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农机鉴定十年精彩跨越甘肃省农业机械鉴定站
十年来,甘肃省农机鉴定事业蓬勃发展,人员素质不断提高,法规和技术规范不断完善,鉴定检测能力不断提升,农机鉴定事业为农机化科学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保障。
——农机推广鉴定范围不断拓展。农机推广鉴定产品数量从2002年的47个发展到2012年的300多个;鉴定产品范围从开始的播种机、铧式犁、农用挂车等大众农机产品发展到现在的农用动力机械、耕作机械、种植机械、收获机械、运输机械、饲草加工机械、农副产品加工机械等七个大类。
——农机质量监管体系日趋健全。2002年,甘肃省消费者协会农机产品质量投诉站建立,随后全省农业机械质量投诉监督体系形成,全省共建立了监督机构101个,其中:省级1个,市级14个,县级86个。成功处理投诉事件458起,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700余万元,不断受到消费者的好评。
——农机产品质量不断提升。十年来,对农机市场进行的监督抽查从未间断,拿农机零配件来说,从2004年的合格率62.3%到2012年的89.5%,产品合格率在不断提升,质量有了明显好转。
——职业技能鉴定艰难突破。自2006年正式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以来,经农业部农机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站培训考核 ,全省共有139名人员获得考评员资格,其中高级考评员20名,考评员119名。到目前,鉴定工作已覆盖全省10个市(州)的25个县(市、区),鉴定范围由修理工扩展到农机化行业的主要工种,鉴定人数由空白到今天已累计超过4336人,社会影响逐步扩大。
——农机维修工作步入正轨。自农业部《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实施以来,甘肃省农机维修工作逐步步入法制化轨道。省农机鉴定站加挂了农业机械维修管理总站的牌子,基本实现了《农机维修技术合格证》网上申报、查询,农机维修网点《农机维修技术合格证》持证率达到80%以上,农机维修管理执法水平明显提高。
——从单一鉴定到鉴定加科研项目带动发展的模式跨越。以前,单位发展的模式只是单纯做鉴定,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促进企业发展,为用户把关质量。现在,我们提倡科研项目带动鉴定发展,除了进行农机试验鉴定,我们还争取科研项目,从理论的研究到具体的机具研制,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促进农机鉴定事业的科学发展。
零件检测
甘肃发展旱作节水农业机械化恰逢其时甘肃省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总站
为了改变干旱对农业的制约,甘肃在长期实践中探索提出了“修梯田,建水窖,铺地膜”的旱作农业模式,大力发展旱作节水农业机械化,实现了由被动抗旱到主动抗旱,由单一抗旱技术到集成技术,由传统抗旱到现代抗旱的跨越。截至2011年,旱作节水机械化技术推广面积突破1600万亩,是10年前的3.2倍;旱作农机具保有量超过10万台,是10年前的2倍。
旱作节水农机化技术与十年前相比,更加明确主推技术、发挥注重机械化集成效益、突出主要作物和关键环节机械化技术的推广,注重农机农艺结合。在玉米栽培上,重点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模式为主推技术,积极完善配套机具,并组装配套机械深松蓄水保墒技术、旋耕整地技术、点播技术、植保技术和废膜捡拾回收利用等技术,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机械化技术体系。
2012年全省推广机械起垄覆膜面积610万亩,为完成全省1000万亩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奠定了坚实基础。小麦栽培上,重点推广了以全生长期覆膜覆土,机械点播施肥为主要内容的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技术模式,2012年全省推广100.5万亩,平均较传统耕作亩增产30%以上,大旱年份亩增产达到60%-70%。马铃薯栽培上,采用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模式,重点推广以机械整地、播种、中耕培土、植保、杀秧和挖掘为主的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机械化水平达到27.6%。三大作物机械化栽培技术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健全,为保障旱作农业区粮食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
针对主要农作物关键生产环节机械化薄弱问题,从2006年开始研制开发新型配套机具,累计研发起垄覆膜施肥机产品10种,人畜力半机械化起垄机和覆膜机20余种,研制开发了集旋耕整地、开沟、起垄、施肥、覆膜、播种、喷药为一体的马铃薯覆膜播种联合作业机和小麦全膜覆土穴播联合作业机等机型,较好地满足了农民对机具的多样性需求。
为提高农民应用旱作农机具的积极性,全省充分发挥国家实施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导向作用,将旱作农机具全部纳入机具补贴范围,优先进行补贴。对起垄覆膜机具和小麦全膜覆土穴播联合作业机等关键机具,积极利用旱作农业项目资金,以政府招标采购的形式无偿投放给农民使用,极大地推动了旱作节水农业机械加快发展。
甘肃旱作节水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引起了省委省政府和农业部等有关部委的重视。甘肃旱作农业技术不仅走向全国,而且已走出国门,推广到了非洲大陆。
机械化铺膜作业
安全监管 保驾护航甘肃省农机监理总站
一直以来,甘肃省农机安全监理工作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抓建设、建机制、保安全、促发展,在农机拥有量不断增长的情况下,保持了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为甘肃省农机化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作出了贡献。
——推行目标管理,构建农机安全监管长效机制。10年来,全省探索推行了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目标责任管理,把农机安全生产主要工作任务纳入政府目标考核体系,有力地推进了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
——推行依法行政,农机监理法律法规体系基本建立。健全完善农机安全监管法规体系。省政府先后修订发布了《甘肃省农机事故处理规定》、《甘肃省农机驾驶操作人员违章处罚规定》,省农牧厅制定了《甘肃省重特大农机事故应急预案》,省农机监理总站制定了《甘肃省农机监理业务规范》、《甘肃省农机监理业务管理制度》,与国家颁布实施的法律法规共同构成了甘肃农机监理法规体系。制定甘肃省农机监理行政执法责任制暂行规定等十项制度,配套完善了行政处罚文书等系列管理措施,落实了执法责任,规范了执法行为,基本建立了岗位有职责、处罚有依据、考核有标准、奖惩有办法、过错与错案责任追究有规定的农机监理行政执法责任体系。
——“创建平安农机”,提升农机安全监管水平。在全省认真组织开展了“平安农机”创建活动,共创建国家级平安农机县(区、市)13个,省级平安农机县(区、市)30个,平安农机乡镇673个,平安农机示范村0.69万个,平安农机示范户13.87万个,初步构建了“政府负责、农机主抓、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农机安全工作新机制。
——开展行风建设,开拓农机安全监理新局面。从2005年起坚持开展全省农机监理系统行风建设活动,解决了农机监理部门面临的诸多问题和困难,实现了制度建设完善,监理业务规范,工作关系协调/良好的道德修养基本形成,文明执法、优质服务的工作机制基本建立的预期目标,初步建立起了一支政治坚定、技能过硬、作风优良的农机监理执法队伍,实现了在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管理方式上的突破。
——创新管理模式,农机安全监管焕发勃勃生机。解决农机安全监管经费。针对农用运输车移交之后农机监理部门面临的诸多问题,按照省政府办公厅的有关规定,各地分流部分富余人员协助公安管好农用车,每年由省财政安排1138万元补助资金给省、县级农机监理部门,保证了正常业务工作经费。同时,积极推行白银市免费管理模式,及燃油补贴与农机安全监理挂钩模式,有效破解了农机安全监管难题。
农机监理执法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安全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