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价格行情 > 行情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武鸣现代农业唱响富民好声音

网友投稿  2016-11-25  互联网

眼下正是香蕉成熟季节,在武鸣区各大香蕉基地,工人们正在忙碌着采收香蕉,装运上车,28万亩面积总产量预计达8.4亿公斤的香蕉将从壮乡武鸣陆续发往全国各地。近年来,武鸣区紧紧围绕农业增长农民增收主旋律,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处处万顷蕉林,千亩果园,十里荷香,土地披上五彩衣,更让广大农民挺直了腰杆。


  


  打造示范基地发展现代农业


  


  连日来,在锣圩镇那琅村的佳林农业香蕉基地,工人们挥汗如雨,砍蕉、清洗、打包、装箱、装运,十分忙碌。“香蕉饱满、色泽光亮,一看就惹人喜爱。今年产量较去年略低,但每公斤售价4.6元,有捞了。”该基地负责人黄文泉兴奋地打了个 “V”的手势。该香蕉种植基地种蕉900亩,今年将可获得1000多万元收入。


  


  作为传统农业大区,武鸣区充分依托雄厚的传统农业产业基础,建设5万亩甘蔗“双高”示范基地和万亩特色水果、花卉等产业示范基地。为做大水果生产文章,武鸣区抓好土地流转,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全城区农村土地流转面积31.39万亩,占农户承包土地面积的34.2%,涉及农户6万多户,占全城区农户数的35%。土地流转后,将农田向规模特色农业、高效农业和无公害农业集中,全城区初步形成了香蕉、甘蔗、果蔬、畜牧、水产、花卉六大农业产业,其中果树种植面积40万亩。


  


  注重产销,从科技要效益。城区每年开展各种水果技术培训超过500期。发展电商引领广大农户“触网”,各镇根据实际纷纷举办各种水果节,搭建交流和销售平台。同时成立水果冷藏保鲜企业,单日单线最高加工水果20万公斤。加快建设组装式冷库36座,冷藏容量达1590吨,使因气候或市场因素导致的果蔬产品滞销难题找到破解良方。


  


  合作社遍四方助推产业升级


  


  在武鸣区,宁武一鸣红香蕉专业合作社赫赫有名,该社共有社员215人,种植香蕉3.3万亩,年产量9万吨,曾被评为区、市级规范化示范性合作社,还获得农业部颁发的“农业部热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称号。


  


  为着力提高农民组织化、生产专业化,加速生产手段科技化,进而形成品牌,赢得市场,使农业实现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的转变,武鸣区注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建工作。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不断“添丁”,以年均50多家的速度递增,全城区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300多个,成为推动武鸣现代农业发展的生力军。“跟着社里走,赚钱不用愁”,这句话成了众多群众的“口头禅”。


  


  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促使现代农业版图不断扩张,全城区形成了“一村一品”的格局。双桥镇下渌村种植龙眼1500多亩、砂糖橘1700多亩,被评为广西水果名村。


  


  农旅深情“联姻”巧打休闲王牌


  


  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加快特色产业转型升级。武鸣区按照经营组织化、装备设施化、生产标准化、要素集成化、特色产业化等示范区建设“五化”要求,以“示范区+龙头企业+合作社+种植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积极创建田园化、景观化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发展火龙果、香蕉、苗木花卉、蔬菜、休闲农家乐等特色优势产业。2014年,在宁武镇伏唐村创建富安居休闲农业示范区,当年便完成核心区规模连片发展5000多亩,核心区农民人均纯收入12160元,比全城区平均水平高20.3%。2015年结合双桥伊岭溪谷地形地貌,规划创建伊岭溪谷休闲农业核心区,当年完成伊岭溪谷核心区规模连片发展6660亩,休闲旅游日接待人数超千人,实现旅游收入1105万元。这两个休闲农业示范区目前共入驻企业12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4家,吸引1500多名村民在示范区就近就业,辐射带动周边5200户农户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实现年产值1.5亿元。


  


  武鸣区通过创建一批实力雄厚、示范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的大型农业综合示范园区,切实加快生态农业发展步伐。2016年起,每年计划从城区财政中安排1000万元,用于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代特色产业。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农产品变商品,示范区内的村民看在眼里,乐在心上。“去武鸣搞采摘活动,并体验一下QQ农场的农耕文化”,武鸣区这些休闲农业示范区“横空出世”后,吸引了南宁周边群众前来观光休闲,广大农民分享到了“绿色福祉”。2015年,武鸣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210元,同比增长10.4%。



http://farm.00-net.com/hq/1/2016-11-25/hq_162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