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高尔夫草坪农药市场可谓百家争鸣,这对草坪总监来说既是一件好事情,也是一件麻烦事情。产品多了,草坪总监的选择空间也大了,但也多了一些困惑,因为这些产品无论是从包装介绍上还是使用说明上看,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模板。有些产品的使用说明上只标明了单位面积的用量,有些产品则只标明稀释倍数。 这样一来,草坪总监难免会产生疑惑:这两个概念究竟是什么?有什么区别?应该怎样去用? 稀释倍数适用于大田作物 首先必须明确一个事实:稀释倍数是一个指导用药的概念,但它只适用于大田作物、蔬菜和花卉等高势植物。 大家都知道,大田上的玉米等高势作物是立体的,它在纵向的立体空间内有一定的高度,这样在进行病虫害防治的时候就无法进行单位面积用量的计算,而且在这些高势作物立体的纵向空间内,生长的多是叶片、花、果实等,非常容易产生药害,例如图1中谷子的胡麻斑病害和图2中的小麦条锈病害。为了不产生药害,同时还要取得非常好的防治效果,所以需要使用稀释倍数来指导喷药。保证在不产生药害的前提下,取得最佳的防治效果,这就是提出稀释倍数概念最初的出发点。 在生产实践中,某些瓜果、蔬菜也需要使用稀释倍数降低其药害风险。例如黄瓜霜霉病,初期甚至可以在一个叶片上表现出来,如果进行初期的治疗,只能用点杀的方式进行,那么就只能用稀释倍数来保证既不产生药害还可以取得好的防治效果;再比如番茄灰霉病,因为这些病害是发生在叶片上的,在这些高势植物的上部空间发生,防治措施也只能在上部空间进行,因此在这样一个立体环境下只能用稀释倍数来进行防治。可见,稀释倍数更适合在大田上使用。 单位面积施药量适用于草坪 然而,草坪和上述农作物有所不同,农作物有株距、行距,并且以产量等指标作为最终的评价标准,而草坪不是收获果实的,它只需要进行营养生长,不要求生殖生长的过程。草坪要看的是营养生长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外在长势,以此作为质量优劣的评价标准。因此,草坪可以被看作是一个二维平面,与高势作物的三维立体概念完全不同,不适合使用稀释倍数的概念来指导用药。 除了上述因素外,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因素决定了在草坪上使用单位面积施药剂量比稀释倍数概念更科学、更准确。草坪叶部病害、基部病害和根部病害的危害部位是不一样的,这就决定了施药的靶标部位也是不一样的。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单位面积内施用同样剂量的某种内吸性杀菌剂(比如绘绿),如果用少量的水稀释,那么多数药剂会停留在叶片部位并被叶片吸收,这样的结果对于防治叶部病害来说是极其理想的,但是如果用这样的稀释倍数来防治根部或者基部病害,效果会大打折扣,因为多数药剂会被叶片截留而没有渗透到土壤里去;相反,如果我们用大量的水来稀释,那么药剂浓度相对较低,被叶片截留的绝对剂量会小很多,多数的药剂会随着大量的水分渗透到土壤里去,防治效果会大大改善。 这是用单位面积内施药剂量指导草坪的施药结果,如果我们用稀释倍数来计算,是不可能体现出不同靶标部位和不同病害的差异的。由此可见,将稀释倍数的概念用在草坪管理上会造成不小的偏差。 因此在草坪的施药技术里,稀释倍数并不是一个严谨的概念,用单位面积的施药剂量才是最高效的农药利用方式。 也许有人会质疑,如果完全摒弃稀释倍数,万一出现药害怎么办?这个问题的本质并不在于施药技术这个环节,最根本的原因是在产品上。如果是经过科学试验、针对草坪研发的产品是绝对不会出现这个现象的。因为针对草坪研发的产品一定是适应草坪特性的,在规定范围内科学地使用产品一定可以保证其不会发生药害。 笔者和许多的草坪总监交流过,发现他们并不是不想使用科学、准确的用药技术,而是这个尚不成熟的行业环境逼迫着他们只能被动地接受稀释倍数的施用方法。笔者在此建议所有药剂供应商,尽早修正产品标示中概念性的错误。作者单位系先正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图1:谷子的胡麻斑病害 图2:小麦条锈病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