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资栏目 > 农机 > 正文 返回 打印

湖南:水稻大省的制胜秘诀

网友投稿  2015-04-07  互联网

邓元庆 吴砾星

近年来,农业部和各水稻主产区以机育秧和机插秧为突破口,大力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湖南是我国水稻生产的第一大省,为提高全省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湖南提出三招制胜:主攻“为机育秧”、力推大户购机、层层办点示范;着力提高植保、烘干和运输等环节的机械化水平;大力发展现代农机合作社,水稻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水平明显提高。

 

由于南方丘陵山区地形复杂以及双季稻机械化技术要求高,我国丘陵山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尤其是机育秧机插秧水平很低。以丘陵山区为主的湖南是我国双季稻最多的省份,近年由于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水稻生产出现了“双改单”、甚至抛荒的现象。

为求突破,近年湖南省农机局紧盯机插秧难题,扎实推进植保、运输和干燥机械化,集中扶持建设现代农机合作社,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连年大步提升。2014年,全省水稻综合机械化水平达65.5%,比2011年增长8.8个百分点,其中机插水稻1273万亩,机插率20.66%,比2011年增长14.38个百分点,实现了水稻机插的“三连跳”。

突破技术瓶颈,快速提高育插秧机械化水平

2012年3月5日,在该省农机局局长王罗方就任五天后,一组湖南省水稻综合机械化水平的数据表摆在了他的办公桌上:2011年湖南水稻机耕率90.21%,机插率4.77%,机收率62.44%,机插率远低于26.24%的全国平均水平,如此大的差距,如何迎难而上?他要求班子成员带头下基层深入调研,5月,湖南省农机局7个调研组分赴全省14个地州市。经过两个月的调研发现,双季稻机插率不高,瓶颈在于三个卡口:一是育不出适合机械栽插的秧苗;二是没有足够多合用的插秧机器;三是农民对水稻机插技术及其增产效果不了解,造成兴趣不浓,信心不足。为此,湖南省农机局制定了有针对性的三项措施:“主攻为机育秧”、“力推大户购机”、“层层办点示范”。

主攻为机育秧。什么是“为机育秧”?浏阳市农机局局长邵安告诉记者,“为机育秧”是王罗方提出的工作理念,就是要培育出适合插秧机操作的毯状秧苗。湖南省农机局专门出台机械化育秧技术规范和机插秧软硬盘标准,对秧盘的长度、厚度、材质、漏孔及操作流程作出了详细技术规定。王罗方认为,机械化一定要标准化,只有标准化了,才能顺利实施机械化。“我们要求每个秧盘都打上企业的名字和联系电话,企业要承诺5年后按每个1.3元的价格回收秧盘,这样不但确保了秧盘质量,而且直接降低了农民的投入成本,还有效解决了一次性秧盘污染环境的问题。”该省农机局副局长文海波说,“主攻为机育秧”一招出,全盘活,2014年全省水稻机插率跃升至20.66%。

力推大户购机。湖南省农机局一手促进农机大户发展使用插秧机、烘干机,以点带面;一手培育发展农机合作组织,以面联点。全省市场由家家户户买农机到大户、合作组织为普通农户提供代耕、代育、代插、代植保、代收、代烘干等“六代”服务。据统计,湖南省2013、2014两年新推广插秧机超过2万台,其中72%由大户及各类合作组织购买,而高速插秧机由其购买的更是达到90%以上。2014年,全省各类农机合作组织与农户签订机插合同超过100万份,机插面积突破900万亩。

层层办点示范。利用从2012年起实施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的契机,湖南省农机局争取到每年1220万元的项目资金,70个机插秧示范县将机插秧推广工作纳入了政府绩效考核范围。2014年全省共举办机插秧现场演示会399场次,各级农机部门在83个水稻主产县设立709个机插秧示范点。全省由省局领导包片、市局领导包县、县局领导包乡,在各个机插秧示范点蹲点驻守,其中省农机局派出干部30名,分别联络70个示范县。

着眼全面全程,推进植保、烘干、运输机械化

为达到“全程”二字,湖南省农机局在持续提高机耕、机收,大力推进机插的同时,也努力提高植保、烘干和运输环节的机械化水平。

王罗方告诉记者,在提出将超低空遥控飞行机用于农业植保初始,许多人反对这一大胆设想,面对困难与压力,在2012-2013年大面积调研和反复试验的基础上,湖南省农机局组织有关专家制定了超低空遥控飞行植保机湖南省地方标准,于2014年1月13日正式颁布实施,这一标准为我国首创,袁隆平、罗锡文、汪懋华等院士给予高度评价。实践证明,超低空遥控飞行植保机受到了农民的普遍欢迎,取得了意想不到的作业效果。2014年,湖南省共推广各类飞行植保机123台,长沙县永华农机合作社一次性购买了5架植保飞机,合作社负责人丁双辉说:“无人植保飞机是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它飞起来很平稳,操作便利,效率高,同时喷药均匀。”长沙县农机推广站站长彭铁柱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架植保飞机价格为18万元左右,省里补贴5万元,市里补贴3万元,县里还将给予相应的补贴,农户购买一架无人植保飞机能享受到超过一半的补贴。这大大降低了农民对生产资料成本的投入。

