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植物保护 > 正文 返回 打印

福建省2017年茶树主要病虫害发生和防治

零零社区网友  2017-05-09  互联网

5-6月温湿度适宜,夏茶期食料丰富,是我省低海拔茶园病虫害发生的一个高峰期。各地植保部门应加强监测,及时发布病虫情报,抓住关键期指导茶农适时科学防控,积极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和专业化统防统治,选用高效、低毒、无残留、无出口限制的农药,注意用药安全间隔期与安全用药次数。

一、 茶假眼小绿叶蝉

茶树最主要病虫害之一。据尤溪、武夷山、福安、福鼎、华安、南靖等地近期调查,平均百叶虫量为1-10头,虫梢率2%-14%,低于去年同期。该虫正进入第一个虫口高峰期(5-6月),预计偏重发生。

防治意见:

(1)及时分批采茶,可明显降低虫口密度。

(2)色板诱杀。可在琥珀色和黄绿色纸板上涂上机油和触杀性杀虫剂制成毒纸板,高于茶丛挂于茶园内进行诱杀。

(3)药剂防治:当百叶虫量达6头以上时应进行全园防治,未达防治指标的可酌情挑治并注意保护天敌。药剂可选用15%唑虫酰胺悬浮剂、20%呋虫胺悬浮剂、25克/升联苯菊酯乳油、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500克/升丁醚脲悬浮剂、150克/升茚虫威乳油等。

二、茶尺蠖与油桐尺蠖

茶尺蠖1年发生4-5代,是危害最严重的害虫之一,有间隙暴发现象;油桐尺蠖1年发生3代,以夏、秋茶为害重,闽东、闽北茶区发生较重。福安市在社口镇监测, 3月16日灯下始见蛾,3月25日茶园始见幼虫、比去年提前5天,3月29日调查每平方米茶丛有1龄幼虫2-3头。福鼎市4月27日调查,低海拔茶园出现第一代幼虫,零星发生,个别茶园每平方米达10头以上、以2-3龄幼虫为主。

防治意见:

(1)利用成虫趋光性灯光诱杀。

(2)当茶尺蠖或油桐尺蠖每平方米虫量达7头时,在幼虫低龄期药剂防治。药剂可选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25克/升联苯菊酯乳油、茶核·苏云菌悬浮剂等。

三、茶黑刺粉虱

1年发生4代,一般第一代为主害代,一代幼虫发生期在4月中旬至6月下旬,是防治关健期。预计上半年中等、局部偏重发生。福安市监测,3月27日茶园始见成虫、比去年提前3天,4月5日百叶成虫2-5头,4月11日百叶成虫9-12头。大田县监测,4月6日百叶成虫3-6头,4月13日百叶成虫10-15头。南靖县5月1日调查,黑刺粉虱平均虫梢率22.7%,百叶成虫18.3头。

防治意见:

(1)在茶园应用频振式杀虫灯或悬挂涂有化学信息素的黄色粘虫板进行诱杀。

(2)药剂防治:当小叶种每叶虫量达2-3头或大叶种每叶虫量达4-6头时,于低龄若虫盛发期及时防治,严重的茶园7天后再喷1次。药剂可选用250克/升溴氰菊酯乳油、25克/升联苯菊酯乳油、32%联苯·噻虫嗪悬浮剂等。

四、茶丽纹象甲

1年发生1代,5-6月间是成虫为害盛期。武夷山市5月1日调查,每平方米有成虫1.5头;福鼎市近期调查,零星发生,有发生的茶园每平方米成虫3-6头;福安市近几日调查,3个测报点目前都还没有发现成虫出土为害;南靖县5月1日在南坑镇调查,每平方米有虫1.6头。预计全省茶丽纹象甲中等、局部偏重发生。

防治意见:

(1)农业防治:结合茶园耕翻松土,杀灭土中的幼虫和蛹;利用成虫的假死性,人工铺膜振落集中捕杀。

(2)药剂防治:成虫盛发期每平方米虫量达15头时药剂防治。药剂可选用25克/升联苯菊酯乳油等。

五、茶橙瘿螨

全年最高峰在5-6月与9-10月,以夏、秋茶为害最重。安溪县4月初调查,叶螨类平均每叶有虫4.3头,高的每叶有15头以上。福安市4月25日调查,橙瘿螨虫叶率4%,每叶有虫1.5头。南靖县5月1日调查,橙瘿螨虫叶率2.2%,每叶有虫2.7头。

防治意见:于幼螨、若螨盛发期,当百叶虫口密度超过10头(或每平方厘米叶面积有虫3-4头)时药剂防治。药剂可选用99%矿物油乳油、0.5%藜芦碱可溶液剂等。

六、茶黑毒蛾

我省局部茶区为害严重,一年发生4代,第二代虫量最大,夏茶受害最重。主要以幼虫咬食叶片为害,其食量惊人,若不及时防治,在几天内就会暴发成灾,严重威胁茶叶的产、质量。

防治意见:

(1)利用成虫趋光性灯光诱杀,利用高龄幼虫假死性铺膜振落集中捕杀。

(2)药剂防治:于低龄幼虫盛发期,第1代幼虫每平方米达4头或第2代幼虫每平方米达7头时药剂防治。

七、茶饼病与茶炭疽病

茶饼病常发生于高海拔茶区,为害嫩梢叶,一般有3-5月和9-10月2个高峰期,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开始施药,药剂可选用1.5%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3%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等。

茶炭疽病主要为害成叶、或老叶,高温高湿有利发病,全年以梅雨季节和秋雨季节发生最盛,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开始施药,药剂可选用250克/升吡唑醚菌酯乳油、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等。



http://farm.00-net.com/news/zw/2017-5-9/zb_225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