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的开发应用,不仅要考虑植物的观赏价值,更要强调植物的生态价值,以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综合化。目前园林植物开发应用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如凭一时主观意识的喜好,不考虑当地自然客观因素,在植物选择上不尊重其生态习性,采用“拿来主义”,照抄照搬等,导致了园林工程质量良莠不齐,园林生态系统功能欠佳。 对园林植物进行生态应用,应坚持植物的生态效益优先的理念,追求自然实用的园林环境。为此,要充分了解当地的生态环境条件,并根据不同的功能需要,本着适地适树、经济合理的原则,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切入: 生态选择植物物种选择是整个园林系统构建的基础,植物选择时首先要考虑植物的生态功能,即吸碳放氧、保持水土、降温增湿、容纳动物等方面的功能,还要考虑植物在不同情况应具有的其他功能,如行道树的遮阴功能,庭院树的美化功能,防护林的防护功能等,遮阴效果好的阔叶树木如枫杨、栾树等可用做行道树,抗风性强的红树林植物如海莲、秋茄等可用来建造海岸防护林,抗污染能力较强的乔灌木花卉如紫薇、夹竹桃等最好用做工矿区绿化。 生态搭配植物的层次结构直接影响生态效能的发挥,植物搭配时应采用乔灌藤草相结合、以乔木为主的方式。乔木的栽植密度不宜过大,为林下的灌木、花草留出生长空间,同时要兼顾到植物对光照的要求程度,在光照不足之处,尽量选用珍珠梅、金银木等耐阴植物,另外植于西侧的植物要选择不怕风的品种,因为冬季常刮西北风,会导致新载植物发生倒伏和抽条,从而影响植物成活。植物搭配在坚持因地制宜原则下,要努力避免单调和雷同,体现植物品种和习性的多样性,做到既有景观的差异性,又有生态的丰富性。 生态栽植栽植的地域要通过检测和化验,分析土壤条件是否符合种植要求,确定是否需要更换种植底土,栽植的方式要根据植物的生长特性,埋土深浅要适当,种植土一般埋至略高于原栽植平面,以免影响植物呼吸。栽植时要注意植物阴阳朝向,一般来说,向阳面枝密叶亮,可作为主观赏面,保证观赏效果,栽植后要踩实表土打好围堰,以防植物根系悬空松动。栽植完毕要及时剪去枯枝、黄叶,并浇透水,以有利于植物尽快恢复生机,在冬季栽植不耐寒的植物,还要采取在封冻前用土堆埋根部、塑料裹干部等防寒措施。 生态养护对植物进行生态养护,是延续和完善植物生态功能的根本途径。首先,植物培育工作应制定科学养护标准,建立检查监督制度。其次,要切实转变重建造轻养护的陈旧观念,保障植物养护所需的人力、物力得到根本落实。第三,对植物养护任务实行招投标制度,引入良性竞争机制,打破植物养护任务由各级绿化主管部门自己养护、自己验收的传统做法,广泛吸收社会各界绿化力量参与到对园林植物的培育养护工作中去,逐步提高园林植物的科学养护水平,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不断降低园林植物的养护费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