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资栏目 > 农机 > 正文 返回 打印

目标:与世界农机制造水平同步

零零社区网友  2012-06-11  互联网

宋毅 杨鸿博

地处山东临沂的山东常林集团是从几十年前的临沭县农机修造厂一步步走过来的,经过上世纪90年代以来,1997年、2001年的两次企业重组改造,常林集团早已化蛹为蝶,成功跻身中国机械工业100强,经营范围涉足农业装备、工程机械、铸造、发动机、液压件、地产、化肥等多个领域。2011年集团销售收入达到了48亿元,其中,农业装备销售收入为10亿元。

更为重要的是,作为老牌农机生产企业,它的农业装备生产结构正在发生质的蜕变:以去年10月一举和世界农机制造5大巨头之一的赛迈道依茨法尔集团签下合资协议为标志,常林在不久的将来,将跻身世界拖拉机制造先进企业的行列。

近日,本报记者借在山东临沂参加中国农机工业协会举办的“联合收割(获)机和拖拉机准入管理工作会议”之机,赴常林集团,与山东省劳动模范、山东常林集团董事长张义华进行了一次对话采访。

 

中国农机化导报:常林集团作为国内著名的农机制造企业,与世界著名的农机制造企业赛迈道依次法尔的快速结缘,被国内农机媒体称为“闪婚”。这个结局的出现,是否在您的意料之中?能否说这是常林集团长期秉持对外开放理念的必然结果?

张义华:与赛迈道依次法尔集团的结合既在我的料想之中,又在我的料想之外。本来常林集团最先商谈的是与德国的道依次发动机合作,谈的过程较为顺利,常林与赛迈道依茨法尔之间既有强烈的合作愿望,又有不错的谈判基础,因此,对与该集团建立起成功的合作伙伴关系,我是有信心的,是预料中能够成功的事情。但是,一个偶然的机会,为我们与赛迈道依茨的拖拉机制造领域合作提供了可能,我们抓住了机会,在很短时间内签下了合作协议,合资建立的山东常林道依茨法尔公司一期工厂即将于今年底或明年初正式投产。届时,农机行业和广大农民兄弟看到的合资企业,或将成为国内第一家批量生产动力换挡大马力拖拉机的企业。

要说秉持对外开放的理念,常林集团一直将其摆在重要的战略地位去理解、去规划、去实施。“开放”不单指与外企合资建厂、产品销往国外,对企业内部自身来讲,也有许多要“开放”的角落和环节。以常林集团为例,成立几十年来企业的名字都叫“沭河”,进入市场经济体系后,我们发现“沭河”作为企业名称不利于企业对外扩大影响和拓展市场空间。因为在汉语里“沭”只是用在地名与河流名称上,没有其它用法,而与“沭”有关的地名又都不怎么出名;况且“沭”还是个生僻字,经常被人们误读为“沐”,不利于提升企业的知名度。于是,在改革开放中,企业首先想到的是换一个能代表企业基本特征又有深刻寓意的名字。1977年,临沭县的常林村发现了亚洲最大的天然钻石,并作为礼物献给党中央、献给国家,时任党中央主席的华国锋同志命名为“常林钻石”,从此常林名扬海内外。所以,一个以“常林”为企业的名称,不言而喻,就是在追求打造一个“钻石”般企业的理想目标。

 

中国农机化导报:众所周知,山东常林和赛迈道依茨法尔的合作,从双方透露合作意向到最终签约仅用了半年左右的时间。这段时间发生了什么?为什么这么快就能达成合作?

