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价格行情 > 行情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发展的“潜力股” 雷山生态旅游叩开苗家致富门

零零社区网友  2016-10-13  互联网

  “平常有40人左右,一到周末就有上百人,月均进账上万元。”座落在雷山县城乡结合点的苗一家农家乐姜总乐呵呵。7月18日,笔者在现场看到,游客有的下田罩鱼,有的在烤全羊,场面十分热闹。

  “吃苗家饭、干苗家活、赏苗家景、住苗家楼、唱苗家歌、跳苗家舞”原生态的田园式、体验型乡村旅游,越来越受游客的喜爱。据悉,1至6月,雷山县以乡村旅游为主接待游客122。7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9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34。40%和139。52%。

  该县的森林覆盖率达72%,处处是山青水秀,自然风光迷人,良好的生态成为雷山乡村旅游发展的“潜力股”。座落在雷公山腹地的103个苗族村寨蕴含着不同风情的文化元素,构筑了生态旅游快速发展的文化“宝藏。该县依托浓厚的苗族文化底蕴和如画的自然风光,着力发展以民俗乡村游、生态农业观光游、自然田园风光游为重点,集生态观光、体验民俗、旅游健身、休闲度假于一体的乡村旅游景区景点。西江“千户苗寨”、郎德奥运圣火线路、雷公山森林公园、大塘新桥水上粮仓、苗族鼓藏头、麻料银饰村、苗家乐等一批原生态乡村旅游景区景点声名雀起,成为了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前来呼吸天然氧气、体验苗族文化、享受和谐生态的“快乐大本营”。

  随着雷山至凯里二级公路的开通,形成了凯里到雷山半小时旅游经济圈,同时,各景区景点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体系日趋完善,成为该县发展生态旅游的“助推器”。

  目前,该县发展农家乐316户,年户均收入5万元以上,解决2000多人的就业,带动周边3000余户农户发展特色种养殖,户均创收2000元以上。以银饰、剌绣、芦笙等为主的“家坊式”民族工艺品加工达5500户,年创产值超1亿元。



http://farm.00-net.com/hq/1/2016-10-13/hq_135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