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青岛市科技专项计划立项支持、山东科技大学承担的“多功能可降解液态地膜研究与应用”研究日前进入农田应用示范阶段,为治理传统塑料地膜“白色污染”找到了捷径。预计明年胶南市将建成年产1万吨规模的多功能可降解液态地膜生产基地。
塑料地膜栽培技术是广泛应用的农业技术。但塑料地膜在自然环境中难以分解,散落在土壤和自然环境中,破坏了土壤结构,造成对土壤和环境的白色污染。研究可降解塑料成为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
多功能可降解液态地膜是以褐煤、风化煤或泥炭对造纸黑液、海藻废液、酿酒废液或淀粉废液进行改性,通过木质素、纤维素和多糖在交联剂的作用下形成高分子化合物,再与各种添加剂、硅肥、微量元素、农药和除草剂混合制取获得。其创新点有三牶一是以秸秆为原料既解决了秸秆焚烧污染难题,又达到了资源综合利用的目的;二是以秸秆为原料生产的可降解液态地膜具有双重功效,既有塑料地膜的吸热增温、保墒、保苗作用,还有较强的粘附能力,可将土粒联结成理想的团聚体;三是采用植物秸秆制取的地膜可腐化分解为腐殖酸,不仅不会对土地和环境造成污染,反而相当于增加了集农药、肥料于一身的土壤改良剂。这项成果已经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
目前,多功能可降解液态地膜已在平度市、莱西市、胶南市以及山东科技大学进行了花生、玉米和红薯大田对比种植试验,从实际推广应用的情况来看,效果非常理想。目前,科技部门已正式将该成果列入建设国家资源节约型技术示范城市实施方案,并继续在农业区扩大农田应用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