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过年,花开的就跟彩虹似的,自己看着都舍不得卖。”正在给花卉施肥的丁守凤笑容满面:“去年,我卖花挣了8万多元,眼下花卉行情更加看好……”
丁守凤今年45岁,1997年开始养花,15年来,凭着勤奋好学的精神和不辞辛苦的坚强毅力,靠养花卖花走上了致富的道路,成为远近小有名气的“花娘子”。有自己的小汽车、货车,还有一个大杜鹃花棚。
1997年,丁守凤夫妇在芦李街一带租了农民的小麦地,建起了大棚。“那个时候,手里没有钱,东借西凑才一千块钱,最后借的朋友的存款单,还去银行贷款一万。这样才把棚建起来,买的花苗。”丁守凤说,压根儿不是内行的两个人,一路摸索实践,自学成才。
1998年,丁守凤最多的一单生意卖了8000元钱。那个时候万元户凤毛麟角,丁守凤特别高兴。而经过十五年的发展,现在丁守凤的客户遍布全国,一个大棚年收入在十万元左右。
而在黄楼,这样的人举不胜数,养花这条路让她们一步步走向富裕。
2001年,黄楼举办第一届花卉博览交易会,政府投入大,民众受益。黄楼街道的花农们接到来自全国各地的花木订单。
11年来,黄楼花卉品牌越做越大,花卉品质和档次也越来越高。目前,黄楼街道有花卉种植专业村49个,种植面积5.5万亩,从业户数6500户,从业人数4.5万人,花卉年产值23亿元,年交易额36.5亿元,形成了“十里花街、百亩市场、千户种植、万亩基地”的产业化格局。
本土企业渐握“科技芯”
历届花卉交易会、花博会带给黄楼的后续效应,在逐渐显现出来新引进上千万的花卉项目近十个,而已经开工建设的大型花卉研发、生产、流通项目,随便掂一个出来,都是由全国乃至国际知名的花卉企业投资。而本土企业的种植品种也逐步从普通的仙客来、杜鹃转向高端花卉,并且掌握“科技芯”。
提起养花能手单连娟,在黄楼镇乃至青州市简直是无人不晓。单连娟1995年从山东理工大学毕业后,因为对花的痴迷,放弃了去大城市做进出口工作的机会,来到黄楼镇万红花卉公司做翻译工作。1998年,从原有单位辞职后,凭着充实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还有外语优势,单连娟尝试着为当时国内还很稀缺的进口花卉找销路。现在,她已成为日本向山、台湾立辉、日本和野等知名花卉企业在北方的总代理,极大地带动了当地花卉产业的发展。
2000年,单连娟创办了鲁花苑花卉园艺场,2008年底,她的鲁花苑花卉园艺场攻克了6个新品种的日本兰花在青州的催花难关,为大面积推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10年,她在中华盆景园花卉生产基地内租了46亩地,建设了12000平米的盆景、兰花生产展示基地。
单连娟说,想要做大做强花卉产业,一定要掌握核心的“科技”,只有掌握技术了,才能敢为人先,做大自己的品牌。比如大花蕙兰,单连娟就一直在寻找可以在青州本地催花的品种。经过6年的筛选,2008年鲁苑成功催花6个品系,2009年增长到十多个品系。“在青州本地催花能给我节省大量的成本,”单连娟说,“这样每年只用从云南等地采购半成品即可,运输成本至少降低一半,特别是日本垂兰,半成品运输的成本只有成品的1/10。”
除了蝴蝶兰、大花蕙兰等舶来品外,单连娟也正在慢慢增加国兰的产量,力图将自己的生产基地变成一个专业兰花场。她说,虽然国兰投入时间长,但效益还不错,而且现在一些本地兰花经销商都是裸根苗买进,裸根苗卖出,非常伤兰花的元气,而自己养的都是前沿品系,在本地驯化后带盆销售,既可以提高品相和价格,又可以保证国兰在消费者手中养更长时间。
花卉种植转型花卉旅游
自3年前第七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在青州举行之后,黄楼街道花卉产业迎来了一次全面“刷新”:种花新理念对应旧观念,兴办高档次花卉实体对应家庭式小作坊旧模式……凭借花博氛围,延长黄楼花卉产业链,快速推动农村城市化。
在青州市黄楼街道,花卉产业的发展串起了一、二、三产业,产业链条进一步拉长,实现了花卉种植业、花卉相关企业和花卉服务业齐头并进全面发展的新格局。黄楼街道还以每年一届的花博会召开为契机,大力发展了花卉休闲旅游业,规划建设了占地320亩,集休闲、娱乐、餐饮于一体的“农家乐”特色旅游区,并打造了两条“七色花街”和“花香幽谷”,开工建设了“花都新n”等一大批特色景点,成功推出了“花好月圆”花卉旅游品牌,初步实现了由花卉种植业向花卉旅游业的转型升级。
但种花带来的变化并不止这些。近两年,日本、成都、昆明等地知名花木企业的入驻,给本土花农带来了不少新理念。兴建的大型交易区,布局合理,给洽谈大客户提供了交易平台。通过花博会调整花卉结构、提升交易档次、更新理念技术……黄楼花卉产业正在全面“刷新”。
从事花卉流通的几家企业在黄楼修建的各类花卉市场,改变了黄楼传统的“沿路为市”的交易状况,重新组合整个北方花木市场资源,让花农从过去以路为市的经营模式向专业的花木交易、物流市场转变。花卉产业不断扩大,与之相关的产业也纷纷兴起,培育和带动了花卉产业集群化发展。
黄楼街道为中心的生态园内,“精英区域”的形成,正以越来越大的磁力,吸引着更多的花卉企业靠拢。这一“精英区域”的形成,意味着黄楼的花木产业结构有了重大调整,从过去以小型盆栽为主,到盆花和鲜花切占了半壁江山。以前的黄楼花卉产业主要由本地花农支撑,技术含量不高。外来企业带来了新技术和新品种,使黄楼花卉业产生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