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大蒜价格曾经“风光无限”,但如今国家调控,游资撤离,“蒜你狠”真的狠不起来了。 如今的“蒜都”金乡,种蒜的肯定是赚了,倒蒜的肯定是赔了,炒蒜的肯定是跑了,这里上演的大蒜“发迹史”无疑是今年农副产品涨价的一个缩影。但对那些处心积虑炒作的人来说,谁又敢说这不是一面可以照见未来的镜子呢? 从“蒜你狠”到“蒜你跌”,一头小蒜竟能牵动全国乃至世界的胃口。 转眼间,暴跌的蒜价让“蒜都”金乡从前两个月的“黄金地”变成了现如今的“恐慌带”。这种暴跌趋势迅速蔓延至全国,—斤大蒜最多下跌了4元钱,这让近一半的大蒜储存商开始赔钱。 “世界大蒜看中国,中国大蒜看金乡。”11月的金乡,蒜农们早已把来年的希望种下。从最高点8.5元/斤到现在的4.5元/斤,不到三个月时间,让蒜农、蒜商们依稀看到了2007年血本无归的前兆——跌得太快了。 11月的金乡,严冬未至,寒意已来。在往年这个时节,金乡蒜商只忙大蒜生意。今年,尝到大蒜甜头的金乡蒜商,又开始在白菜、土豆等农副产品中找“钱途”。 黄金季无人买卖 11月18日6点,金乡菜市场。 披着棉衣的小贩用殷勤的目光看着走过来的任何一个人,“来,看看,辣椒、白菜、芹菜都是最低价,比大蒜便宜多了。” 大蒜已成为衡量农产品的杠杆。然而偌大的早市只有一两个摊位在卖蒜,且都是很干净的蒜瓣。“现在大蒜零售价5元/斤,根本不赚钱。”小贩刘全保说,几个月前,他高价卖掉了家里的5000斤大蒜,剩了1000斤,“没想到三个月过去了,只卖出去50斤。” 在金乡,每年的11、12月份是大蒜出冷库销售的黄金期,去年11月正是蒜价涨势最凶的时候。按照大多数人的预期,今年蒜价至少应该涨到8元/斤。但经历了前半年的疯狂和现如今暴跌的剧痛,几乎没有人敢在这个时候大买、大卖。 “今年市场太乱了,有人来买就是旺季,没人来买就是淡季。”自大蒜降价以来,每天9点,这些人都会准时在大厅门口集合,闹哄哄一阵,到12点准时散去。你看这里停的都是鲁字牌照的本地车,前几个月的时候,这里到处都是粤、浙、辽字牌照,现在一辆也没了。” 离交易大厅不远的路两旁停满了运蒜的货车,一上午没有一辆车开走,陆续还有空车开进来,百无聊赖的司机吆五喝六地继续着手中的牌局。 黑仨月多数赔本 与大厅门口的闹哄哄不同,交易大厅里显得沉闷了许多。很多人盯着一块手写的小白板看,上面写着当日蒜价。此前,这块小白板曾给他们带来过狂喜,现如今这上面每个数字的变化都刺痛着他们的心。 蒜商周庆春看了看小白板,赶忙拿出小本写上,5.5级红蒜4.8元/斤。而10月17日,他的小本上清楚地记着5.5级红蒜6.25元/斤。 “7月底、8月初,农民手里的蒜基本上就都入库了,现在,农民手里根本就没有蒜,都在蒜商手里,这一轮降价,是对这些蒜商的考验。”南店子大蒜现货交易大厅经理杨桂华说。 正说着,一位蒜商拿着一份蒜片样品来到交易大厅,请杨桂华登记。“低价处理,一定要写明低于市场价处理。”蒜商急切地说。不一会儿,“急售前期库外根片200吨”的帖子贴了出来,大厅里一片唏嘘声。 “这样的好蒜片,八九月份一吨能卖两万元,现在最高也就一万二了。”杨桂华说,今年大蒜收购有个特点,价格参差不齐,从每斤3元至6.5元不等,以现在4.8元的销售价格计算,近一半的蒜商在赔钱。 “在金乡,储存300吨算是小户,大蒜价格每斤波动1分钱,这个小户就要挣或赔6000元,现在降了1元多,那就要少挣60多万,而中等户和大户的亏损皆在数百万元以上。” 决战“蒜都” 入库不出死等涨价 5月,周庆春以3元/斤的价格囤了300吨蒜,到8月,以6元/斤的价格出库,净赚了180万元。大赚一笔后,他并没有停下脚步,9月底,又以5元/斤的价格入库200吨大蒜,可没想到现如今价格一路下跌到4.8元/斤。“不着急,再坚持一下还有机会。”