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木的胸径应该怎么量?不同的苗圃可能会给出不同的答案。有的苗圃将苗木距地表1.3米处的树干直径作为胸径,而有的苗圃则将1米处作为胸径,苗木出圃方与验收方因产品检验要求不统一时常发生矛盾。由于缺少绿化苗木标准而出现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苗木行业的无序竞争、市场混乱。 近年来,我国绿化苗木生产得到了迅速发展,并已成为一些地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之一。1999年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针对林业苗木发布了《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国家标准,其质量、规格、培育方法要求主要针对用材林、防护林等需要的1至2年生的苗木,而现在城市绿化对苗木的需求,不仅树种结构有了较大变化,而且对苗木标准有了具体的要求。目前,我国仍没有适合于绿化苗木的标准体系,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绿化苗木产业化的发展。 驱除行业积患需要标准 在绿化工程的招投标过程中,由于没有明确的苗木质量等级标准,苗木定价、招标评价等环节麻烦不断。 由于没有明确的苗木质量等级标准的约束,苗木经销商为减少运输量,往往将树冠、根系都相应缩小,造成栽后恢复生长缓慢,后期的养护管理上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我国绿化苗木标准体系建设不完善,导致生产和经营带有很大的随意性。苗木停留在面对面直接销售的水平上,但仍有很多的欺骗行为发生;缺乏绿化苗木产品包装和标识标准,给假冒伪劣苗木流入市场打开了缺口;品种标准跟不上,同物异名,同名异物,真假难分。 促进行业发展需要标准 我国对城市绿化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高质量苗木被应用到工程中,对于苗形、苗高、冠形、枝下高、分枝数量等指标都有严格的要求。只有实现苗木产品的标准化,才能够统一量化要求,生产一致性的苗木,易于定价和销售,才能实现拍卖、网上交易等产品营销现代化。 国际上许多国家对苗木有严格的质量等级分类标准,工厂化、车间化育苗和大容器育苗相当普遍。国内的苗木只有达到进口国相应的标准才可以出口,所以实现标准化生产是将苗木产品打入国际市场的先决条件。 对标准化工作的几点建议 制定绿化苗木培育技术标准,符合当前绿化工程的需求,要密切结合市场与生产实际,既简单易行,便于操作,又具有实用性和前瞻性,这是实现绿化苗木标准化生产的首要工作。应对各树种、品种的胸径(干径及地径)、干高、分枝点高、主枝数量、冠形等形质指标;小苗的选苗、育苗密度、移植次数、修剪等技术措施,包括栽植、施肥、浇水和病虫害防治等栽培管理措施等进行研究,要按大、中、小苗,速生和慢生树种,不同绿化用途,制定不同的标准。 积极组织与标准有关的培训工作,使苗农了解标准化建设对生产经营的巨大影响力。采取政府扶持和苗户股份制等形式,建立绿化苗木标准化示范基地,生产和经营按标准化运作,使之对外成为产区或企业的形象和营销窗口,对内成为标准化示范和科研基地。 绿化苗木行业标准一旦制定,育苗者就必须严格按照育苗技术标准组织苗木生产,尤其在苗木质量控制等关键技术环节方面,要严格把关。行业协会等组织要加强引导、服务、协调和组织实施,业务主管部门要加强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督,全面提升绿化苗木的生产质量。建立标准化的市场准入机制,开展专项产品质量和标准化建设检查,依据产品标准对市场进行质量监督,掌握并通过有关媒体向全社会发布绿化苗木产品的质量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