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资栏目 > 农机 > 正文 返回 打印

山东农机院:释放科研创新正能量

零零社区网友  2018-02-24  互联网

陈斯

编者按

2017年,山东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山东农机院”)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重要精神,切实落实上级各项工作部署,按照强院建设规划,全面统筹改革发展与和谐稳定的关系,调思路、抓重点、建机制、促改革,开创发展新局面,释放科研创新正能量,为中国农机的中国梦不懈努力。

以科研创新带动成果转化

2017年,山东农机院“加强平台类项目申报争取”的目标导向工作机制获得明显成效,年内农业部科研基地、省工程实验室、国家体系机械岗位专家、全国农机化科技创新专家等相继获批,有力推动了全院科技创新工作的开展,为科研工作的开展和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据了解,去年,农机院“山东省播种施肥智能化技术工程实验室”获省发改委批复,同时,继2016年农业部批复建设“黄淮海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集成与装备科研基地”之后,再次获批农业部“黄淮海产区花生全程机械化科研基地”建设项目。两个基地和省工程实验室的建设极大地改善了科研条件手段,有效提升了农机院科研创新能力。另外,“山东省现代农业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也通过省科技厅省级(示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绩效评估并获评优秀。

在“科研项目要出成果、项目成果要产业化”的目标导向下,山东农机院在成果转化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成效显著:大蒜高效精量播种技术与行业企业联合研制产品,被誉为我国首次真正意义上实现产业化批量生产推广的大蒜精播机,突破了单粒取种、鳞芽朝上、直立栽种等技术难题,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成功实现产业化,市场供不应求;气力式玉米精密排种器可实现玉米播种机作业速度从目前每小时5—6公里提升至10—12公里,打破了国外厂家在该技术领域的垄断;蔬菜秸秆工厂化制备有机肥技术已与行业企业在蔬菜主产区结合实现产业化,成为我国有机肥制备领域首创技术模式。

去年,结合产业需求和生产实际,农机院还主办了“蔬菜秸秆废弃物工厂化处理利用技术研讨会暨现场观摩会”、“黄淮海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装备现场演示与研讨会”等科技推广活动10余次。

同时,农机院研发的农牧废弃物生产有机肥技术装备,实现了农牧废弃物的集中无害化、工厂化处理利用,该模式为国内首创,已在寿光、青州等地推广应用,“农牧废弃物资源化处理利用技术与装备科技成果示范基地”在潍坊青州揭牌;另外,还承担了水泵试验台设计、汽车(车身)设计、技术文件编绘、质量检测等横向课题和技术服务,有力支撑了行业发展。

以协同合作实现新跨越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山东农机院积极寻求通过“合作共赢”的方式,开创性开展产学研合作、农机农艺融合、对外国际合作等科技合作工作,实现在农机科研领域的新突破、新跨越。

2017年,通过联合申报纵向项目、共同承担科技任务等方式,山东农机院与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机化所、行业骨干企业等开展了良好的产学研合作,与农科院所属兄弟院所进行了良好的农机农艺融合合作。

按照中国农科院与山东农科院科技创新工程战略合作部署,率先与农业部南京农机化所进行了全面对接,已开展土下果实机械化收获技术、农牧废弃物处理利用技术装备等方面的合作。同时,双方创新团队签订合作协议,农机院4个研发中心在秸秆打捆、仿真动画、茶园机械等方面进行了实质性工作开展。

在院企联合方面,去年,助推山东农科院与农业装备行业龙头企业雷沃重工、五征集团分别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动各方由农业装备科技创新领域合作向大农业、海外农业领域合作迈进。

为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农机院与埃及国家研究中心共建了“中埃农业装备联合研发中心”,实现了农机院国际合作平台零的突破,申报的《2017年度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重点专项》已通过科技部初审。

据悉,为进一步提升行业服务水平、巩固良好发展势头,山东农机院的工信部农业机械和工程机械技术评价实验室、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山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资质认定通过复审,继续保持国家级检测服务平台资质,年内获得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2016-2017年度机械行业质检机构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17年还开展了农机新产品定型鉴定工作,为山东省农机新产品进入市场提供了重要技术评价。同时,完成了《转型升级中的山东农机工业》汇编工作,主办了行业年会、触土部件专题研讨会等行业活动,承办了全国饲草(料)收获机械发展论坛暨鉴定检测技术培训班,有效促进了行业技术交流。

以院所建设打造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山东农机院不断加强学科建设,明确了重点学科和重点研究方向,筛选确定了拟建优势、特色、新兴学科及各学科带头人。围绕学科团队建设加强高层次人才提升力度,人才队伍逐步加强,2017年获批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机械岗位专家1人,实现了农机院国家体系岗位专家零的突破;3名专家入选农业部“全国农机化科技创新专家组”,行业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2017年,山东农机院的成绩有目共睹: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获山东省机械工业科技进步奖5项;获授权专利60项,其中发明专利14项,软件著作权18项。制定行业标准2项,团体标准2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1项。发表论文45篇,其中核心期刊10篇,获评2017年华东地区农学会暨山东农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农机院获优秀组织奖。组织5项科技成果参加山东省第四届低碳山东成果推介会并获得第四届“低碳山东行业领军单位”称号,科研产出能力逐步增强。

