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资栏目 > 农机 > 正文 返回 打印

农机装备要跟上“中国制造2025”的步伐

零零社区网友  2015-03-17  互联网

马铮 杨雪

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

作为现代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机装备产业是发展现代农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直接服务“三农”,兼具公益性功能和战略性地位的国家基础支农产业。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院长韩鲁佳认为,国家已经进一步认识到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性,研发推广新型高效的机械,跟上“中国制造2025”的步伐,是农机装备产业的当务之急。 

记者:“中国制造2025”这一提法,可能大家还不太熟悉。特别是对农机装备产业来说,跟上“中国制造2025”的步伐,有何重要意义?

韩鲁佳:首先来看“2025”,将年限设定在10年之后,说明制造业的提升不是短期的工程,制造业转型会有一个长期的、艰巨的过程。另一方面,强调“中国制造”,意味着不能将外国的做法原封不动地复制在中国制造业上。

具体到农机装备产业,其中的主线就是加强创新驱动。在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国内经济增长传统动力减弱的新常态下,农机装备产业去年也放缓了增长的脚步。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改造传统引擎,打造新引擎,无疑成为农机装备产业再次腾飞的唯一选择。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跟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制约着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以及农民的增产增收。只有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多研发一些先进的、适应国内农业发展环境的装备设施,才能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只有促进农机和农艺全程化、一体化融合,才能节约资源、增产增效、保护环境。

记者:如此看来,您在去年曾提出关于加快推进农机企业技术升级的提案,与“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创新发展是不谋而合的。一年过去了,您的提案反馈落实的情况怎样?

韩鲁佳:我在去年的提案中提到,应设立农机企业技术升级改造投资专项,重点扶持在全国具有竞争力和研发能力的一批企业,改善创新研发条件,提升自动化、数字化制造水平,全面提高产品质量和可靠性。这一提案得到了农业部、科技部等相关部门的回复,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也有一些企业通过项目的形式得到了一定的支持。但要提升自动化、数字化制造水平,需要的资金数额较大,政府部门的支持力度仍有待进一步加强。

与此同时,企业自身对于技术升级的热情有目共睹。特别是实力较为雄厚的龙头企业,无一不是把科技创新摆在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例如福田雷沃重工,一直把核心技术突破作为装备制造业跨越升级的突破口,据了解,该公司每年都要拿出销售收入的3%用于技术研发,提升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对于国内农机企业而言,这种比例的研发投入是很了不起的。又如中国一拖,提出要加快由产业链、价值链的中低端环节向高端环节发展,这就需要企业必须在技术研发上下功夫,才能通过技术、服务的不断升级,掌握高端技术、打造高端产品、占领高端市场。中联重机也是一样,在北美和欧洲设立了研发中心,利用全球高端农机人才实现中国农机的自主创新。这在农机装备产业增幅放缓的大环境下显得尤为可贵。套用时髦的一句话,过去的一年里,我们的农机企业也是蛮拼的。

记者:农机装备产业的创新发展有何特殊性?

韩鲁佳:要落实创新驱动,把创新成果转化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就要强化科技同经济对接,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全方位推进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目前,我国市场上有一些生产上急需的高端、高附加值农机装备还被外国企业垄断,比如大马力拖拉机、采棉机、甘蔗收获机等,国家财政应加大科技投入,将这些产品以及基础零部件的创新作为重点领域予以重点扶持。

为了强化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就需要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让科学家的手和企业家的手握在一起,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还应强化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集中力量开展重大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强化创新人才培养引进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接。因此,应积极发挥财政科技资金的引导作用,采用后补助的方式和产学研大协同机制,引导扶持本土农机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记者:您如何解读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以体制创新推动科技创新”?除了装备、技术和体制方面,农机行业还应在哪些方面进行创新?

韩鲁佳:创新的关键在人,但是多年来,僵化滞后的科技体制一直是科技创新的绊脚石,严重束缚了科研人员的创造性和积极性,直接导致了科技人才和科技成果的乏善可陈。特别是一些顶尖人才和成果,更是少之又少。以往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实际情况往往是为了评成果、评职称,我们不是在开会就是在去开会的路上,不是在写材料就是在去准备材料的路上。因此,一定要以提高科研创新效率为核心来进行改革,要在提高管理水平和科学性上下功夫,让科研人员将被动应对管理的时间和精力用到科研上。

另外,要增加农民收入,确保我国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和粮食安全,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就需要创新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农业经营主体的手段之一就是要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提高机械化水平。我们可以看到,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创新农业经营主体、提升农业生产力水平中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http://farm.00-net.com/nz/nj/2015-3-17/nj_76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