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资栏目 > 农机 > 正文 返回 打印

农机购置补贴:稳粮增收强基础(上)

网友投稿  2009-03-02  互联网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白人朴

2004年以来,历年中央一号文件都把农机购置补贴作为强农惠农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补贴力度逐年加大,补贴范围日益拓宽,补贴成效十分显著,体现了党和政府的主张与人民意愿的统一,成为社会关注度和受益面很高的一项政策。它符合国情,深得民心,作用巨大,意义深远。

一、农机购置补贴把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为重点,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

上世纪90年代末,我国粮食生产突破了5亿吨大关,人均粮食达到400公斤以上,丰年有余,给农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带来了良机。但由于粮食生产比较效益较低,在结构调整中出现了对粮食生产重要性认识不足,忽视粮食生产的现象。本世纪初,曾出现粮食面积、产量双下降,2003年粮食面积、产量降至1990年以来最低点,人均粮食降到333公斤,敲响了粮食安全警钟。中央及时采取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举措。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又特别强调必须切实增强危机意识,果断采取措施,坚决防止粮食生产滑坡。2004年开始实施并逐年加强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就是重要战略举措之一。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把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为补贴重点,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粮食安全支撑保障能力。从全国看,2004~2008年,农机购置补贴力度越来越大,中央财政的补贴金额从0.7亿元增至40亿元,地方财政补贴也从3.4亿元逐年增至16.5亿元,现代农业装备增多,农业生产方式改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粮食产量连续5年增产,2008年达52850万吨,创历史最高记录。全国人均粮食从2003年333公斤逐年提高到400公斤左右。实践证明,我国人均粮食保持在370公斤以上,则基础较安稳,达到400公斤以上,则日子更好过。库有粮,心不慌,基础强,百业旺。农机购置补贴推进农机化,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从粮食主产区看,我们用2007年粮食面积310万公顷以上,粮食产量1800万吨以上,即占全国粮食总产量3.5%以上的13个粮食主产省区(河南、山东、黑龙江、江苏、四川、安徽、河北、湖南、吉林、湖北、江西、辽宁、内蒙古)2003年与2007年的统计数据与全国数据进行增量比较,更可看出农机购置补贴对推进农业机械化和保障粮食安全的巨大效应。2007年与2003年相比,财政对13省区农机购置投入增量占全国农机购置投入总增量的64%,直接效果是13省农机购置投入的增量占全国农机购置投入总增量的72%,大于64%,大大超过其他省份(粮食产销平衡区10省约占23%,粮食主销区8省约占5%),显出财政重点投入的带动效应:一是调动了农民增加农机购置投入、发展农机化的积极性;二是推动了社会对农机化投入。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后,13省区农民购置农机投入增量占全国农民购置农机总投入增量的75.4%;在农机购置投入增量中,农民投入的增量约占总增量的80%。13省农机装备水平和农机作业水平提高幅度也明显超过其他省份:13省农机总动力和农业机械原值增量都占全国总增量75%以上;大中型拖拉机增加88万台,约占全国总增量82%;水稻机动插秧机增加9.2万台,约占全国总增量95%;稻麦联合收获机增加21.69万台,约占全国总增量90%;玉米联合收获机增加2.13万台,约占全国总增量95%;机耕面积增加892万公顷,约占全国总增量82.8%;机播面积增加1056.6万公顷,约占全国总增量87.6%;机收面积增加1285.5万公顷,约占全国总增量86.5%;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了近12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增幅约高出3个百分点。农业机械化水平及增幅总体上居全国前列。大体上4年平均增幅全国为2.25%,粮食主产区3%,粮食主销区2.3%,产销平衡区1.1%,粮食主产区提高最快。2007年,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高于50%的省有11个,粮食主产区占8个。农机作业水平提高,农业生产方式由传统向现代转变,大大提高了粮食生产能力,使13个粮食主产省增产的粮食约占全国粮食总增量的99%,13省总计人均粮食达487公斤,比全国平均水平多108公斤,人均粮食比2003年增加约96公斤。以上数据说明,农机购置补贴首先以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为重点,再逐步向其他领域扩展的举措是正确的,积极稳妥,富有成效,有力地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也为支撑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二、农机购置补贴推进了农机化进程,增强了现代农业基础,提高了支撑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能力,促进了农民增收

2003年之前的几年,我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年提高幅度在0.5个百分点左右徘徊,2004年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后,连续5年增幅都在1.7个百分点以上,高的达3个多百分点,发展现代农业、改造传统农业的进程明显加快了,2007年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总体上进入了中级阶段,2008年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超过45%,提前两年实现了“十一五”全国农机化发展规划目标。在小麦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的基础上,水稻机收水平已超过50%,水稻机插秧、玉米机收、油菜机收和各地优势农产品特色农机化,都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将先进适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服务到位的农机具纳入补贴目录,补贴范围覆盖全国所有农牧业县(场),带动了先进农机普及应用和农机工业发展。目前,农机工业增长势头强劲,农机市场产销两旺,农机流通红红火火,农机作业向广度深度发展,现代农业基础加强,农业从业人员素质提高,一支拥有4300多万人的现代农业产业大军正在发展壮大,土地生产率、农业资源利用率、农业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从农业节约出的人、地、水资源支持了工业化、城镇化发展。2004-2007年,我国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减少了5100多万人,年均减少1200多万人;第一产业增加值增加了1万多亿元,年均增加2811亿元;粮食产量增加7090多万吨,年均增加1773万吨。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2007年达9104元,比2000年翻了一番多,提前3年达到“十一五”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目标,农业对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支撑能力明显增强了,也促进了农民增收。2001-200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幅只110-146元,2004年后年增幅提高到300多、550多元,2008年比上年增加62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提高与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呈正相关。

 



http://farm.00-net.com/nz/nj/2009-3-2/nj_76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