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作为全山区县,河北省赞皇县的发展优势在山。 ;&& ;&& ;&& 从上世纪80年代发展枣树产业开始,赞皇县坚持把植树造林、山区综合开发作为推进县域发展的重要抓手。近年来,石家庄市委提出中东西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将赞皇定位为省会西部的生态屏障。 ;&& ;&& ;&& 植树造林与发展林果业让赞皇县收获不小。 ;&& ;&& ;&& 近3年来,赞皇县植树20余万亩,2014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0%,连年位居全市第一,成为河北省最绿的地方之一。 ;&& ;&& ;&& 植树造林还促进了赞皇县林业的发展。目前,全县林果面积90万亩,林业产业产值达26亿元,林果业占赞皇县农民总收入的60%以上。 ;&& ;&& ;&& 一个全山区县,如何让造林绿化与发展林果业相得益彰? ;&& ;&& ;&& 为解决生态建设中涉及的土地流转、基础设施配套、资金投入、技术支持等问题,赞皇县通过“三无偿、四配套、五协调”的工作机制,为林业生态建设提供了坚实保障。 ;&& ;&& ;&& “三无偿”即赞皇县林业局为林农和绿化单位无偿供应苗木、无偿提供嫁接培训和技术服务。“四配套”即县林业局做好水利配套、电力配套、道路配套、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工作。“五协调”即县林业局协调土地流转、金融服务、农民合作社、新型经营主体建立、社会资本注入及建立多元化服务体系,保障农民能栽得起树、管得好树,有效地解除农民造林绿化的后顾之忧。 ;&& ;&& ;&& 赞皇县建立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多元投入、公众参与的林业投入新机制,3年来,全县用于经济林建设的专项资金达1.3亿元,吸引社会投入林业建设资金超过10亿元。 ;&& ;&& ;&& 赞皇县大力培育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实现一家一户“大规模、小群体”传统经营方式向“规模化、集约化”转变。全县培育林果专业合作社80余个,建设家庭农场35家,形成红枣、核桃两大加工产业园区,培育丸京干果、枣能元食品等82家果品加工企业,带动农民就业1万余人,每户果农年均从林果产业化经营中收入8000多元。 ;&& ;&& ;&& 赞皇县通过开辟特色林产品的销售方式和渠道,与北京、山东、石家庄等地的大型超市实现“农超对接”,并与淘宝、天猫、京东等知名网站合作,宣传推介赞皇县特色林产品,借助“互联网+”让赞皇的林产品走出去。 ;&& ;&& ;&& 在大力发展林果产业的同时,赞皇县还不断拓展基地的生态景观功能、农耕文化功能、休闲观光功能,建立鲜食枣、樱桃、苹果、中华寿桃、梨五大休闲观光采摘区,实现林果生产与森林旅游的有机结合,建成集“生产、生活、生态、示范”于一体的现代林果产业园区,实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促进了林业增效、农民增收。 ;&& ;&& ;&& 工程支撑、产业支撑、科技支撑……赞皇县不断积累推动林业生态建设的动力。 ;&& ;&& ;&& 林业建设围着工程转。赞皇县依托太行山绿化、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3年来累计完成工程造林15万亩、封山育林5万亩。在林业重点工程辐射带动下,赞皇县实施了十大特色果品产业带、干线公路经济林带、通道绿化、拆违建绿等一系列林业工程,全县有林地面积110万亩,森林覆盖率3年净增近8个百分点,生态环境进一步好转。 ;&& ;&& ;&& 工程围着林业产业转。赞皇充分发挥片麻岩山地适宜大枣、核桃的优势,实施了10万亩优质红枣和15万亩优质核桃科技园区示范工程,全县建成大枣基地45万亩、核桃基地40万亩,林果基地占全县有林地面积的80%以上,果品年产量达30万吨,农民依靠林果业增收超过2000元。 ;&& ;&& ;&& 林业产业围着科技转。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技术依托,赞皇县先后选育出“赞新”“赞玉”“赞宝”大枣和“赞美”核桃等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目前,鲍家滩村的樱桃、大河道的大枣、三六沟的板栗、岭根底的苹果、土门南沟的雪花梨等都已成为当地的一张张名片。 ;&& ;&& ;&& 赞皇县将造林绿化工作成绩作为各乡镇党政主要领导任期内应完成的目标之一,对多名造林绿化工作实绩突出的乡镇干部进行提拔重用,对造林绿化工作不力的3名乡科级干部进行问责;成立林业执法大队,加强林区巡逻,及时查处各类损害林木的违法行为。同时,投资600多万元在全省率先建成森林防火电子监控系统,保护了造林绿化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