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对于国内农膜企业来说很不平凡,受塑料原料价格因素影响,众多农膜企业都是在跌跌撞撞中走完全年,经历了许多严峻考验。展望来年,随着我国加入WTO后过渡保护措施到期,在产、供、销等环节竞争对手增多,国内农膜企业将面临国外同行更多的挑战。
遭遇市场春寒 其实,对国内农膜企业的考验从年初就开始显现了。与往年相比,今年的情况有些特殊。春耕时节将至的时候,也正是农膜的销售旺季,但由于今年塑料原料市场波动太大,受其影响很多农膜生产企业感到无所适从,一直处于半开半停状态,大部分厂家没有像以往那样留原料库存。本来3月份是销售旺季,1~2月份应该是生产旺季,企业满负荷生产才对。但在那时企业接订单前首先要落实好原料,不能先接订单再找原料。由于今年原料价格变化较快,上涨幅度过大,农膜企业大都持观望态度,不敢大量买进原料。春耕生产的旺季,企业却已基本没有库存,原料市场卖什么价企业都得接受,因而开工受到严重影响。
生产旺季市场难火 到了八九月份,农膜企业这种时断时续的生产状况依然没有得到改观。又到农膜生产旺季时,但企业的开工却怎么也“旺”不起来。由于受到塑料原材料价格因素的影响,本已艰难度日的农膜企业更是“雪上加霜”,生产经营陷入空前的困境。整个农膜生产企业开工严重不足,90%以上的企业亏损,企业间相互竞争,多头采购的现象十分突出。 9月底是蔬菜、农作物扣棚季节,这期间会大量使用农膜。但让农膜企业十分着急的是,原来只有7000元/吨的原材料现在涨到了16000元/吨左右,企业都轻易不敢买料,只能做点自己能承受的订单。9月份,农膜企业的开工率还不足40%。这种状况对于原材料占生产成本80%的农膜企业而言已不堪重负,加上电费、运输费用都在上涨,企业生产经营十分被动。 吉林白山喜丰塑料股份有限公司作为行业的龙头企业,面对高涨的原材料也快吃不消了。在很多农膜企业生产都停了的情况下,他们要不是有4条PVC生产线撑着也做不下去了,不得已他们的农膜涨了几百元。农民观望的多,购买力下降,聚乙烯生产比以往减产了不少。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既要维护信誉不偷工减料,又要承受涨价压力,真是太难了。 另一家重点农膜企业北京华盾塑料有限责任公司的情况是,原料价格比去年同期涨了一倍,像EVA树脂、低密度聚乙烯等即使出高价也很难买到,因此,他们的开工率只有20%~30%,企业只能按照农民可以接受的价格组织生产,产品根本没有储备。 业内人士认为,市场资源紧张有炒作之嫌,国家应管管价格链条上的各个环节。
行业酝酿“洗牌” 受资金和技术的限制,我国农膜行业发展的难度在进一步加大。业内人士指出,农膜行业已经临近“洗牌”的时候了。 据了解,目前,我国较大规模的农膜企业约100多家,总产量110万~120万吨/年。可以说,高效农业的需求促进了农膜行业的发展,农膜行业的整体素质、企业规模、技术装备、开发能力、产品应用范围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同以前相比均有较大提高。但就农膜企业而言,绝大多数生产企业规模很小,而且“小”得可怜,年生产能力万吨以上的就已经算是“骨干企业”了,年生产能力达到2万吨以上就算是“很大的企业”了。
目前我国农膜行业的现状是,产品要换代、设备要更新、技术要进步,而大部分企业的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能力都十分有限。据了解,现在农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主要表现在功能膜上,但由于功能母粒进口价格过高,因此我国生产功能膜的大型骨干企业均自己生产功能母粒,且各企业基本上靠大田实际应用来检验,致使产品开发周期长、质量差。 从目前国内农膜销售服务现状来看,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农膜的生产销售与推广应用两条线相对独立,未能建立起一套相对完整的、联合的推广代理分销体系。农膜企业与技术推广系统的共同利益机制未能形成,国内企业往往各自为政,大多采用自办销售,企业间缺乏合作精神,关起门来自己搞,没有沟通。这样的结果是使推广、销售成本都比较高。业内人士认为,这种销售模式既不利于提高国产农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不利于农塑新产品、配套应用技术的开发推广,无形中也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 为此,业内人士在谈到今后农膜企业的出路时认为,企业间的重组与强强联合将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各企业应在兼顾自身能力和特点的前提下,逐步削弱和减少影响产品性能的因素。另外,农膜企业的创新能力与速度要和市场对接,只有不断地改进和提高功能膜产品的各项性能,才能满足用户和市场需求。 令人振奋的是,以宝硕集团为首的几大农膜企业发出了联合重组的声音,虽然还在酝酿阶段,但足以证明,农膜企业已经行动起来并且认识到,只有做大做强,行业才能成长壮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