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用农药,安徽省砀山县70万亩连片果园或许将“颗粒无收”;若施用高毒高残农药,虽杀虫杀菌效果好,但销售时检验检测也不会让水果“过关”,造成“卖果难”。
为解决这个矛盾,近年来,该县建立水果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严格农资和农产品加工全程管控,尽量使用植物源农药、生物农药,并为“达标”的农药、化肥等农资和优质水果颁发“身份证”,授权使用二维码、射频码等标识,实现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责任可追究、质量可追溯,大力生产无公害和绿色水果。
1、严把入口关农资进销逐一编码可追溯
首先,砀山县严把农药“入口关”,从源头上控制违禁农药,努力建设消费者放心的“自家果园”。加强农资市场管理,出台《砀山县农资市场准入管理暂行办法》,实行严格的农药、化肥等农资产品备案和市场准入制度,通过对农资及经营单位备案告知与审核,建立农资进销货出入库电子台账,实现了农资产品“来路清楚、成分明确、标签规范、质量可追溯”。
据县农委农业综合执法大队长朱峰介绍,县农资办电脑系统采用一维码及二维码相结合的标识技术,为审核通过的农资产品逐一编码,销售时打印编码,系统扫码电子交易现场配送,销售商才能销售,具有防伪和追溯作用。
“县级农资批发商提交新品种农资信息到县农资办备案,只有监管端成功审批后,批发商才能做进货入库处理,并为每瓶农药打印唯一追溯码。”朱峰说,如果监管端发现新品农资信息录入不真实或弄虚作假,则认定不合格,退回批发商端口,由批发商认真核对后,再次提出申请审核。
砀城镇喜洋洋农资经营店经理王联合说:“我们进销有一整套严格的程序。在砀山,违禁农药是高压线,谁也不敢碰它。我们农资经销商谁也不会经营违禁农药。”
2、农户实名凭卡购买农药成为“处方药”
严把农药“入口关”只是第一步,砀山县还从购买者身份上加强管理,把好农药“出口关”。据朱峰介绍,砀山县实行实名制购买制度,对买药者身份信息进行自动识读并记录购买用途,实现了农资定点经营、实名销售、可溯管理。
在砀山县农资配送中心,县供销社果蔬服务公司经理付尚拿出一张IC卡:“县农委为每个农户制作了一张《农资追溯采购卡》,用这张卡可以购买农药等农资;暂时没有办卡的果农,也可凭本人身份证买药。通过查询卡上的信息,农户一年内购买农药的情况清清楚楚,实现了农药流通的全程追溯。”
“为让农户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在不同的时间段,我们都有农技员指导,什么时间用什么药,哪种药效果更好,怎么联合用药?农技专家会给果农一个科学建议,农户可根据农技专家的建议购买和使用农药。”砀山县农委梨产业服务中心主任田娟介绍说,当农户有问题时,可直接去找派驻在各村的农技员,也可随时电话联系县农委的农技专家。这样,砀山农技员成了“水果医生”,农药就变成了“处方药”,能更好地提高药效,减少农药用量。
3、空瓶可以换钱农药废弃包装有了好去处
为防止农药的残余污染,该县还专门设置了“回收关”。“以前有的果农用完农药后,把农药包装瓶、包装袋随意扔在果园里,会对土壤和水源带来污染。”县供销社果蔬服务公司经理付尚介绍说,在回收环节,我们要求果农下一次购买农药时,必须把上一次的农药空瓶带来,进行集中处理。而且空瓶也可以卖钱,节省了生产成本。
“回收农药废弃包装瓶:100ml以下每个0.08元,100ml以上每个0.12元;回收废弃农药袋:300克以下0.03元/只,300克以上0.05元/只……”在砀山县园艺场农资配送中心的院墙上,张贴着《农药废弃物包装回收与处置制度》牌,上面明确了各种规格药瓶、药袋的回收价格。院子里,一袋袋回收来的农药空瓶装满了大垃圾箱。按照“谁销售、谁回收”的原则,回收农药废弃物后集中存储,进行无害化处理,避免发生二次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