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价格行情 > 行情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戈壁产业托起农牧民脱贫致富的希望

网友投稿  2016-10-14  互联网

  乌恰是一个以传统畜牧业为主的牧业县,也是一个有地无土、有场无草、有山无果、产业单一的国家级贫困县,农村贫困人口占全县农村总人口的60%。面对这一现状,乌恰县在“十一五”期间,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这一目标,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在积极抓好传统产业的同时,把工作重点放在戈壁产业上,通过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现代畜牧业、特色林果业、戈壁草料业和劳务输出,使乌恰县农村经济在戈壁产业的带动下,得到了快速发展,戈壁产业为农牧民脱贫致富托起了希望。

  乌恰县人口不到6万人,耕地不到3万亩,人均只有0.5亩。如何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乌恰县决定在戈壁滩上做文章,充分利用戈壁来发展设施农业。2008-2009年,在乌恰县城周边和玛依喀克生态草料基地的戈壁滩上兴建了500余座温室大棚。500余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城市下岗职工、零就业家庭人员走进戈壁产业,使他们学到了现代农业的科学种植技术,每年还有近一万元的收入。两年来的实践证明,在戈壁滩上发展设施农业行之有效,是贫困农牧民快速增收的有效途径。2010年投资13191万元资金,在县城周边和玛依喀克生态草料基地扩大建设1400座温室大棚,1121名农牧民、下岗职工和大中专毕业生、零就业家庭人员专门从事戈壁设施农业工作。

  近年来,乌恰县根据乌恰气候地理特点,充分利用戈壁、荒滩、湿地、草场,积极培育和发展特色禽类养殖,形成“企业参与、小群体合作、千家万户养特禽”的格局。2008年养殖特禽31.5万羽(只),2009年养殖特禽40万羽(只),2010年达到50万羽(只)。建设了4个养殖基地,20个合作社,1500户养殖专业户,特禽养殖每年为农牧民创收近400余万元。

  “十一五”期间,乌恰县通过多方考证,在适于果树生长的戈壁滩上建设了4大林果基地,种植了桃树、沙枣、大果沙棘、核桃、山杏、酸梅等,共种植153234.5亩。每到春暖花开的季节,特色林果花开边城,结束了有山无果的历史。按照乌恰县提出来的户均10亩果园的目标,乌恰县将大力开展特色林果基地建设,力增“十二五”期间实现这一目标,使特色林果成为农牧民增收的主要渠道。

  近年来,乌恰县大力发展戈壁草料业,先后建设了北来西、玛依喀克、冬昂额孜等生态草料基地,面积达到7万余亩,已见效益的近4万亩。特别是玛依喀克生态草料基地建设,按照“一户1-2亩大棚、一个暖圈、一个沼气池、一片草地、一个人输出”的目标,建设了2万亩生态草料基地,建设温室大棚1000座,移民搬迁400户1980人,并为搬迁户配齐了暖圈、沼气池,使该地区成为生态草料基础建设、移民搬迁、设施农业及其它配套齐全的综合开发基地。

  乌恰县按照“一家一人常年务工挣钱全家脱贫、一家两人常年务工挣钱快速致富、全家常年务工挣钱奔小康、户均一人常年务工”的目标,大力推进劳务输出工作,努力打造劳务输出品牌。充分挖掘和利用县内外务工岗位,全方位、多渠道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使乌恰县的劳务输出工作成为农牧民增收的亮点。仅2010年,就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0047人(次),创收4063.97万元。

  “十一五”期间,乌恰县在戈壁产业的大力推动下,通过农牧民安居房建设,贫困乡村的面貌得到了极大改观,农牧民生产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



http://farm.00-net.com/hq/1/2016-10-14/hq_137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