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大家都在繁殖速生白蜡,而老白蜡繁殖量锐减,得赶紧填补市场空白。”河北的一位苗木种植者对笔者说。不仅他一家,最近笔者在走访苗圃时发现,不少人都看好老白蜡的市场前景。当然,大家寻找到的“市场空白”不只于老白蜡。在此,笔者想提醒从业者,不要仅看到市场当前对某类产品的需求,还要更全面地调研、分析其供给的变化趋势,否则很可能落入另一种“跟风”陷阱。 “跟风”在我国苗木业是常见现象,回想产业30多年的发展历程,苗木“跟风”现象一直大量存在于各地。大批种植者往往看到市场什么树种畅销、赚钱就种什么品种,于是几年后市场便出现该树种供大于求,从而造成价格下跌。这也是我国苗木产业很多产品形成价格周期性波动的主要原因。 供给与价格成正相关是经济学规律,在生产周期较短的苗木品类中表现得格外明显,而乔木类产品由于生产周期相对较长,在三五年甚至七八年后才会显现,“跟风”给很多苗木种植者带来了灾难。 业界专家一直在呼吁苗木种植“不可跟风”,不少人在尝到“人家种什么我就种什么”的苦果后也开始反其道而行之???寻找市场空白???别人不种的我来种。这是一个好的转变,但是,如果市场空白点不是经过自己详细调研,在充分分析认识的基础上做出的判断,那就可能陷入到另一种跟风。 通常,受生长周期限制,苗木的市场空白要靠时间来填平,越早发现空白点的业者越占优势,而跟随者会随进入时间的先后收益依次递减,越晚跟进者风险越大。早发现、早下手需要业者有较高的市场把控能力,人云亦云者就可能损失惨重。 笔者认为,无论是哪种“跟风”都是人们的投机心理在作祟,在当前的市场形势下,普通从业者应该转变心态。随着城乡园林、生态绿化的不断发展,我国苗木产业仍是朝阳产业,存在着大量的机会,虽然市场需求旺盛时,投机行为曾给大批从业者带来过丰厚的回报,然而在苗木总量严重过剩、产品结构急需调整的当下,从业者特别是中小苗圃还是要以“低成本、高质量”为主要抓手立足市场并参与竞争,毕竟,在市场新常态下靠投机取胜的只可能是少数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