早造:雨水过少,如4-5月份雨水较少,导致很多土池养殖推迟放苗20天到1个月左右。
中造:随着水温攀升、白便、红体偷死、弧菌超标随之而来,导致高位池发病严重,土池虾苟延残喘。
晚造:前期较好,但是随着盖棚后应激发病导致排塘居高不下,主要多为红体肝胰脏萎缩空肠空胃或者不明原因的大量死亡,表现为虾体可见均正常,但是大量死亡。
2、水质影响
(1)高温季节蓝藻大量繁殖是一个较为头疼的问题,这在淡水土池区域尤为严重,这也导致虾在高温季节的肠炎白便发病率大大上升(诏安以及涵江鲈鱼养殖集中区也有同样问题)。根据诏安桥东镇福建粤海鲈鱼示范户林老板切身经验:2015年10亩以内的塘加装一台搅水机(涌浪机)后,大大减少高温期蓝藻爆发,仅少量鱼塘有蓝藻且并不严重,而在未加装搅水机(涌浪机)的2014年高温期蓝藻大量爆发。
分析:蓝藻喜静水,涌浪机可以在白天将底部有机质转移到水体中上部氧化,夜间底部有机质耗氧骤减(有机质耗氧占水体总耗氧8成以上,养殖水产品耗氧仅仅一成左右而已),从而间接增氧,涌浪机属于间接增氧利器!建议进行大力推广。
(2)高盐度区比低盐度区成功率高。2015年咸水区域混养土池养殖较为成功,反观淡水养殖区域如龙海土池发病则很严重。
(3)同区域内虾塘密集度高的片区比密集度低的发病率高。如漳浦高位池集中老区如佛昙、前亭等区域,近几年养殖成功率一年不如一年。
3、养殖模式影响
土塘的鱼虾混养模式2014年度明显好于土池精养区域如龙海,更好于高位池区域。但是2015年土池养殖遭遇瓶颈,发病不比高位池少。多数为苗种生长缓慢、产量仅为2014年4-6成。
4、养殖观念
土池客户不重视苗种的观念在今年受到严重打击,土苗、二代苗为主导致生长过慢、拉白便等症状,严重影响养殖。
今年整体反映对虾生长速度比往年慢,早造养殖90天依然100头非常普遍。
反观一代苗今年表现不错,尤其粤海一代苗表现不错,55天38条非常普遍。
四、2015年主要病害分析
1、肝胰脏红肿-萎缩
病因分析:水质底质恶化、弧菌大量繁殖、高温天气下易出现。
预防:投放优质虾苗,保证水质稳定,定期使用有益菌(养水宝、粤海利生素、富水美、益水原菌等)和底质改良剂(如增氧解毒底净、生物底改等)
治疗:对于肝胰脏严重萎缩的虾没有治疗价值,对于早期可采取如下措施:减少进排水减少应激,减料甚至停料3-5天;泼洒维生素C (如“解毒应激灵”)+有机酸(如“有机酸解毒灵”);开足增氧机;内服芽孢杆菌(如“富虾康”)+活性酵母。
2、弧菌尤其是绿弧菌的超标
弧菌尤其是绿弧菌的超标(多达600个以上的一般都会发生偷死或者肠炎)是今年主要问题,防不胜防,市场上蛭弧菌效果不明显,抗生素也无能为力,尤其是发光弧菌处理极其困难,但是我们发现氟苯尼考或者土霉素泼水,每隔3-4天使用一次,连续4-5次有一定效果,但是很容易反复。
3、亚硝酸盐、氨氮过高问题
通过增氧型底改(如“增氧解毒底净”)+芽孢杆菌(如“富水美”)+光合细菌(如“益水原菌”),配合适量换水一般可以将亚硝酸盐、氨氮有效降低,但要注意容易反弹,所以处理时需要连用2-3次,并且要注意控料。
4、肠炎问题预防以及早期的肠道发红肝胰脏发红问题
采取该方法可较为有效解决:乳酸菌+多维+活性酵母混合拌料密封泡过夜,次日泼洒,连续拌料投喂5-7天,一般均有效。
5、pH值偏高
建议EM2kg/亩+红糖5-8斤/亩,混合密封泡过夜,次日泼洒,视情况连用2次,一般3天左右可见效。
6、白便肠炎
病因分析:一是水质差的塘易出现,如水清、水浑或蓝藻塘;二是虾体质弱,肠道功能差引起。
预防措施:加强投苗前期育水稳水工作,雨前后多施防应激产品,雨后天晴及时进行解毒和肥水补菌工作,内服活性酵母+多维+乳酸菌等。
治疗措施:外泼大蒜素,内服活性酵母等有益菌加强肠道修复。
通过漳浦服务站长期试验来看,每包虾料拌喂恩诺沙星(如“粤海恩福星)+黄连素有较好效果。
发病前期通过增氧解毒底净改底并调水减料,有效率可达60%,中后期有效率仅仅在30%!
