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资栏目 > 农机 > 正文 返回 打印

农机深松作业成山东小麦增产的“新利器”

零零社区网友  2012-05-28  互联网

宋毅 白璐 王丰勇

编者按

一直以来,粮食增产主要靠两个途径,一是扩大种植面积;二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就目前看,一味扩大粮食种植面积的潜力不大,于是提高单产就成为保增产、保丰收的主要路径。而以往在增加单产中强调最多的是发挥遗传育种、栽培技术、化肥、农药的使用等技术手段的增产作用,农机化则一向是作为配套服务措施和上述各种技术的实施载体,被认为是从属地位。而山东济宁市任城区的深松整地示范项目无疑为粮食生产“破了一个题”:当遗传育种、化肥、农药、农膜、设施、灌溉等各种先进的增产手段在提高粮食单产中的效用发挥到几近极致的时候,农机将成为进一步提高粮食单产手段的一个新拐点。

 

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是农业部农机深松作业的项目示范县之一,临近小麦成熟、夏粮即将开机收获的时间结点上,记者来到这里,实地察看农机深松作业后越冬小麦的长势究竟如何?

不比不知效果好

任城区的杨场村是区里的农机深松作业示范村,地处方圆2万亩的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区的范围内,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相当完备,临近公路、交通便利,各种作业机械和运输车辆通行无阻;经过“小农水”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已经将灌溉设备安装到了田间地头,而且浇灌开始实现了智能化,每个农户都有浇水灌溉的“IC卡”,在浇水时将智能卡插入灌溉设备,即便是老人、妇女也能独立进行作业,浇完水将卡拔出,充过值的IC卡会自动结算水费。这一切都说明,综合开发项目上的农田,完全具备了稳产高产的条件。

就是在这块麦田,两块紧邻麦田的两种不同的景象引起记者关注,当地乡镇干部解释说,这里是去年秋播小麦时有意留下的两块对照田,其中一块是用常规技术种植小麦,另一块则是采用了农业部推广的机械化深松土地技术。记者获知,常规田的小麦与往年一样,过去怎么种今年还是怎么种,过去采用什么农业科学技术和装备今年仍然采用什么技术和装备,2011年,当地小麦每亩单产一般在1200—1400斤,成绩已是相当不错,今年估产的单产数字也不会比去年低,丰收基本在握。虽然距开机收割还有半个月的时间,但多数小麦从穗到秆已经开始变黄,标志着进入了成熟期,开始静静地等待着收获。

而只有一条土路之隔的深松田,小麦长势却与常规田有很大不同,田里的小麦齐刷刷地明显比常规田的小麦高出一截,而且基本上都没有变黄,仍是青绿的颜色,说明其仍然处在旺盛的生长期,再近距离观看,不仅秆高,而且穗大、粒饱,长势十分喜人。任城区农机局局长邵长武介绍,这是农机部门去年秋天播种时组织机手进行了深松整地的结果。“深松后的小麦整体长势不错,如果后期没有大的问题,那今年就又是一个高产年。还有10天将迎来小麦实际测产,预计深松整地后的小麦可比常规种植的小麦增产10%-15%。”

任城区人民政府分管农业的副区长胡钦介绍:“任城区作为济宁市唯一承担山东省首批深松作业任务的县区,今年共完成农机深松作业面积21.1万亩,约占全区宜深松作业面积的2/3,深松作业带来的小麦增产对全区影响太大了。”

意义深远的新举措

在任城区,随着夏收小麦的迫近,机械化深松整地对夏粮增产的促进作用已经成为摆在眼前的现实,记者采访中所接触到的农机人对此都感到兴奋和自豪。一直以来,粮食增产主要靠两个途径,一是扩大种植面积;二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就目前看,由于耕地资源日趋紧张,种植面积几近饱和,一味扩大粮食种植面积的潜力不大,于是提高单产就成为保增产、保丰收的主要路径。

以往,在增加单产中强调最多的是发挥遗传育种、栽培技术、化肥、农药的使用等技术手段的增产作用,而农机化则一向是作为配套服务措施和上述各种技术的实施载体,被认为是从属地位,“主流”观念里很少承认农机可以作为促进增产的独立的、主导性的因素。农机与农艺长期得不到真正的融合,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生产过程中两者的作用被人为地认为不对称,从而导致了地位的不对等。

而任城区的深松整地示范项目无疑为粮食生产“破了一个题”:当遗传育种、化肥、农药、农膜、设施、灌溉等各种先进的增产手段在提高粮食单产中的效用发挥得几近极致的时候,下一步还能有什么手段来实现单位面积产量的大幅度增加?任城区的成绩给出了答案:靠农机化和农业装备。

邵长武告诉记者,任城区的耕地犁低层一般在20-25公分的深处,层厚6-12公分,长年反复施用化肥、农药等化工产品,使板结坚硬的土层严重影响到土壤透水、透气性能,作物根系也很难深扎,打破犁地底层是农业部门和农民群众多年的强烈呼声,但一直没有有效的技术手段实现这个突破。而实施深松作业后,深松土地的深度达到了30-35公分,超过了深耕的深度,使土壤体积密度每立方厘米达到了12-13克,恰好适宜农作物生长发育,利于作物根系深扎。可见,农机化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使小麦大幅提高单产过程中出现新的“拐点”,露出由生命科学、生物技术、物理技术、化学技术、机械技术各领一段风骚的“端倪”。用邵长武局长的话说:任城区在当前条件下,农机深松整地作业成了提高小麦单产的唯一机会。

政策、补贴双管齐下促“深松”

