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草地贪夜蛾发生形势依然严峻,防控效果较为理想。
一、当前发生情况
(一)发生面积持续增加,发生范围大于上年。从6月8日开始,全省草地贪夜蛾发生面积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截至8月5日,全省16州市有129个县确认发生,累计发生面积1027.3万亩次,比去年同期增加156.1万亩,增17.9%,占全国发生面积的52.6%。其中,普洱、文山、临沧在100万亩以上,红河、玉溪、保山在50万亩以上。
(二)危害程度仍然严重,防与不防差异显著。从田间防控对比试验结果看,开展过防治的地块草地贪夜蛾危害较小,未开展防治的地块危害程度较重,甚至出现绝收的情况。如保山市隆阳区蒲缥镇,不防治田块受害株率100%,每百株玉米幼虫虫量68头;个旧市不防治田块受害株率91%,每百株玉米幼虫虫量150头;广南县不防治田块被害株率100%,每百株玉米幼虫虫量达345头;呈贡县甸尾村云南农业大学试验地播种的饲料玉米,不防治田块出现绝收情况。
(三)防治效果明显增强,防治成效好于上年。2020年我省草地贪夜蛾防控打的是“有准备之仗”,宣传培训效果显、农民防控意识增、监测预警起步早、技术物资准备足、防控经费到位快、防治用药选择准、防治措施实施早,防控效果明显好于去年,无论是虫口密度、被害株率,还是危害程度较去年同期偏低,危害得到有效控制。截至8月5日,全省草地贪夜蛾监测点调查,平均田间每百株玉米幼虫11.9头,较2019年同期27.0头减少55.7%;平均被害株率13.7%,较2019年同期22.4%减少38.8%。
二、下步形势研判
结合去年草地贪夜蛾的发生特点和今年的发生情况,经专家综合研判,下一步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一)境外迁入虫源仍将持续。从境外反馈的信息看,与云南接壤的缅甸、老挝当前草地贪夜蛾发生较为严重,虫口基数较大,受季风气候影响,境外虫源仍将持续迁入。
(二)本地繁殖虫源基数加大。云南每年有近600万亩的秋冬玉米,种植区域适宜草地贪夜蛾周年繁殖,8月至9月田间仍有大量本土虫源存量,且虫源基数将持续增加。
(三)国内回迁虫源不断增加。9月以后,随着云南以东以北气温逐步降低,草地贪夜蛾食源减少,国内虫源将不断往我省回迁。
(四)夺取秋粮丰收压力较大。当前秋玉米普遍处于灌浆期至蜡熟期,受食源减少影响,草地贪夜蛾果穗危害率增加,易造成玉米减产。
三、工作建议
(一)高度重视“最后一公里”防控。秋玉米是我省第一大秋粮作物,其产量占秋粮总产的50%以上,做好草地贪夜蛾防控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各地要切实克服麻痹大意、松劲懈怠思想,在巩固前期防控成果基础上,持续全力抓好玉米收获前草地贪夜蛾防控工作。
(二)持续加强监测预警工作。加强监测预警工作不能成为一句口号,要进一步完善优化监测直报点,合理布局高空测报灯、性诱捕器等设备,保证监测数据可分析可比对。
(三)及时调整防控工作重点。晚秋玉米和冬玉米是我省拓宽全年粮食丰收的重要渠道,也是草地贪夜蛾周年繁殖发生的主要媒介,各地要因地制宜将防治重点转到晚秋玉米和冬玉米上,将监测重点转至回迁虫源和本地虫源上,夯实全年粮食丰收基础。
(四)做好综合防效评价评估。各地要构建防效评价点,做好防与不防对比试验和数据比对分析,切实用数据和实例支撑草地贪夜蛾危害程度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