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价格行情 > 行情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北京园林绿化地方标准??居住区绿地设计规范(三)

网友投稿  2016-09-02  互联网


  6
  开放式绿地设计
  6.1
  开放式绿地的主要功能是为居民提供休憩空间,美化环境,改善局部生态环境。设计中应妥善处理和解决好这三方面问题。
  6.2
  开放式绿地的总体设计、竖向设计、园路及铺装场地设计、种植设计、园林建筑及其它设施设计等均参照CJJ48-92要求执行。
  6.3
  开放式绿地要根据居住区的特点做好总体设计,同时应特别注意以下问题:
  6.3.1
  据绿地的规模、位置、周边道路等条件设置功能分区,要满足居民的不同需要,特别是要为老人和儿童的健身锻炼设置相应的活动场地及配套设施。儿童游戏场、健身场地等应远离住宅建筑。
  6.3.2
  绿地出入口和游步道、广场的设置应综合场地周围的道路系统、人流方向一并考虑,保证居民安全。出入口不应少于2个。
  6.3.3
  绿地中不宜穿行架空线路,必须穿行时,居民密集活动区的设计应避开架空线路。
  6.4
  地形设计可结合自然地形做微地形处理,微地形面积大小和相对高程,必须根据绿地的周边环境、规格和土方基本平衡的原则加以控制。不宜堆砌大规模假山。
  6.5
  绿地内设置景石时,可结合地形作置石、卧石、抱头石等处理,置石量不宜过大。
  6.6
  可结合不同居住的特点,集中布置适当规模的水景设施。占地面积不宜超过绿地总面积的5%。
  6.7
  园路及铺装场地设计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6.7.1
  绿地内可布置游步道和小型铺装场地,铺装面积一般控制在20%以内。其位置必须距离住宅建筑的前窗8米至10米以外。
  6.7.2
  绿地内的道路和铺装场地一般采用透水、透气性铺装,栽植树木的铺装场地必须采用透水、透气性铺材料。
  6.7.3
  绿地内的道路和铺装场地应平整耐磨,应有适宜的粗糙度,并做必要的防滑处理。
  6.7.4
  绿地内主要道路和出入口设计应采取无障碍设计,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6.7.5
  绿地内的活动场地提倡采取林下铺装的形式。以种植落叶乔木为主,分枝点高度一般应大于2.2米。夏季时的遮荫面积一般应占铺装范围的45%以上。
  6.8
  绿地内建筑物和其它服务设施等的设计以及绿地内各类用地指标,必须按照CJJ48-92要求执行,同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6.8.1
  小区游园内一般应设置儿童游戏设施和供不同年龄段居民健身锻炼、休憩散步、社交娱乐的铺装场地和供居民使用的公共服务设施,如园亭、花架、坐椅等。
  6.8.2
  应根据需要设置不同形式的照明系统,一般不设置主要用于景观的夜景照明。
  6.8.3
  绿地内园林小品的设计,应尽量采取景观与功能相结合的方式,正确处理好实用、美观和经济的关系。
  6.9
  作为开放式绿地进行设计的宅间绿地附符合CJJ48-92外,还应符合以下规定:
  6.9.1
  以绿化为主,功能上只应满足居民的简单活动和休息,布局灵活,设施合理。不宜安排过多的内容。一般不宜设置游戏、健身设施等。
  6.9.2
  宅间绿地设置的活动休息场地,应有不少于2/3的面积在建筑日照阴影线范围之外。
  7
  封闭式绿地设计
  7.1
  封闭式绿地一般包括宅间绿地和建筑基础绿地。主要功能是改善局部生态环境和美化居住环境,原则上不具有为居民提供休憩空间的功能。
  7.2
  封闭式绿地以植物种植为主,发挥降温增湿、安全防护、美化环境的作用。
  7.3
  宅前道路不应在绿地中穿行,应设置在靠近建筑入口一侧,使宅间绿地能够集中布置。
  7.4
  宅间绿地种植的乔、灌木应选择抗逆性强、生态效益明显、管理便利的种类。
  7.5
  建筑基础绿地设计
  7.5.1
  应根据不同朝向和使用性质布置。建筑朝阴面首层住户的窗前,一般宜布置宽度大于2米的防护性绿带,宜种植耐荫、抗寒植物。
  7.5.2
  住宅建筑山墙旁基础绿地应根据现状条件,充分考虑夏季防晒和冬季防风的要求,选择适宜的植物进行绿化。
  7.5.3
  所有住宅建筑和公用建筑周边有条件的地方应提供垂直绿化。
  7.5.4
  居住区用地内高于1米的各种隔离围墙或栏杆,提倡进行垂直绿化,宜种植观赏价值较高的攀缘植物。
  8
  居住区道路和停车场绿化设计
  8.1
  居住区道路绿化设计
  8.1.1
  道路绿化应选择抗逆性强,生长稳定,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植物种类。
  8.1.2
  有人行步道的道路两侧一般应栽植至少一行以落叶乔木为主的行道树。行道树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
  8.1.2.1
  应选择冠大荫浓、树干通直、养护管理便利的落叶乔木。
  8.1.2.2
  行道树的定植株距应以其树种壮年期冠径为准,株行距应控制在5米至7米之间。
  8.1.2.3
  行道树下也可设计连续绿带,绿带宽度应大于1.2米,植物配置宜采取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的方式。
  8.1.3
  小区内的主要道路,同一路段应有统一的绿化形式;不同路段的绿化形式应有所变化。
  8.1.4
  小区道路转弯处半径15米内要保证视线通透,种植灌木时高度应小于0.6米,其枝叶不应伸入至路面空间内。
  8.1.5
  人行步道全部铺装时所留树池,内径不应小于1.2米×1.
  2米。
  8.1.6
  居住区内行道树的位置应避免与主要道路路灯和架空线路的位置、高度相互干扰。在特殊情况下应分别采取技术措施。
  8.2
  居住区停车场绿化设计
  8.2.1
  居住区停车场绿化是指居住用地中配套建设的停车场用地内的绿化。
  8.2.2
  居住区停车场绿化包括停车场周边隔离防护绿地和车位间隔绿带,宽度均应大于1.2米。
  8.2.3
  除用于计算居住区绿地率指标的停车场按相关规定执行外,停车场在主要满足停车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应进行充分绿化。
  8.2.4
  应选择高大庇荫落叶乔木形成林荫停车场。
  8.2.5
  停车场的种植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8.2.5.1
  树木间距应满足车位、通道、转弯、回车半径的要求。
  8.2.5.2
  庇荫乔木分枝点高度的标准:
  8.2.5.2.1
  大、中型汽车停车场应大于4米。
  8.2.5.2.2
  小型汽车停车场应大于2.5米。
  8.2.5.2.3
  自行车停车场应大于2.2米。
  8.2.5.3
  停车场内其他种植池宽度应大于1.2米,池壁高度应大于20厘米,并应设置保护设施。(完)

http://farm.00-net.com/hq/1/2016-09-02/hq_112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