三年前,在“深松”技术还没有大面积推广的时候,济宁市已对深松技术进行探索与尝试。今年济宁市任城区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全区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大力实施免耕播种保护性耕作和深松整地作业,实现全区耕地每3年深松一次的良性循环。

为推进农机深松作业,任城区将农机部门的部门行为上升为政府行为,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除召开农机深松工作专题会议,多次组织召开农机深松工作调度会外,区政府还特别制定下发了《济宁市任城区农机深松整地作业实施方案》,成立了分管副区长为组长的农机深松作业工作领导小组,区政府领导与各乡镇(街道)主要领导签订深松整地任务目标责任书,明确任务目标。

在任务明确、责任到乡镇的基础上,任城区充分利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优先扶持合作社和农民购买大型拖拉机和深松机械,重点是80马力以上的大型拖拉机和大华宝来等企业生产的深松机具。明确规定购买深松机械的农机合作社和农户在享受国家补贴资金的基础上,可继续享受市、区两级政府对深松机械分别给予的2000元累加补贴,通过惠农政策扶持,全区新购置大型拖拉机183台,深松机283台,受惠农户283户,补贴资金891万元,带动农民自主投资1700万元。截至今年5月24日,全区共有20马力以上的大中型拖拉机2991台(80马力以上的532台),深松机械316台,为深松作业任务的顺利完成打下了坚实的装备基础。

与此同时,任城区还对深松作业环节进行补贴,按照区农机深松作业实施方案要求,区财政从新增农资综合补贴中拿出460万元用于深松作业补贴和深松机械补贴,以每亩20元的标准对实施农机深松作业环节进行补贴,补贴资金通过镇(街道)财政根据验收确认的面积兑付给农机服务合作社或农机手。据统计,去年秋播前后,全区累计下地作业深松机械1527台次,引进跨区作业深松机械244台次,共228个村开展了农机深松作业。

农机合作社将成为“深松”主力军

在济宁市,农机深松作业以农机合作社为作业主体,深松作业采取连片作业、整村整镇推进的模式进行,三年深松一次,深松效果优势尽显。

在农机深松作业示范村杨场村,济宁市任城区农机局副局长庞国兴指着深松过的麦田告诉记者:“仔细观察便可发现,深松过的小麦生长期略长,这是深松与未深松小麦田的表面区别。但实际上深松过的小麦根系发达,蓄水能力、抗旱、抗病虫害能力明显增强,将直接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当地农民自己都说农机合作社真可谓是深松作业的一大功臣:“去年的地普遍都比较硬、比较死,机器拉不动,所以一定要先深松再进行旋耕作业。这些工作我们自己不做,全部交由合作社来做,深松一遍再旋耕两遍,一共只要80元钱。”

据了解,济宁市共有农机合作社211个,其中任城区有27个,分布在区内的6个镇。“杨场村的农机合作社有十几个人,负责全村的收获作业,现在机器和人手都够用。”合作社成员高保昌告诉记者,“搞农机深松作业已经三年了,从最开始的翻转犁到如今的深松铲,我们一直也是在摸索中前行。现在我们用100马力拖拉机进行深松作业,配备大华等企业的农机具,一天可作业50-60亩。”

由于深松作业会使小麦的成熟期适当增加,加之今年春季低温,收获时间可能还会滞后一些,这对合作社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因为机手们能够有更加充裕的时间进行跨区作业。“从全国范围来看,出省跨区作业一年比一年少,很多机手认为跨区作业一定会出现作业面积减少而机器扎堆儿的现象,因此把工作重点放在了本地收获和不出省跨区作业上,但实际上跨区机手到了主产区还是有活儿干的。”邵长武说,“我们做过调查分析,现在小麦收获期时间缩短了,一般也就三五天,有些合作社会认为主产区的机器饱和而减少或不参加跨省区作业,实际上小麦主产区短时间内的大量作业任务对机械的需求还是很强劲的,所以我们这边的机手还会同往年一样出省跨区作业。”

农民称大爱“深松”

谈起农机深松作业,当地农民便兴致满满:“有了前两年深松作业的基础,今年深松作业面积的扩大,再加上我们今年大面积推广济麦22,这个高产、耐旱、抗病的优质小麦品种,增产应该是没问题的。”

对于农民来说,欣喜的是,深松技术的推广不仅使产量和质量达到双增长,还减少了浇地时的用水量,减少了耕作成本。当地农民赵华兵告诉记者,他家种了4亩田,全部进行了深松作业,深松后的苗系明显比较旺,抗旱能力强,蓄水量增加了,特别是根须原来只有10-15公分,现在能达到20公分,根系发达了,保墒效果好了,子叶也比较饱满。现在当地农民对深松机械深松不仅提高了土壤蓄积雨水和雪水能力,延长作物抗旱时间,还提高了雨水的下渗速度,有利于减少水土流失,减轻洪涝灾害等道理逐步予以接受。

新的作业项目的增加,对农民来说也并没有增添太多的麻烦,赵华兵说:“现在合作社的一站式服务让我们真正解放出来了,从种植到收获都不用我们特别费心,家中的青壮劳动力都能够安心地外出打工了,留在家里的人也有空再添个副业什么的。”

 

“三夏”跨区作业拐点系列

在2012年全国农机化生产管理工作座谈会上,有代表提出,今年将是“三夏”小麦跨区作业出现拐点的一年,这意味着“三夏”小麦跨区作业将发生变化。那么,“三夏”跨区作业到底将发生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将给农机管理部门带来哪些启示?未来的跨区作业将会朝哪个方向转化?本报将在今年的“三夏”报道中推出一系列的文章,对这些问题进行报道,敬请广大读者关注。



http://farm.00-net.com/nz/nj/2012-5-28/nj_75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