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价格行情 > 行情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大蒜价格暴涨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零零社区网友  2016-08-16  互联网

山东省金乡县是我国最重要的大蒜产地,但近年来大蒜价格的暴涨暴跌也使得金乡人民几家欢乐几家愁。自进入2010年以来,大蒜已经成为市场上最抢眼的农产品,并因为价格飙升过快、太不靠谱而获得了“蒜傻子”的绰号。在大蒜价格暴涨过程中,无论蒜农,还是炒蒜的投资者,乃至地方政府,从某种意义上讲,均成了大蒜价格暴涨的受益者。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价格上涨?对于这样的问题,经济学的通常答案是说由于供不应求,市场均衡价格自然会不断攀升,这样的回答显然是极其肤浅,不能够让人满意的。
  根据需求理论,大蒜价格上涨有三种可能:一是需求增加,供给不变;二是需求增加,供给减少;三是需求不变,供给减少。那么自去年以来的大蒜价格暴涨究竟属于什么情况?能否通过减少需求或者扩大供给来促使大蒜价格回落?对此本文拟给出自己的相关解释。
  对大蒜价格暴涨的分析
  自去冬今春以来,大部分农产品均涨价,但在农产品涨价过程中,大蒜价格的上涨尤其引人注意。大蒜价格的这种超越正常的暴涨可以从大蒜的产销链(即供给、流通、需求)来分析。另外,进出口以及货币超发也对于国内大蒜市场价格波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一)供给角度
  众所周知,农产品生产具有周期性,尽管从长期来说供给和需求可以实现均衡。但这并不排除短期内供给与需求在时间上形成错位,并导致价格周期性的暴涨暴跌。这种错位可以通过信息的搜集和提供,引导农民的种植行为来加以解决。
  但就我国农产品信息供给而言,可以说是基本缺失的。这种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其一,信息可得性差,由于农村地域辽阔且交通通讯设施相对滞后,导致了相关农产品信息流通不畅;其二,信息适用性差。由于我国城市地区集中了绝大部分的媒体,它们的目标市场也主要是以城市为主,在市场竞争面前它们为了迎合城市人们的需求而对于农村关注不够,这从一定意义上导致了对于农村信息供给不足。有时提供的一些涉农信息,也大多是转载的,信息可靠性、权威性和适用性都比较差。有时一些企业出于自己企业私利,甚至散布一些虚假信息,误导农民的生产经营决策。其三,农民自身的信息甄别处理能力差。信息的收集、甄别和处理是需要成本的,相对于文化素质较低、经济状况较差的广大农民来说,其成本并不低,这导致了农民缺乏收集信息的动力。而缺乏信息致使农民的种植行为具有极大的盲目性,他们只能根据上一年度的价格来决定当年的种植行为。这就使得相关产品生产和价格波动具有了蛛网效应的特点,当年价格好,下一年度大家一哄而上,当年市场价格不行,下年大家又一哄而下。就大蒜而言,自2006年大蒜价格暴涨之后就经历2007年和2008年两年连续暴跌,最低价格在2008年3月甚至曾经跌破每公斤0.2元,从而给大蒜产业造成毁灭性打击。2007年全国各地大蒜种植面积为1010万亩,按照平均亩产2000斤计算,2008年总产量计1010万吨。受2007年、2008年大蒜价格暴跌影响,2008年主产区大蒜种植面积减少30%~40%,非主产区面积将减少40%~60%。按全国大蒜种植面积减少45%计算,2008年全国共计种植555.5万亩,按照平均亩产量2000斤计算,2009年产量为555.5万吨。即便不考虑需求状况变动,这种供给的大量减少也足以导致大蒜价格的上涨。再加上2010年初的低温和“倒春寒”,终于导致了大蒜价格飙涨行情的出现,甚至创造了飙升几十倍的纪录!
