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是农业大省,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农业生产作业时间短、人少地多、土壤比阻大等特点决定了黑龙江省对农业机械特别是大型农业机械的依赖性较强。黑龙江省农村农业机械化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成为推动农业生产的主要力量之一,在提高粮食产量,确保粮食生产安全,促进农民增收上,作出了重大贡献。
党的十六大以来,随着国家和黑龙江省对农机化工作的重视,不断加大农机化资金投入力度和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黑龙江省农机化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农机事业得到了快速健康发展,继续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2002年以来,黑龙江省农机化投资达到277.7亿元,其中国家购机补贴投入51.3亿元,农机合作社投入115.59亿元,农机化发展的步伐得到了强有力的推进。
农机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截至2012年末,预计全省农村农机总动力达到3690.6万千瓦,比2002年增长161%;拖拉机保有量达到138.9万台,比2002年增长了89%,其中80马力以上拖拉机保有量达到4.8万台,比2002年增长了500%;配套农具保有量达到203.9万台,比2002年增长了158%;联合收获机数量达到6.2万台,比2002年增长了288%;水稻插秧机达到12.6万台,比2002年增长了869%。农机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
农机作业水平持续提高2012年,黑龙江省农村机耕水平将达99%,比2002年提高8.9个百分点;机播达到95%,比2002年提高将近25个百分点,其中水稻机播达到85%,比2002年提高50个百分点;粮食收获机械化达到65%,比2002年提高40个百分点,其中大豆机收98%,比2002年提高43个百分点,玉米机收40%,比2002年提高37个百分点;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9%,比2002年提高15.5个百分点,居全国第一位。
农机作业服务组织不断健全黑龙江省各类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已达2万多个,其中乡、村两级农机作业服务组织近4000个,2003-2008年组建的投资100万元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达1216个;2008年以来新组建的机械设备投资1000万元的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达797个;全省标准化农机作业合作社总数达到2013个。
农机合作社的组建,有效地促进了黑龙江省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广泛吸引农民、大户、集体经济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农机投资参与,这种融资方式不仅拓宽了农机装备资金渠道,也促进了农机体制和机制的创新。许多农机合作社配备了国际先进的智能化、信息化农机装备,建立健全了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负盈亏和自我积累的运行机制。目前,农机作业合作社的组建形式已经向多样化方向发展。
农机装备制造业蓬勃发展2010年以来,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把新型农机装备制造业列为十大产业之一。在园区建设上,重点建设了哈尔滨、佳木斯、齐齐哈尔、大庆、七台河和农垦松花江农场(与哈尔滨共建)等6个农机园区。目前,园区建设已初具规模,近60家企业入驻。在机具研发上,黑龙江省相关部门自主研发的与180-385马力拖拉机配套的大中型农机具已投入使用。
在项目引进上,一批国内外先进农机制造企业通过投资、合资、合作等形式在黑龙江省建厂。哈尔滨东金戈梅利公司、东金明斯克公司、美国爱科(大庆)公司、美国约翰迪尔(哈尔滨)公司、挪威格兰(大庆)公司、洛阳一拖(齐齐哈尔)公司、常发佳联等一批大型企业已建成投产。在主营收入上,2012年前9个月实现主营收入达到53亿元。
政策法规环境持续向好10年来,黑龙江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政府的农机化建设法律法规,突出重点领域,强化推进措施,提高了农机法制化管理水平。农机部门对进入黑龙江省的外省农机具进行适应性鉴定,把好农机销售第一道“关口”,确保了农民用上放心的农机产品。
同时,省农机部门建立了农机质量安全举报中心,受理各地投诉案件,严肃处理违规行为,保护了农民的利益。监理部门着力推进“平安农机”建设,加强农机作业合作社和农机户的安全教育,每年培训驾驶操作人员30万人次。在此基础上,农机部门加大对农机生产、销售和维修市场整顿力度,查处假冒伪劣农机具,有效地净化了农机市场。
为了规范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发展,黑龙江省在认真贯彻执行《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和《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意见》的同时,认真加强农机法制建设。省人大制定了《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管理条例》,省政府农业机械主管部门制定了《黑龙江省农业机械维修管理办法》《黑龙江省农业机械销售技术条件管理办法》和《黑龙江省农业机械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等13项规章,通过强化管理,使全省农机生产、销售、安全管理和质量鉴定等工作步入法制化轨道。
重点试验示范技术推广步伐加快近几年,黑龙江省农村重点推广以下几项农机化技术,一是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通过兰西、泰来、龙江等地的保护性耕作试验,玉米产量平均亩增产142斤,土壤结构有明显改善,现已经探索出寒地垄作玉米保护性耕作模式,并开发了相应的保护性耕作机具,通过辐射带动,现已在45个省级示范县进行示范推广,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面积已经达到2300万;二是推广水稻机械化技术,重点推广智能化育秧、机械精量播种、毯状育苗、激光平地、机械绞浆整地、高速插秧和机械收获等7项技术,65个乡作为部级13个项目示范点,辐射农户6000多户,项目区每亩增产120斤,每亩节本35元,通过试验制定了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规程,并在全省实施;三是推广玉米机械化技术,通过实施深松整地、精量播种等技术,使平均亩产达682.64公斤,增产63.3斤。为了推广农业机械化技术,在全省范围内加大培训力度,对农机合作社的管理和技术人员,以农垦为示范进行全方位的培训。利用农村科技之冬,省、市、县各级农机管理部门都组织专家深入村屯传授农机化技术,每年培训的农机手达百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