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随着气温回升,春耕也自南向北开展。为了保证今年新一轮的粮食攻坚战,4月3日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下发了包括玉米和油菜在内的三个技术指导意见。具体的技术指导意见如下:
东北地区玉米春播技术指导意见
今春以来,东北地区气温高于常年,特别是近期气温回升较快,预计玉米播期将提前。针对当前东北天气条件和玉米生产实际,农业部玉米专家指导组会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提出以“及早春整地、适时抢墒早播、力争一播全苗”为重点的玉米春播技术指导意见。
一是抢时整地,做好春播准备。去冬东北大部地区降水较多,湿封地和未及时秋整地的面积高于常年。由于春季气温回升较快,土壤化冻加速,预计土壤化冻时间比往年提前,春整地时间缩短,农时紧、任务重。同时,春季天气冷暖变化剧烈,回暖不稳定。各地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早整地、早备播,为适期播种创造良好条件。
二是科学布局,严禁越区种植。根据当地自然生态条件和玉米生产水平,因地制宜选用熟期适宜、丰产稳产性好、后期籽粒脱水快,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的优良玉米品种(可参考2014年农业部推介的玉米主导品种)。同一产区不同类型和熟期的玉米品种,要合理搭配,避免种植生育期偏长的品种。杜绝品种越区种植,确保安全成熟,提高玉米产量和籽粒商品质量。
三是精选良种,适时抢墒早播。去年冬季以来,气温偏高有利于病菌和害虫(卵)越冬。要直接选用包衣种子或进行种子包衣处理,防控苗期病虫害。对墒情好或有底墒的地块,采用机械精量播种技术趁墒播种,充分发挥机械作业速度快的优势,加快播种进度,确保在最佳播期内完成播种。对传统旱区墒情较差的地块,采取“坐水种”、地膜覆盖、膜下滴灌等抗旱播种技术,进行造墒适时播种。对低洼地和低温多湿地块,及时排水起垄散墒,适当浅播浅种。争取5月20日前完成播种,提高播种质量,力争一播全苗。
四是合理密植,加强苗期管理。根据品种特性及各地的自然条件、土壤肥力、施肥水平和管理水平,综合确定适宜种植密度,构建合理群体结构。一般土壤肥力较高、所选品种为耐密型品种的地块,适宜种植密度为每亩4000-4500株。适时晚定苗,促进根系和植株早发育,实现苗全、苗齐、苗匀、苗壮,为玉米高产稳产打下良好基础。
西北地区春玉米播种技术指导意见
目前,西北地区春玉米陆续进入播种期。针对去冬今春有效降水较少、土壤墒情不足等情况,农业部玉米专家指导组会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提出以“抗旱适墒播种保全苗”为核心的春玉米播种技术指导意见,指导各地做好春播工作,提高播种质量,力争一播全苗。
一是选用优良品种,适区适期种植。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生产状况,因地制宜选择已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增产潜力大、稳产性好的优良玉米品种。为确保高产稳产,优先选择耐密抗倒、抗病性好、耐旱性较强、熟期适宜的品种(可参考2014年农业部推介的玉米主导品种)。通过正规渠道购买良种,保证种子质量,建议选购包衣种子或播前进行种子包衣处理。
二是加快整地进度,科学配方施肥。针对今年春旱严重的实际,要及早整地,在清除前茬作物根茬和地膜的基础上,进行合墒翻耕,耕后及时耙耱,为等雨抢墒播种赢得时间。依据目标产量进行测土配方施肥,结合播前整地,将全部有机肥、磷钾肥和60%氮肥混合均匀作为底肥深翻入地或起垄时施入。
三是抗旱适墒播种,提高播种质量。根据土壤墒情和降水情况,合理确定覆膜时间和作业方式。采用全膜双垄沟播、膜侧种植和坐水种等旱作播种技术,进行适时适墒抗旱播种。等行距或宽窄行种植,适当增加播种量和播种深度,播深以5-7厘米为宜。
四是适度合理密植,构建丰产群体。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和管理水平等确定合理密度,适当增密。土壤肥力较好的地块,旱作玉米种植密度每亩4000株以上,灌溉玉米种植密度每亩5000株左右,对耐密型品种和肥水条件较好的地块可适当增加种植密度。
五是精细田间管理,打好苗情基础。采用覆膜种植的地块,播后要经常到田间检查,发现膜损时及时用土封住破损处。对覆膜后播种的地块,出苗后要封严苗孔。选择早晨和傍晚放苗,以免烧苗。及时间苗、定苗,除去弱苗、小苗和病苗,发现缺株时可在相邻植株处留双株补缺。对地力较差、长势较弱的地块,可结合降水或灌溉追施适量速效氮肥,促弱转壮。
长江流域油菜后期田间管理技术意见
自去年秋播以来,长江流域油菜主产区气温偏高,油菜生长发育较常年偏快,苗情长势总体较好;开春后,天气较好,降水适宜,油菜结实情况好于往年,预期单产将超过往年。近期,农业部油料专家指导组会同各地农技推广部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重点防菌核病和高温逼熟、确保安全收获为重点的油菜后期田间管理技术意见,供参考。
一是及时清理围沟。角果发育成熟期常常会出现较大强度的降水,地势低洼的田块会形成渍涝灾害,容易导致油菜缺氧烂根和倒伏,降低植株抗性,加重菌核病发生,影响产量和品质。因此在油菜终花后,要及时利用晴好天气彻底清理围沟,保持围沟与排水沟通畅。
二是做好菌核病防治。长江中下游地区目前即将进入终花期,历史病害较重的产区,应根据菌核病病斑发生情况,每亩可用25%咪鲜胺乳油50毫升或50%腐霉利可湿粉60-100克或40%菌核净可湿粉100-150克等兑水25-30公斤均匀喷施,强化菌核病防治。
三是及时防治蚜虫。云贵高原产区春季气候往往较为干旱,蚜虫危害往往较重;长江中下游在春末夏初容易出现高温干旱天气,也要作好蚜虫统防统治工作。可选用抗蚜威、蚜爆、氯氟氰菊酯、烯啶虫安、吡虫啉等进行喷施,由于蚜虫具有迁飞特性,防治最好采用统防统治。
四是因地制宜适时收获。大力推广油菜机械化收获技术,提高收获效率和效益。对具备抗裂角、抗倒性强、熟期较早的品种,在全田所有油菜植株角果呈现枇杷黄色,籽粒含水量20%时用4LL-2.0D型油菜联合收获机一次联合收获。对目前生产推广的大部分油菜品种均可采用分段收获,在全田80%左右油菜植株呈枇杷黄时,采用4SY-2.0油菜割晒机或人工割倒,5-7天后用4SJ-1.8自走式捡拾脱粒机捡拾脱粒或人工拣拾后用稻麦收割机脱粒。在稻稻油三熟制产区,当主花序下部角果籽粒转色时,及时收割并转移到晒场或田边堆放(角果层向上放置),如遇到降水可用薄膜覆盖防雨,5—7天后摊开晾晒后脱粒,可提高千粒重和含油量,为后作腾茬,缓解季节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