  (二)需求角度
  我国对于大蒜的正常消费量为每年1040万吨左右。就人们对于大蒜的需求而言,主要包括正常消费需求、投机性需求和出口需求。就大蒜消费需求来说,那些吃大蒜的人们,无论价格怎么涨,由于其占消费支出总份额的比重并不是很大,这些人总是要吃。另外一部分人对于大蒜的需求则是以盈利为目的,这些人购买大蒜是出于经营赚钱目的。一般情况下,无论是人们对于大蒜的消费需求,还是对于大蒜的投机性需求,都不足以导致大蒜暴涨暴跌。
  就出口来说,中国大蒜产量占全球的70%,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蒜出口国。自甲流感以来,国外对于大蒜的消费量猛增。就连那些曾在2008年抵制中国大蒜的国家,如日本、韩国也纷纷从中国进口大蒜,大蒜价格也随之飙升。2009年我国共出口大蒜174.23万吨,出口额为12.3万美元,平均单价为每吨705.8美元。2009年大蒜价格的全年走势也说明了这一点,2009年第一季度,我国出口保险和冷藏大蒜41.4万吨,出口额为1.4亿美元,平均单价342美元/吨。而到了2009年12月份,我国当月出口大蒜14.12万吨,平均单价已上升到每吨1262.3美元,价格涨幅度为269.1%。另据国家商务部对外贸易司提供的数据,2010年1月~5月份我国共出口大蒜57.38万吨,出口额为7.41亿美元,平均单价为每吨1292美元,价格仍在上涨。
  (三)流通角度
  有种观点认为大蒜价格暴涨与蒜农惜售有关,但事实并非如此。农民种大蒜,他们需要支付种子、肥料等成本,考虑到他们的现实经济状况,农民往往在大蒜收获后不久就卖掉自己的大蒜,而很难等到最佳时机的出现。从另一方面看,大蒜价格的暴涨离不开流通环节的炒作。大蒜生产者的数量可以以百万甚至以千万计,大蒜消费者的数量则可以以亿计。因此,无论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他们都不具备为大蒜定价的能力。有能力为其定价的则是那些组织较为完善、对于市场信息有着较为充分了解的大蒜经销商。由于他们控制并掌握了足够充分的大蒜货源,因而可以人为制造短期内甚至在较长一短时间内的人为短缺,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这些人就可以通过炒作而非正常市场营销活动,推动大蒜价格的暴涨。
  (四)货币角度
  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米尔顿·弗里德曼所指出的,“通货膨胀总是表现为一种货币现象”。大蒜价格暴涨自然也不例外。近年来我国货币超发已成为普遍现象,在货币供应持续增加的情况下,多余的货币必然要寻找出路。在国家新一轮宏观调控过程中,大量从楼市退出的炒房资金亟待寻找出路。大蒜由于市场容量有限,仅需1800亿资金就能使其价格上涨一倍,显然是一个极其适合炒作的对象。在这一轮大蒜暴涨过程中,在山东金乡,就连当地的医生、教师和公务员也加入到炒蒜大军中来,而在甚至当地有人不惜抵押房产炒蒜。在这种背景下,人们出于财产保值增殖需要,从而在当地形成了全民炒蒜的狂潮。
  大蒜价格暴涨的后果
  讨论了大蒜价格暴涨的原因,我们继而讨论大蒜价格暴涨的收益分配与相关后果。
  基于农民视角,以山东金乡为例,大蒜价格暴涨给蒜民带来了大量财富和现实利益。按照政府提供的数字,2009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811元,高于济宁市6560元的平均水平,也高于山东省6000元的平均水平。从表面上来看,这应该说是好事情。但问题是这种大蒜价格的暴涨并非常态,也很难长期维持下去。即便按照每斤3.5元计算,按照正常管理条件亩产2000斤计算,每亩大蒜毛收入也可以达到7000元。显然比种粮食作物或者其他经济作物划算多了,这样的高收益足以吸引相当多的农民从事大蒜种植。但问题是,就土壤和气候而言,全国适宜种植大蒜的地区并不少,大蒜种植技术也并不是很复杂。而当越来越多的农民都来种植大蒜时,那么未来大蒜价格暴跌将是可以预期的事情,这对于大蒜主产区的蒜农们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据悉,一些原本非大蒜传统产区的农民也已打算在今秋之际种大蒜。倘若果真如此,大蒜价格跌破每公斤0.2元的一幕也并非不可能重演。
  基于经销商视角,大蒜价格暴涨的确给那些大蒜经销商带来了极其可观的现实经济利益。即便在金乡,也有不少人因为囤蒜倒蒜而发了财。但纵观近些年的大蒜市场,经销商们总体上来说是有赢有亏,既有赚得盆丰钵满的时候,也有赔得血本无归的时候。相对于农户而言,大蒜经销商们所掌握的有关大蒜供求的信息更为充分,但大蒜价格的剧烈波动也给经销商们判断市场走势带来了巨大困难。而反过来,信息不充分条件下经销商们的市场决策与市场行为不但不会削弱价格变动的幅度,反而会使得市场价格变动更加剧烈,从而助长更多人们的投机心理。
  基于地方政府视角,就短期来说,大蒜价格暴涨对于那些大蒜主产区的地方政府来说无疑是件好事情。因为它不仅会直接带来农民收入的增加,并在一定意义上促进当地消费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可能带来地方财政收入的增加。但问题是,这种由于大蒜价格暴涨所带来的收益并非属于那种长久稳定,可以预期的收益。这种价格暴涨收益,就性质而言,只能被归入暂时性收入的行列,这也就决定了大蒜价格暴涨对于地方农业结构优化和农民收入的可持续增加作用有限。不仅如此,当大蒜价格出现了类似于前几年的下一轮价格暴跌时,大蒜很可能又会成为地方经济的难题。
  就眼前来说,大蒜价格的暴涨对于蒜农、经销商和大蒜主产区的地方政府来说,是一个多赢的结果。但就长期来说,这种暴涨对于农民、经销商和地方政府均蕴含着很大风险。


http://farm.00-net.com/hq/1/2016-08-16/hq_101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