在长沙望城龙虎农业机械服务合作社,记者看到一排5组携手相连的粮食烘干机,理事长袁虎告诉记者去年投资近300万元购置的烘干机刚刚投产,就派上了大用场。去年早稻收割季节,湖南多阴雨,新康乡合益村种粮大户虢祥文种田800亩,产粮400吨,“请人晒谷无人工、无场地”,近1万公斤的稻谷发了芽,多亏袁虎的烘干机帮了大忙。消息传开后,远近的种粮大户,甚至望城周边县的农民纷纷把谷送来烘干。2014年8月,湖南省农机局召开水稻烘干暨粮食安全技术研讨会,借助现代农机合作社项目,鼓励农机大户和农机合作社购置和使用谷物烘干机械,2014年全省共购置谷物烘干机械1314台套,烘干机保有量已超过3000台,已建成可服务万亩区域的烘干中心305个,大大解决了粮食烘干机械化的这一难题。

针对湖南南方水田的特点,湖南省农机局组织农机企业开展技术攻关,研制了田间转运机械。该类机械体积相对较小,装载能力强,通过性能好。龙舟等企业研发的农田转运机已通过鉴定,深受农民欢迎,解决了湖南省水稻生产机械化“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大力发展合作社,培育水稻生产新型经营主体

培育与规模化经营相适应的农机专业合作社,不仅可以集中解决好一家一户解决不了的生产问题,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增强经营风险防范能力,还能够推动农业机械化尽可能地覆盖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和环节。

2014年初湖南省政府出台文件,决定用两年时间,由省市县三级财政共同出资3个亿,培育1000家为水稻生产提供全程机械化服务的现代农机合作社,每个合作社按照耕、种、收、植保、运输、烘干六个环节全程机械化要求配置先进适用机具,以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和机械化作业水平。省长杜家毫给这批农机合作社的定位就是“小、精、坚”。“小”是指规模经营500亩左右,不追求过大;“精”是指装备精良,管理精细;“坚”是指起步坚实,有较好运营能力。

经过一年的建设,全省共有472家农机合作社完成了项目建设任务,由原来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成为覆盖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现代农机合作社,示范面积近5万亩。湘潭农邦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彭水平告诉记者:“以前种田累得要死,每年辛辛苦苦,到头来一算账却赚不了几个钱。要是遇到暴雨或干旱等天灾,收成更将大打折扣。现在搭上机械化的便车,种田变得轻松起来。插秧有插秧机、植保有植保飞机、收割有收割机,烘干有烘干机,人轻松了,效益反而更好了。特别是省里给予我们这么强力的政策支持,降低了我们的资金投入力度,盘活了资金链条,对我们合作社的长期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政策的大力推动下,湖南省的农机合作社快速发展,截至2014年底,全省经工商注册登记的农机合作社已达1677个,同比增加822个,增长96%,从业人员6.68万人,作业服务面积1686万亩,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记者观察:水稻全程机械化还得加把劲

丘陵山区水稻机插秧一直是制约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瓶颈,湖南作为我国水稻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通过近三年的探索和实践,找到了一条解决丘陵山区水稻机插秧的路线,实现了水稻机插面积的“三连跳”。

“三连跳”固然可喜,但要看到,上升的空间还很大,探索的路还很长。除了要坚持行政推动,不断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培育和发展农机专业服务组织,还需找到在投入成本与投资收益方面更能为农民所接受的“为机育秧”的方式和方法,以及为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而必备的农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为机育秧”是实现机插秧的先决条件,在这方面,不同的水稻主产省份根据自身的经济与自然地理条件找到了不同的路径,从目前来看,不外乎工厂化育秧、大棚育秧及小拱棚集中育秧,这些育秧方式的投入成本及育秧质量各有优劣。作为机插秧推广部门,在推广这些育秧方式时,应结合当地实际,只要育出的秧苗能做到统一水稻品牌、统一插栽季节、统一种植密度,有利于实现水稻生产的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即可,不可盲目求大、求快。特别是工厂化育秧由于投入成本高,要在投资建设前,为其找到提高非育秧季节利用率的途径,使这一方式得到健康持续的发展。

