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价格行情 > 行情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小麦土传性病害的春季防治

零零社区网友  2016-11-16  互联网

小麦土传性病害主要有:小麦纹枯病、根腐病、全蚀病、冠腐病。

      近年来,由于良种的频繁调运、农机跨区作业;免耕、秸秆还田等技术措施的实施,为土传性病害的传播和蔓延创造了有利条件,该类病害的发生危害程度愈来愈重,已成为我县小麦高产、优质、高效的重要限制因素。

      一、发生特点:

      1、菌源量越来越大:该类病害的病原菌都是通过土壤、种子或病残体传播,一旦传入会在土壤中逐年积累,田间菌源量越来越大。

      2、发生早、危害重:这些病害发生都是在苗期感病、初春扩展、后期危害。播种后即开始感染,播种后到越冬前为第一个感染高峰,春季多雨的年份形成第二个感染高峰,病斑扩展造成苗黄、苗弱;3-5月份病害加重,出现死苗、黄叶、白穗、成片倒伏,造成大面积暴发流行,大幅度减产。

      3、发病部位隐蔽:

      该病发病部位主要集中在根部及茎基部,比较隐蔽,病菌危害地下部分,症状反映在地上部分,苗期轻症状不明显,不易察觉,当后期出现“白穗”了才注意,这给防治带来了一定困难。 

      二、防治方法:在药剂拌种的基础上辅以春季喷淋防治。

      1、小麦返青至拔节期,每亩可用30%苯甲·丙环唑乳油20-30ml,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40g,对准茎基部喷淋施药。要选择上午有露水时喷药,用足水量,尽量使药液流到植株基部,隔7-10天再喷一次。

      2、小麦开花初期,每亩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或50%多福合剂100克加水喷雾,也可选用敌力脱(丙环唑),或用甲基硫菌灵、多菌灵+烯唑醇半量复配喷雾防治,控制叶部病害发展或防止黑胚粒形成。

      3、加强小麦管理,合理配方施肥,提高小麦自身抗逆能力。



http://farm.00-net.com/hq/1/2016-11-16/hq_147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