张义华:上面提到,山东常林同赛迈道依茨法尔的合作源于一个偶然的机遇。当时,常林正在同赛迈道依茨法尔集团的道依茨公司洽谈发动机项目的合作问题,双方达成合作意向后,这个合同要报到国外集团总部审批。这期间,我带人到大连考察道依茨发动机生产企业时,了解到了投资不畅、正处在进退维谷之间的赛迈道依茨法尔在大连的拖拉机制造企业,于是,我半开玩笑的告诉公司同事:“和他们谈谈,争取把道依茨的拖拉机制造厂搬到临沂来。”同事过去一接洽,对方对山东常林集团产生了很大的兴趣,愿意就这个问题进一步接触,很快我就邀请他们过来考察洽谈。

考察和谈判过程也比较顺利。去年年初,赛迈道依茨法尔集团副董事长带队到常林集团考察,在看了我们的厂区、厂房和设备后,立刻开始和我们的合作谈判,而且一上来就是实质性的谈判,主要围绕着哪些产品合作生产、双方投资各占多大比例、公司管理层怎么组成的关键细节进行谈判。外方客人下午3点要返程,但谈判从上午9点多开始谈到下午1点多才结束,县委书记、县长本来准备中午宴请外国客人,但谈判双方都没能顾得上赴宴。随后,双方就合作细节又反复进行了磋商,基本是用了半年左右时间就达成了合作协议,双方共同出资在临沂建厂,各占股份50%,共同经营管理。纵观近几年世界农机巨头与中国企业的合作,大多采用独资建厂、控股或收购的方式,真正做到在谈判桌上平等相待,业务上合资建厂、平分股权,山东常林是为数极少的一家。常林集团现任总裁钟默博士以前是德国传动巨头博世力士乐的中国区总裁,常年与德国人打交道,他都觉得这次合作速度之快“不可思议”。

 

中国农机化导报:那么说,这次合作,偶然因素起的作用比较大?

张义华:我认为,这次合作看似偶然,其实存在着很强的必然性。能够这么快地达成合作,我觉得主要还是因为双方在寻求发展的意愿高度一致。

你们知道,赛迈道依茨法尔来中国市场的时间并不算短,先后在盐城、大连进行过“本土化”方面的尝试,但由于种种原因,进展并不顺利。由于一定程度的“水土不服”,赛迈道依茨法尔一定需要一家本土企业作为其在中国市场“落地”的载体,而这家企业的规模不能太小,要有能使赛迈道依茨法尔的高端产品和技术迅速在中国本土“生根发芽”的实力。同爱科、约翰迪尔、凯斯纽荷兰等世界级农机巨头相比,赛迈道依茨法尔在中国市场上的发力明显“滞后”,他没有时间按部就班地打造自己的市场基础,而是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帮手来帮助他迅速实现本地化。

对常林集团来说,同赛迈道依茨法尔合作也是个必然选择。常林集团从做配套农具、手扶拖拉机等低端农机产品起家,发展到今天,在工程机械、发动机、液压件、化肥等各个领域都具备了很强的实力。比较起来,我们赖以起家的农机板块反而显得相对薄弱了。近年来,国内农机企业在技术和市场上发展迅速,很多都已经在动力换挡技术上实现了突破。为了赶上、超过国内农机发展水平,常林农装业务在结构调整和技术转型升级方面也产生了的迫切需求。这样一来,双方能够一拍即合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中国农机化导报:合资企业投产后,将主要生产哪些产品?常林的农装业务将有哪些变化?

张义华:常林道依茨法尔公司一期建成投产后,常林集团的拖拉机业务将全部转到合资公司生产。其中,25-120马力将以“沭河”的品牌推向市场。同时,赛迈道依茨法尔集团将其120马力以上拖拉机技术一次性注入合资公司,这部分将以“道依茨法尔”品牌推向市场。而一直生产“沭河”拖拉机的常林农装公司,除继续手扶拖拉机产品外,重点将转向收获机械和配套农具。今年研发推出了集秸秆打捆功能的4LZK-2.0型稻麦联合收割打捆机,将小批量投放市场。同时,常林农装公司也在研究玉米、马铃薯、棉花等一系列收获机械产品。

 

中国农机化导报:目前看来,中国的拖拉机、收获机械行业是国内发展相对最成熟的两个领域,但在中低端市场上,粗放经营、同质化竞争、创新能力差、服务水平低的情况仍然存在。您怎么看待这个情况?常林和赛迈道依茨法尔合作后,农装业务的长期目标是什么?产品定位能否避开同质化、肉搏式的竞争?

