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资栏目 > 农机 > 正文 返回 打印

泗水县积极开展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调研

零零社区网友  2010-11-04  互联网

:马怀程

国家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在泗水县实施了6年头,每年都有新的发展,新的特点。泗水县各级政府高度重视这一惠农政策,借助这一有利时机,加快调整全县农机装备结构的步伐,大力推广大型农机具,推广适合县农业生产结构的经济作物机械,以及适合山区作业的手扶拖拉机。农机户真正在农机购置补贴这一惠农政策中得到的实惠。泗水县农机局对6年来的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情况进行了认真调查研究,深入到各乡镇(街道)、村、户进行座谈,听取农民的反映和意见,他们普遍认为“政府为农民办了一件实在事”。通过调查,认为农机购机补贴政策确实深得民心,收效较好,应保持一定的稳定性,继续实施下去。同时,执行中的一些工作细节也需要引起重视并进一步改进,如何更好地发挥农机购置补贴“四两拨千斤”的巨大带动作用,需要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更需要认真地去思考探索:

一、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力度加大,农机户购买热情高涨

六年来,泗水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每年都有新的提高,最初2005年泗水县争取到中央农机购置补贴资金20万元,到今年争取到中央农机购置补贴资金530万元。六年来了,全县累计争取到中央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240万元,补贴惠及3000多农户,带到农户投资2900多万元,补贴各类农机具3500多台(套)。为确保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真正落实到农民手中,全面杜绝弄虚作假现象,泗水县农机局严格执行农机购置补贴关于“八不准、四严禁”的有关规定,加强了对农机购机补贴政策落实的领导,规范程序、严格管理,组织好补贴机具的供货、建档、喷号等工作,认真核对购机手续,做到购机户姓名与所购机型相统一,确保了补贴机具发放工作没出现任何偏差。

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使全县农机化发展有一个良性循环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为“农民增收,粮食增产”搭建了一个有效平台,新机具、新技术在全县的农、林、水、牧、机等行业得到了大面积推广和应用,逐渐淘汰了落后的镢刨锨剜的耕作模式,节省了农时,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作业质量,先进的农业机械逐步得到了普及,玉米机收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得到了大面积推广应用,辐射区在逐步扩大,即解决了秸秆的出路问题,改善了土壤结构又解决了让各级政府头疼的焚烧问题,迫使农民认识科学,掌握科学,使用科学。据调查中群众普遍反应:一是产生了“磁铁”作用。大型和新型机械的推广运用,提高了农机作业质量,有效地促进了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提高,实现了农业生产的节本增效。同时,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稳定了粮食种植面积,增强了农业生产抵制自然灾害的能力,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催生了一批农机专业户,农机作业服务范围进一步拓宽,服务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促进了土地合理流转和劳动力转移,使外出务工劳动力安心工作,不必在农忙时赶回家参加农业生产,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减少了往返路费和务工费,间接地增加了农民收入,农机购置补贴发生了“酵母”作用,产生了“磁铁”效应。二是提供“保姆式”服务。为了确保补贴农机具供货工作的顺利进行,泗水县农机局为购机户选机型,定机具,手把手地教技术,提供了“保姆式”服务,积极当好农民的参谋,协助农民解决购机过程中的有关问题,协调厂家做好售后服务工作,在“春耕备播”、“三夏”、“三秋”和“冬干”生产中,参加农机作业的补贴机具大显身手,凸显了自身的“价值”。

三、农机购置补贴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农机购置补贴实施使农机手得到了实惠,但是也存在着问题和不足。

1、补贴额度比例小,不能满足农机户的需求。以福田自走式互换割台玉米收获机为例,出厂价为14.28万元,国家补贴3.3万元,农机手负担10.98万元,如果效益好需要2到3年收回成本。10万元对于像泗水县这样的小县城农机手负担还是有点困难的。

2、售后服务网点少,服务跟不上。由于补贴的拖拉机范围很广,有些厂家的拖拉机在本县没有售后网点,如需要售后维修,要等厂家从外地来维修。举个例子:去年“三夏”期间,泗水县一个新农机手在收获作业中因为一个小问题机械不能作业,等厂家来维修就等了一天。在“三夏”期间,一天就少收六七十亩地,少收入3000多元。

3、补贴资金到位时间晚,影响农户春耕备播。每年补贴资金要到3月底4月初到位,在县4月初春耕备播工作已基本结束了。这样就耽误了想春天购买机械的农机手购买新机械。

4、承担农机购置补贴的农机管理部门需做大量工作,办公经费不足,宣传、推广、培训、演示工作难以开展。

四、针对农机购置补贴出现的问题应对措施

1、提高补贴比例,减轻农机手购机的负担。补贴比例再提高一点,达到40%~50%,不仅减轻了农机手的购机负担,而且能提高更多农机手的购机积极性,提高县机械化水平。

2、督促生产厂家建立完善的农机售后网络。厂家加强对县级售后网点的培训力度,提高技师的技能水平,或者委托当地维修厂家代理售后工作。

3、增加农机推广经费。各级财政提高认识,增加农机推广、培训、演示的支持力度。

 



http://farm.00-net.com/nz/nj/2010-11-4/nj_77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