农田综合配套建设是水稻生产机械化的硬环境。随着农机化水平的提升,近年来,机耕道建设越来越成为农作物机械化生产的硬伤,丘陵山区尤甚。以湖南为例,机耕道“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全省约60%的农田没有配套修建机耕道,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的机耕道约70%已通行不畅或不能用,近年涉农项目中配套建设的机耕道约80%不符合机耕道建设标准。据测算,全省机耕道缺口在9万公里以上。再加上机库棚的缺乏,造成农机“下不了田、上不了岸、回不了家”。因此,丘陵山区要想实现水稻生产的全程机械化,必须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配套建设、适当超前”的原则,整合水土综合治理、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资金资源,因地制宜地对基本农田进行田、水、路、渠的科学统一规划,通过鼓励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使土地向合作组织或种粮大户集中,形成连片种植,才能最终形成实现机插秧快速发展的充分条件。也只有到那时,插秧季节,机械满地跑的现象才会成为常态。(吴砾星)

 

链接

江西:今年机插水平力争突破21%

从2014年起,江西省结合集中育秧,加大对机插育秧的补助力度,提升机插水平。集中育秧补助政策向机插育秧倾斜,实行“降低起点、提高标准”,1亩起补,补助标准是常规育秧的5倍。全省机插新建育秧大棚近10万平方米,早稻集中育秧面积3.5万亩,机插面积305.3万亩,机插水平达到13.56%。全省农业系统开展“双季双插”技术工程,全省共完成机插650余万亩,机插水平近13.4%。2015年,江西省农机化发展主要目标定为“227”,即全省机插水平提高8个百分点,力争突破21%;稻谷烘干率增加8个百分点,突破20%;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力争达到70%。截至目前,按照全省机插发展目标水平,江西省农业厅已经分解集中育秧补助面积任务,全省早稻机插集中育秧面积任务为6万亩,占全省早稻集中育秧任务的1/5。继续实行集中育秧补助政策向机插育秧倾斜,实行“降低起点、提高标准”,实行1亩起补,补助标准是常规育秧的5倍,积极鼓励农机合作社、种粮大户推广应用机械化育插秧技术。

另外,江西省农机局还与江西农大、江西农科院合作,在全省开展双季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工程。在示范区内,大力推广“七寸”插秧机,积极争取集中育秧项目补助资金全部用于补助水稻机插秧的育秧,其他常规育秧不再补助,提高双季稻机插水平;积极争取整合支持农业专业合作社和扶持种粮大户资金,扶持水稻烘干中心建设,不再对种粮大户晒场建设项目进行扶持。推动植保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机械植保水平比上年增加5个百分点。

安徽:全省将新建育秧工厂450个

安徽是全国粮食生产大省和水稻主产省份之一。近年来,该省高度重视水稻生产机械化工作,大力推广水稻工厂化育秧和机插秧,全力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水稻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从2010年的69%提高到2014年的80%。其中水稻耕整地已基本实现机械化,2014年全省水稻机耕面积3286万亩,机耕水平达到99%。近年来该省大力推广水稻工厂化育秧和机插秧,2014年全省机插秧面积达到1089万亩,机插秧水平达到32.9%,比上年提高了5.8个百分点。

2013年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意见》中明确水稻生产机械化的目标任务,要求支持建设机械化育插秧基地。2013、2014年省政府两次农机化专题调研座谈会都安排水稻机插秧作业现场。各地也都相继出台措施加快机插秧技术推广,滁州市及各县区都由政府发文对水稻机插秧进行部署,将任务分解到县区和乡镇,并配套奖励和扶持措施,机插秧技术推广明显加速。

近年来安徽省一直在水稻产区把秧盘播种成套设备(含床土处理)、水稻插秧机作为重点推广机具种类,优先保证补贴。2014年起安徽省实施机插秧万千百示范工程,即每个市建设一个水稻机插秧万亩示范片、每个县建设千亩示范方、每个乡镇建设百亩示范点,以消除空白村,实现全覆盖为目标,实行整县整市推进。2014年1个部级、16个省级示范县共完成水稻机械化栽植662万亩,占到全省的51%以上,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目前全省机插秧专业服务组织已经发展到604个。今年要力争全省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突破81%,水稻机械化种植面积达到1490万亩,机械化种植水平达到45%,其中机插秧面积达到1250万亩。2015年安徽省将统筹项目资金加快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计划建设10个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先行县和20个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要求每县新建不少于15座育秧工厂,全省将新建育秧工厂450个,总数超过1200个。



http://farm.00-net.com/nz/nj/2015-4-7/nj_76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