张义华:大干特干,搞同质化竞争,这对行业来说是很不利的。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农机发展的前十年是快速发展,今后的十年将是转型、调整、结构升级的十年,应该质变的十年。因而,常林此时选择和赛迈道依茨法尔合作,而不是从基础性、中低端市场干起,就是要避开同质化竞争,实现一起步就站在技术的最前沿。从现实角度来说,是常林具备了资本和制造方面的实力,能够实现这种跨越;从战略角度来说,避开同质化竞争,也是一个更好的市场选择。

合资厂建成投产后,常林农装业务就能做到真正“与世界同步”。我们就同世界农机巨头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乍一听,这个说法似乎夸大其词。但细想一下,我们这个说法其实是有逻辑依据的。赛迈道依茨法尔的拖拉机、收获机械技术在全球高端农机制造领域绝对是能占到一席之地的,而且它的核心部件自制率也非常高,高端变速箱可以实现自主研发和生产。全球能够生产无级变速拖拉机的企业寥寥无几,赛迈道依茨法尔就是其中之一。同其他巨头不同,合资投产后,赛迈道依茨法尔在中国进行“本土化”生产的产品,一开始就是动力换挡的。起步就是高端产品,这也是我之所以说常林能做到“与世界同步”的原因。而常林和赛迈道依茨的合作目标包括生产无级变速拖拉机,而不仅仅局限于动力换挡。跟赛迈道依茨合作后,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做中国乃至世界农机制造领域最强的企业。不一定是最大的,但要是最强的。

虽然国际巨头在国内建厂的企业不少,国内企业也突破了动力换挡技术,但至今中国境内还没有企业批量生产动力换挡拖拉机。如果我们明年开始批量生产动力换挡拖拉机,我们就能为市场提高更有效率的产品

 

中国农机化导报:中国农机企业的科研创新方面的表现似乎一直不尽如人意。创新的主体应当是企业,还是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争论一直存在。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常林同赛迈道依茨法尔的合作,是否是在创新上走了一条捷径?

张义华:现阶段,在科研创新方面,我认为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还是应该有所分工。在以市场需求为主导、批量化生产为目标的产品研发方面,以企业为主是比较合理的。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重点应当放在更长远的、超前的内容上,比如行业技术的发展方向以及一些基础性的、宏观性的内容。

行业公认,中国农机制造技术水平和国外有几十年的差距,我们现在研究的很多具体产品和技术,在国际市场上早就有了。在这些产品的研发方面,以企业为主就比较合理。没有必要另起炉灶,重新再走一遍。下棋讲究“走一步,看三步”。我认为,高校、科研院所要解决的应该是第二步和第三步的问题。尤其是目前,国内企业由于自己实力和水平有限,在研发实力和眼光上毕竟还有一定的局限性。企业近期可能不会关注的内容,高校和科研院所应当承担起来。欧美的很多大企业,研发能力比他们一些国有科研机构还要强,他们的科研储备往往做到了十年以上。但是目前来看,中国国内还没有企业能够做到这一点。能够做到在实用性的、市场主导的产品技术上尽快向世界水平看齐,对中国企业来说已经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了。

常林同赛迈道依茨法尔的合作,也是我们在引进世界先进技术方面的一次尝试,也可以说是在科研创新上的一条捷径。很多世界级的农机巨头,其农机产品在中国都出现了不同程度地“水土不服”,这是由农业生产的特殊性造成的。国际产品和技术来到中国,要根据中国国情进行调整和创新,这也是企业技术整合创新的一部分。我们相信长远来看,这一定是对促进行业发展起到积极、正面作用的一件事。



http://farm.00-net.com/nz/nj/2012-6-11/nj_75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