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价格行情 > 行情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我对贵州茶产业发展的思考

网友投稿  2016-11-16  互联网

自2007年省委出台加快茶产业发展的6号文件以来,贵州茶产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基地规模快速推进,2013年已跃居全国第一位;企业集群由小变大,由少变多,由土变洋,由粗变精;品牌建设初见成效。贵州茶叶在全国占据了一席之地,在行业内具有了话语权,摆脱了长期当小配角的尴尬局面。一是企业规模上台阶,目前全省共有茶叶加工企业及加工点5436家,固定资产165亿元,有国家级龙头企业10家,省级龙头企业126家,组建了8家企业联盟(集团),457家企业通过QS认证,69家企业获得了对外贸易经营资格。二是原料优势明显,除贵州独具“高海拔、低纬度、寡日照”的自然环境外,无性系良种达90%以上,高出全国34个百分点,加工产品可塑性强,除优质绿茶外,我省传统的红茶生产也得到了恢复发展,黑茶、乌龙茶乃至白茶、黄茶俱全,聚齐了中国六大茶类。三是清洁化程度高,清洁化生产线达到421条,其机械化、自动化、清洁化水平得到了业界的首肯。

  但贵州茶企在发展壮大的同时,还必须清醒地看到自己的差距。一是生产规模小,与设计能力差距大。遵义按投产茶园计算,单产75.2公斤,亩产值5972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每个企业及加工点平均年生产56289公斤,覆盖茶园748.5亩;全省单产只有53公斤,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亩产值5078元,每个企业及加工点平均生产68775公斤,覆盖茶园1297.6亩,我们的企业多吗?若以1000吨生产能力计算,遵义可覆盖茶园13298亩,全省可覆盖18868亩,我们有这样规模的企业吗?除生产出口茶的和泰和天泰,好像单个企业目前还没有。河南信阳卢氏茶叶集团只是一家省级龙头企业,年产各类绿茶3.5万吨,厂房面积2.38万平方米,加工机械1500台/套,我们有多大的差距?二是企业文化氛围欠缺,无论是福建武夷山,还是河南信阳,亦或是浙江茶企,都善于挖掘企业文化,弘扬中华茶文化。如武夷山陈氏家茶是一个很小的企业,但他会带你参观古老的家园,讲述十多代人种茶制茶的历史,把茶叶论两卖,消费者还乐于掏钱。三是一些企业自以为是,看不起同行,在外推销呈霸气之风,缺乏中华茶文化“和”的精神和“以和为贵”的经商理念,以及互相刹价甚至以次充好,等等。

  茶叶企业是茶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应精心呵护,继续扶持其发展壮大,站稳脚跟,达到企业话语权与产业话语权相适应的目的。

  一是要继续做大企业体量。根据省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要重点扶持3000家初制加工企业、50家精制加工企业、100家精深加工企业,实现加工年产值250亿元以上。据有关专家介绍,2014年我国茶产业第一产业产值1400亿元,第二产业1200亿元,第三产业产值1500亿元,即茶业综合产值达到4100亿元,我省差距还很大。中茶所鲁成银副所长讲,一个县主导产业除具有一定规模外,大大小小的企业至少要达到300家以上,大家可算算自己还有多大的差距。当我们的投产茶园单产达到100公斤的时候(按照我省现行标准采摘完全能达到),具有1000吨生产能力的企业至多只能覆盖10000亩茶园,100吨生产能力的企业只能覆盖1000亩茶园(2015年贵茶公司下游最大的生产企业高原春雪公司就这规模,而贵茶也才500吨),而一般的小企业、小加工厂(10吨以上)也就100亩以上茶园而已,大家算算需要多少企业、加工厂,我想至少10000家以上,在现有基础上再翻一倍才能满足。从我们这些年的经验看,实际加工中小企业、加工厂是初制的主力军,至少占生产量的70%以上。所以要继续加大企业的扶持力度,只有企业壮大了、多了,产业才能真正强大,茶农的收入也才能稳定增加。

  二是要充实企业文化内涵。要全面贯彻落实陈敏尔书记的“四个融合”,没有文化的产业是没有多少生命力的,要充分挖掘贵州丰富多采的茶文化资源。遵义市茶文化研究会设立了茶馆业专委会和茶业技能培训中心,其会刊《当代茶经》面向全省及国内相关行业组织赠阅,热忱欢迎省内各地及龙头企业投稿,宣传各地丰富的茶文化。

  三是要继续联合协力发展、共推黔茶的精神,学习福建人、浙江人、云南人的优点,扬长避短,相互补充,以质取胜,以优取胜,让香高醇厚、质优价优的贵州茶为广大消费者带来健康,带来愉悦。



http://farm.00-net.com/hq/1/2016-11-16/hq_147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