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加工业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和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渠道,是四化同步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途径。近日,农业部强调,农业部已将农产品初加工和设施农业的主要机械设备纳入了全国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范围,为提高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 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要继续加大补贴力度,加快研究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具体措施,将本地急需的农产品初加工机械设备纳入本省农机购置补贴范围,科学合理地确定补贴额度,最大限度地满足补贴需要,不断提高农产品初加工的机械装备能力。对于农产品初加工机械来说,无疑是一个展翅高飞的好机会。 补贴力度加大 农产品初加工机械新增正能量 通知表示,要着眼于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在农产品初加工机械装备重大关键技术创新能力和推广应用能力上实现重大提升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要继续加大补贴力度,加快研究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具体措施,将本地急需的农产品初加工机械设备纳入本省农机购置补贴范围,科学合理地确定补贴额度,最大限度地满足补贴需要,不断提高农产品初加工的机械装备能力。 上市公司中,主营生产农业机械的公司有吉峰农机、新研股份、一拖股份。另外,我国农机的动力系统主要由几家生产柴油机和汽油机的上市公司提供,均属行业内知名企业,分别是江淮动力、宗申动力、云内动力。 据相关行业数据中心监测,2013年8月份,全国生产农产品初加工机械21.6万台,同比增长34.53%;2013年1-8月,全国共生产农产品初加工机械183.7万台,同比增长3.17%. 加大农产品加工机械补贴意义重大 据农业部介绍,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农产品加工业一直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已经成为产业关联度高、行业覆盖面广、带动作用强的基础性、支柱性产业。但总体上看,中国农产品加工业依然大而不强,特别是初加工机械化程度低,大部分都是手工操作为主,造成生产效率低、产品质量不稳定以及浪费严重、污染环境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加快提升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对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保证产品质量,全面提升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长期以来,我国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严重滞后。首先,加工转化能力薄弱,如粮食的深加工量仅占其总产量的8%,苹果为4.7%,柑桔为5%,肉禽类为4%,远远低于发达国家70%以上的水平;其次,加工技术水平低,如工艺与设备落后、机电一体化水平低等;第三是产品单一、档次低,质量差、整体水平仍以初加工为主;第四是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低;第五是农产品标准不健全,质量控制体系不完善。上述问题成为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也使我国只是农业生产大国,而无法成为农业强国。 但是近年来通过对全国农产品加工技术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高技术发展、研究开发条件建设和科技产业化环境建设等科研计划的有机整合,本着集成强化、协同增效、形成合力、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实施的科技战略方针,将重点放在解决我国农产品加工科技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和增强农产品加工技术的原始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问题上,充分发挥各地方、部门、各承担单位的积极性,快速凝聚起一支国内一流的农产品加工科技攻关队伍。在实现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同时,攻克了膜分离技术、物性修饰技术、无菌冷灌装技术、冷榨技术、浓缩技术、冷链技术等一批农产品深加工共性关键技术;开发了冷却肉、大豆分离蛋白、浓缩苹果汁等一批在国内外市场具有较大潜力和较高市场占有率的名牌产品;建设了一批科技创新基地和产业化示范生产线;培育了一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和科学家队伍;储备了一批具有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的技术,为全面提升我国农产品加工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提供了科技支撑;农产品加工全程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与示范和快速检测技术的突破,为我国农产品质量的全面提高提供了科技保障。 更重要的是,通过攻关项目的实施和学科建设,我国从事农产品加工技术研究与开发的科研单位和大中专院校已经超过350家,已初步形成了国家、部门、地方三级较为完善的研发体系。已有近140所高校设立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近100家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能够培养研究生。同时,扶植和培育了一批具有较强加工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农产品加工企业集团,使之成为我国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的先导力量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基地。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和能力也在不断增强,一大批农产品加工企业相继成立了研发中心,20多家企业设立了博士后工作站。 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衔接的研究开发体系和联合攻关的有效机制,形成了一支学科齐全、了解农产品加工贮藏发展前沿,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科研开发能力的科研队伍,为开展农产品深加工技术与设备的研究开发及产业化示范初步构建起农产品加工科技创新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