7、红体症
病因分析:分为应激性红体(如:天气、水质剧变、进排水操作不当等)和细菌性红体(如:弧菌等病害导致的红体等)。2015年全年均发病普遍。
预防:有条件建议进行鱼虾混养(尤其是土塘),做好育水稳水工作,透明度控制在40cm左右;天气多变时及时泼洒维生素C (如“解毒应激灵”)防应激;定期使用活菌(如“粤海利生素”、“益水原菌”)等,定期解毒和改底;蜕壳期加强增氧,泼洒应激固壳素(主要成分:天然活性钙);内服芽孢杆菌、活性酵母等。
治疗:停止进排水,停料,施有机酸(如“解毒碧水安”)、芽孢杆菌进行解毒培菌;泼洒葡萄糖;加大增氧;内服乳酸菌(如“粤海601”)+活性酵母+对虾多维,连用3-5天。
五、2015年虾病应对措施
1、改变传统养殖观念
高位池养殖:改变超高密度的养殖观念,采取中密度养大虾。(密度由50-60万/亩向20万/亩左右转变),改变急功近利的养殖模式。
土池养殖:混养模式生态防控是土池对虾健康可持续养殖的必由之路,也是目前应对难以防控的白虾病害,提高养殖效益,减少养殖风险的可行措施。建议淡水区域:虾+河豚+白虾+少量(草鱼、大头、鲢鱼)混养模式;咸水区域:虾+河豚+白虾+黄鳍鲷+篮子鱼混养模式。
2、选择优质的虾苗
无论养殖早造或晚造虾,建议选择大公司大品牌的种苗,无论生长速度还是淡化稳定程度都有保障。投到了长不大的苗,再好的思路和模式都是枉然。
3、重视水质调控
坚持调水和稳水工作,通过解毒、施菌、增氧相结合的方式维持水质,倡导多解毒、少消毒的理念,鱼虾混养模式推行以菌制菌的调水方式,保证水质肥、活、嫩、爽。
4、重视底质改良
不仅要充分认识养虾先养水,还有懂得养水先养底;底质佳则水质良,底质差则水质差。
建议:前期30天每周改底一次,可使用增氧型底改(如“增氧解毒底净”),并且补菌一次,以芽孢杆菌为主(如富水美+益水原菌);中后期缩短间隔为4-5天改底一次,保持底质良好,水质稳定。
5、重视补钙
虾属于甲壳动物,蜕壳频率较高,1cm虾苗大量不到30小时就蜕壳一次,顺利蜕壳才能正常增重生长,所以每次蜕壳都需要大量矿物质微量元素,尤其是淡水养殖区域,水体一般都会缺乏此类物质,所以在日常管理中需重视补钙等微量元素。
蜕壳集中期(农历初一、十五前后2-3天开始补钙:应激固壳素3亩/包+维生素C(如“应激高稳C”分开泼洒,同时加强增氧,蜕壳期虾耗氧会比平时加倍)
6、预防为主、管理细心
“抑菌、增氧、调水、内调”防控思路贯穿养殖全程。其中充足溶氧是重中之重,2015年福建东山鲍鱼池养虾的部分客户,采取高溶氧养殖成功率8-9成,不是意外。另外养殖过程细心查看料台,及时增减投料,尽可能减少底部有机质也是养殖成功之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