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资栏目 > 农机 > 正文 返回 打印

高校“联姻”合作社助力农机化发展

网友投稿  2017-01-03  互联网

陈斯

“能专门派优秀大学生到合作社调研,为我们输送年轻血液,真是太好了!希望以后越多越好!”广西武宣县远景农机合作社理事长莫铭德说道。“现在合作社发展,不缺土地、不缺资金、不缺机械,就是缺成套的农机农艺解决方案,缺规范的信息化管理,缺将所有资源整合到一起的农机人才。”

农机合作社作为新型农业经营和服务主体,近年来发展态势迅速,方兴未艾,目前全国总数将近6万家,在现代农业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农机合作社发展面临两个“短板”:首先,我国农机合作社大多数还存在产权制度不明晰、经营管理不够规范、信息化水平偏低等问题,难以将优秀人才“引进来”;其次,我国农机合作社缺少“走出去”的宣传能力,使外界缺乏对合作社拥有丰富机具、土地等资源的了解,无法挖掘其潜在的市场价值。而近期开展的沈阳农业大学助力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专项调研,便是一次有针对性和开拓性的尝试。

在各省推荐的基础上,今年农业部公布了203个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名单,并要求各地农机化主管部门加强对示范社的监测管理,定期报送年度生产经营状况。为推动该项工作的有效落实,进一步提高农机合作社示范社的创建水平,近日,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下发了《关于协助做好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2016年度生产经营状况报送工作的通知》,决定委托沈阳农业大学组织力量赴203个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开展专项调研,协助示范社总结和报送2016年度生产经营状况。

“对于评选出来的全国示范社,当地农机管理部门需要跟踪其发展情况,总结其发展经验及成效,各示范社需要按时提交年度发展报告。但考虑到编制年度发展报告这项工作今年是首次开展,对大多数合作社来说可能还是第一次,估计会有一定难度,需要专业人员来加以指导。本次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以在校大学生为媒介,以高校的专家队伍为支撑,破解合作社发展遇到的人才、技术、信息等方面的难题,帮助合作社建立规范化、信息化的管理体系,实现高校人才资源与农民合作社的有效对接。同时,也推动农业高等院校的在校大学生利用寒假深入生产一线,开展一次难得的实践锻炼,达到双赢的效果。”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生产管理处处长李斯华表示。

对于这次农业部与沈阳农业大学联手开展的调研活动,大学生们参与热情也非常高涨,截至2016年12月28日,已有800多名学生报名参与。学校根据学生的意愿及籍贯,针对每个省成立一支专项调研队伍,将项目组人员分配到203家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每个项目组都有专业的师资队伍进行针对性指导,保证调研过程的科学性与可靠性。据悉,第一批人员已于2016年12月29日率先奔赴陕西和浙江进行调研实践。

据沈阳农业大学工程学院副院长柴宇介绍,沈阳农大的学子将利用寒假返乡开展调研,走进农机合作社,了解发展情况,总结发展经验,发现存在问题,探寻对策建议。调研成员将帮助示范社制作宣传网页并完善宣传资料,同时,按照规范填报方式、统一标准要求,帮助示范社完成2016年度生产经营情况网上申报。调研成员还将对示范社的制度建设、民主管理、收益分配、机具调度、品牌服务、效益提升等方面进行考察,最终以数据和图片为支撑,形成完整的2016年全国农机合作社发展调研报告,为农业部掌握合作社整体发展状况、部署新一年发展规划提供科学准确的保障。

“我国农村存在巨大的用人需求,是一个可预见的巨大潜力市场。相信我们的在校大学生与农机合作社理事长进行对接交流之后,必定能擦出‘火花’,结出硕果。”柴宇对此次调研成果充满了期待,但提及存在的困难时,也有几分忧虑:“就以往社会实践活动经验,学生自行联系合作社有一定难度,一些合作社对类似活动的可靠性、学生身份的真实性持怀疑态度,抵触情绪比较明显。希望这次有了农业部和各地农机局的支持,我们的调研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我对这次活动充满了期待。之前都是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深入农村实践的机会很少,不知道自己所学的技术知识到底有多大用处,也不清楚现在农村的就业前景怎么样。正好通过本次调研,真正认识当下我国农业发展状况,也为自己将来就业做个初步规划。”即将前往浙江的沈阳农大工程学院农业机械化及自动化专业研二学生小王说道。

对于高校助力合作社的发展趋势,“我们此次让大学生带问题去调研,总结出合作社关于技术管理等方面的需求,通过高校行业专家进行解答,甚至可以用立项研究的方式进行重点课题研究。如果此次尝试能够成功,以后可以直接培养优秀大学生成为合作社职业经理人,深入推动合作社改革升级,使合作社经验更加规范化。”柴宇表示。

据记者了解,沈阳农业大学工程学院从2013年起开展“中国好农机”社会实践活动,已经举办了8次。尤其从2015年起,沈阳农大推出了“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助理”和“最牛理事长”活动,利用专业技能和网络新媒体,对合作社进行农机维护和信息化管理等一系列服务,得到了合作社理事长和学生的一致好评。目前,已有十几名沈阳农大的毕业生进入合作社,有的还担任了理事长,采取技术入股等方式,积极引进新机具、新技术、新品种,创新管理模式,使合作社重新焕发了生机。



http://farm.00-net.com/nz/nj/2017-1-3/nj_76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