虽说不着急,可每天9点,周庆春会准时出现在交易大厅门口打听行情。 对于入库不出的亏损,周庆春曾盘算过:租用的冷库有6个月租期,租金加上库损,一个月的亏损是300元/吨,“6个月200吨要赔36万元。” 2007年被蒜商们称为血本无归年,那年金乡最初囤蒜的成本为1.3-1.5元/斤,而到后来售价却仅为0.13-0.15元/斤。许多租用冷库的蒜商,到最后连冷库租金都付不起,只能用囤的蒜来抵租金。 今年的价格起落,在杨桂华看来由供求关系决定,“大蒜基本上一个月内就被收起来,入库后的销售期长达八个半月。一旦供求基本平衡了,价格也就下来了。” “目前大蒜价格的回落是理性回归。圣诞节和元旦是国际市场大蒜需求量较大的时期,春节是国内需求较大的时期,所以目前来看,大蒜价格将以稳定为主,上涨的空间不大。”杨桂华说。 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蒜价一直在降。山东寿光中远期蔬菜电子盘12月大蒜合约价格从7月创下14440元/吨的历史新高之后就开始掉头向下,连续跌停,现在的价格是10050元/吨。 蒜价降了,何时止跌,没人知道。 金乡大蒜进津记 一头大蒜从500多公里以外的金乡进入津城,其中各个环节的利益牵扯是蒜价节节攀升的重要原因。今年,对于津城的百姓来说,能否在大口吃捞面时,啃上一口舒心的蒜,还要看金乡的“脸色”。因为冬季,津城大蒜全部来自金乡。 11月19日上午10点,来自天津的大蒜经销商老王刚把20吨大蒜装车,又马不停蹄地赶回金乡县南店子现货交易市场。此时,街市上已会集了六七百人。眼下,大蒜的收购季节早已过去,有些蒜商两手空空,心情格外沉重。 上世纪90年代,老王和三个朋友开始合伙批发蔬菜。在金乡奔波了20多年,老王一直倒腾大蒜,主要供给天津的蔬菜批发市场。“20多岁就在这儿折腾,今年终于能多赚点了,谁想到现在又跌了。”老王无奈地说。 但你别小看街边拉面馆里那一小瓣蒜,从金乡发往天津的大蒜,并不像人们想的那样,装车拉走,然后在菜市场卖掉完事。这其中牵扯着各种利益关系,每一层都需要用钱来说话,这也是天津大蒜贵的原因。 在金乡,老王不会亲自出面去收蒜,要根据这里的规矩,先找到当地经纪人,商量好收购底价,然后由这些经纪人出面收购,找人装上车。“我要做的就是看蒜的成色,过秤,然后大把大把地掏钱。” “刚装车的20吨大蒜,以4.8元/斤的价格收购,加上运费、装车费、经纪人抽成,成本是5元/斤,运到天津后,以5.2元/斤的价格批发的话,20吨蒜仅能赚8000元。”每次装车,老王都要盘算一番,然后详细记录下来,“成本太高,现在基本是赔钱赚吆喝。去年这个时候,每个月要往天津发400吨货,今年还不到去年的一半。” 发货后,老王要持续关注这边的价格变化,“要让每一头蒜在天津产生最大的经济价值。”同时他也要警惕同行间的竞争。据老王介绍,这些年来金乡批发大蒜的天津经销商有七八家。“他们几乎垄断了天津大蒜批发,尤其到冬天,河北等地的蒜早就卖光了,天津人吃的蒜都是从金乡运来的。” 尽管经销商多了起来,但没有一个像老王这样常驻金乡的,“他们来了装完蒜就回家,可都跟我联系很密切,我都快成驻地通讯员了。” 两个床板、一张桌子、一台电视机,十来平方米大的屋子,这就是老王临时的家兼办公地点。20多年来,不知道有多少影响天津蒜价的决定是从这个小屋子做出来的。 过几天,老王就要回天津住些日子。这两个月蒜价的暴跌,让他有点喘不过气来。“这样跌下去,要想涨上来就难了,回去跟朋友商量做长远打算吧。明年蒜价太难预料了。” 对于今年夏天到底赚了多少钱,老王始终不肯说,只是淡淡地说:“我是小户,赚不了多少钱。赚得最多时,一车蒜能把2008年的损失给赚回来。” 2008年,老王赔了30多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