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随着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土地流转后实行规模化经营已成为农村新趋势,让农民群众从中看到了好处、得到了实惠。但是,笔者却发现大部分土地流转后“非粮”化生产现象十分普遍。 诚然,土地流转可以适当地搞一些养殖、种果树、建大棚,没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但是,如果大多数流转土地都搞非粮化生产,不再种植粮食就有些不妥了。这是因为,首先土地“非粮化”背离了土地流转的目的和初衷。农村土地流转的目的在于以零归整,进行规模化种植,便于农业机械现代化耕作,能更好地提高粮食生产水平和产量,让农民从零敲碎打的土地束缚中解放出来,既可减轻负担,进行其他方面的劳动与创业,又可较快地增加收入,多产粮食,保证人民的吃饭用粮问题。其次,耕地姓农属粮,是粮食之母。耕地的主要用途就是生产人们赖以生存的粮食,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需求。其三,我国国情不允许土地“非粮化”,一些土地还贫瘠薄弱,地力不肥,土壤污染严重,粮食增长空间较小,而我国人口数量每年还在不断地增加,这也就要求我们必须珍惜每寸耕地,利用好每寸土地。其四,天有不测风云,要积谷防荒。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农业生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大自然的制约,造成粮食生产不稳,增长速度缓慢。在粮食生产中我们要有战略眼光,要有前瞻性和预料性,多打粮、打好粮、多储粮,确保国泰民安。 民以食为天,食以地为本。农村土地流转不能“变性”偏道,要围绕“粮化”做文章,搞生产,才能守牢我们的“金粮仓”和“银饭碗”,才能有效保障粮食生产和经济发展,加快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早日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