在取得科研与经济效益的同时,农机院没有忘记发挥自身的社会作用,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等重要指示精神,派出“第一书记”开展科技扶贫工作,实施了“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生态示范项目。组织有关专家到扶贫点济阳县曲堤镇王元气村进行技术培训、现场指导等科技服务,帮助当地农民解决设施蔬菜病虫害防治、鲜食玉米种植等实际问题,取得良好效果。

山东农机院用过硬的科研实力与踏实的工作作风践行着“乡村振兴”战略,为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而不懈努力。

 

记者观察——

聚焦研发创新推进乡村振兴

在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各地农机部门纷纷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把服务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作为主攻方向,集聚各类要素资源,着力打造农业创新驱动发展的先行区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试验区。

自2015年起,山东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了农机装备研发创新计划项目,项目的实施提升了农机研发创新综合实力,加快了研发创新成果转化推广与示范应用,引领推动了山东农机发展迈上新台阶。

为全面提升农机化装备与技术水平,围绕农机化“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需求,近日,山东省印发了《2018年农机装备研发创新计划项目申报指南》,聚焦智能高效、绿色农机装备和机械化技术,启动实施2018年农机装备研发创新计划。

《指南》提出,聚焦重点环节机械装备研发创新,以智能操控、节能环保、复式高效、测控传感、数据采集、监控自检、电子导航、悬浮液压、集成电控、变量控制等现代化技术应用为主攻方向;聚集全程机械化技术装备体系研发创新,设立花生、马铃薯、大葱和设施农业生产机械技术装备体系研究与优化四个主课题,并围绕主课题分设相应研究方向的子课题,继续开展农机化技术装备体系研发创新试点;聚焦机械化技术融合应用研究与验证,重点支持大蒜生产机械化与农艺技术融合研究与验证,探索形成科学合理、农机农艺相互适应的高效机械化大蒜生产技术模式,支持农业机械化与信息化技术融合应用研究与验证,探索形成县级区域内农业机械化与信息化融合技术应用服务体系和管理模式。

在国家和省级工作精神的指导下,山东农机院积极调整完善学科体系建设,紧密对接产业需求,以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为导向,凝练了5个重点学科12个重点研究方向,使研究方向更加明确聚焦。同时,统筹协调科研与产业的关系,创新工作方法,营造出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形成了较为科学有效的运行机制,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如今,中央一号文件又谋划了一系列重大战略、重大行动、重大工程,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作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创新研发机构,各地农机科研院所需要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农业创新高地、人才高地、产业高地。探索农业创新驱动发展路径,提高我国农业现代化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绿色发展水平。各大科研院所依靠科技创新,着力解决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从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

据数据显示,美国务农人口仅占总人口的2%,但农业及其为农业服务的相关产业所创造的产值占美国GDP的17%,一个农民生产的农产品可供养的人数达到125人。日本水稻每公顷产量6.52吨,为全球水稻平均产量1.98吨/公顷的3.3倍。日本农业人均产值3.19万美元,是中国农业人均产值近9倍。

美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最大农业生产国和出口国,科技含量高的农业生产方式功不可没。美国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大力推广精准农业,现在精准农业生产方式已成为美国解决粮食安全和食品质量问题的保障。日本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同样得益于智能化、精准化的农业生产方式的推广。

要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继续保障粮食安全与耕地资源,实现从农业大国转变为农业强国,就必须与世界同步,快速步入精准农业阶段。运用数字化、智能化精准农业技术对传统的农业装备产业进行升级和改造,是推动中国农业装备产业发展的关键推动力之一。

基于此,实现我国重大战略核心就是聚焦研发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各级科研机构需要认真部署制定和实施国家质量兴农战略规划,建立健全工作评价体系、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和考核体系,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

同时,利用好国内国际两种资源,通过协同合作补齐短板,实现可持续、可复制的发展模式。通过建设一批重大农业装备及核心技术工程、发展高端农机装备制造、推进院院、院企联合机制等,做强主导产业,加大高新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力度,着力提升主导产业技术创新水平。

此外,开展科研工作时,充分做好调研工作,立足行业发展的前沿和实际需求,详细了解现有产品在制造、使用和管理环节的问题,以解决实际问题和关键技术为导向,制定课题研究的具体目标。在课题执行和技术研究过程中,应和行业内的企业、用户多沟通,一方面加强技术开发的科技创新性,另一方面保证技术成果的可应用性,在确保核心技术领先的同时,注重技术的可行性和关键零部件的工艺制造等问题,为后续的实践推广打下基础。在技术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环节,通过政府科技平台等渠道和具有技术需求的企业进行对接,以知识产权转让和技术开发等合作方式实现技术成果的转让,将技术移植到企业的产品中去,并密切关注产品的应用效果,收集一线用户和使用者的数据,为技术的不断更新升级提供参考。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农业之事不是小事,乡村振兴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科技创新问题,只需我们迎难而上,埋头苦干,步步为营。(陈斯)

 

                    7.5万吨有机肥制备成套生产线

 

                         播种机在佳木斯试验

 

                      黄淮海玉米现场会机具演示现场

 

                      大蒜高效播种机作业演示现场

 

                        大葱收获机作业演示现场



http://farm.00-net.com/nz/nj/2018-2-24/nj_76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