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化管理司产发处
为示范引领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近年来,农业部农机化管理司积极推进全国农机化示范区建设。在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共同努力和示范区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2011年全国112个示范区建设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农机化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调整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布局为重点,持续加大组织、技术和管理创新,取得积极成效。
2011:示范区效果显著2011年,全国112个示范区在农机装备结构调整、农机化作业水平、先进适用农机化技术示范、农机节能减排和大力发展农机合作组织方面的工作亮点频现。
农机装备结构调整有新成效。首先,农机总动力稳定增长,作业水平总体较高。去年,示范区农机装备总动力较上年提高5.2%,增速下降0.7个百分点,83%以上的示范区综合机械化水平均超过54.5%的全国水平,农机装备结构调整态势整体向好。其次,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增速明显高于小型拖拉机。去年示范区100马力以上拖拉机较上年增长23.2%,增速下降16.3个百分点;50-100马力拖拉机较上年增长11.1%,增速下降4.4个百分点;20-50马力拖拉机较上年增长9.7%,增速提高5.8个百分点。整体上,大中小型拖拉机增速与马力段成正比,因为基数增加的原因,50马力以上拖拉机增速均呈下降态势;中型拖拉机需求上升预示着水稻产区及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购机用机潜力正在释放。第三,主要农作物薄弱环节机械保有量继续增长。去年,示范区水稻插秧机保有量较上年增长32%,增速提高1.6个百分点;玉米收获机较上年增长35.3%,增速下降13.5个百分点;油菜收获机较上年增长37.7%,增速下降42.9个百分点。畜牧养殖机械保有量较上年增长9.6%,增速提高4.7个百分点;水产养殖机械保有量较上年增长13%,增速下降11.8个百分点;农产品初加工机械保有量较上年增长5.2%,增速下降0.9个百分点。从数据分析,主要农作物薄弱环节机械化发展进入由点上示范向面上推进的攻坚期,畜牧养殖机械需求潜力释放,水产养殖和农产品初加工机械需求面收窄,调整农机装备结构面临新挑战。农机化作业水平有新提高。首先,示范区综合机械化水平延续高基点上稳步增长、低起点上大幅提升的态势。60%以上的示范区综合机械化水平增幅超过2个百分点,最高达15个百分点,示范区在率先发展、加快发展上继续保持优势。其次,西部等经济欠发达地区示范区主要装备保有量增长较快,100马力以上拖拉机较上年增长42.9%,增速提高10.2个百分点;50-100马力拖拉机较上年增长15.8%,增速提高2.6个百分点;20-50马力拖拉机较上年增长12.1%,增速提高0.8个百分点,增幅比全国分别高19.7、4.7、2.4个百分点。受地形条件限制以及作物品种影响,西部地区插秧机、玉米收获机保有量增幅较上年略降或基本持平,分别增长16.7%和25%,低于全国15.3、10.3个百分点。油菜收获机械发展较快,较上年增长51.1%,高于全国13.8个百分点。第三,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继续加快。2011年,丘陵山区综合机械化水平增长速度继续保持较快发展,但增速较上年有回落迹象。浙江省诸暨、路桥、义乌三个丘陵山区县综合机械化水平均达到71%以上;海南省澄迈、琼海示范区作业水平无明显变化,贵州、云南等省的示范区发展相对乏力,丘陵山区农机化近年来取得“突击式”发展成果后,地形复杂、机具缺乏、观念落后等传统瓶颈制约因素有所显现,解决丘陵山区农机化问题仍需多措并举。先进适用农机化技术示范领域有新拓展。目前,全国已基本建成相对稳定的机械化示范基地250万亩左右,农机农艺和农机化信息化融合力度加大,示范区科技辐射源头的功能充分展现。内蒙古三河种马场应用免耕播种机秸秆拨分装置技术,解决了免耕播种时易发生的漏种、播深不一致等问题;浙江省路桥区完成国内第一台超级杂交稻插秧机改装试验,并荣获浙江省科技星火奖;安徽普济圩农场联合有关企业进行了动力伞飞行试验,积极探索病虫害航空防治新途径;广西崇左市聘请农艺专家到示范区传授甘蔗高产栽培技术,认真收集甘蔗生产各项技术数据,积极改进机械性能和农艺措施;黑龙江农垦红星农场继续在农机化信息化融合领域探索前行,加大了拖拉机GPS导航及自动驾驶技术、田间作业无线视频监控和信息反馈技术应用力度。推动农机化节能减排有新进展。各示范区积极探索农机化节能减排技术应用,去年,98个示范区共淘汰老旧农业机械13.6万台,113.5万千瓦,较上年分别增长22.5%、35.6%,增速分别提高5.4、20.4个百分点。机具配套比改善呈现新特点,示范区动力机械与作业机具配套比取得明显改善的不多,超过1:2的仅占26%,最高的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49团的1:5。但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复式联合作业机具的应用,配套比有可能下降,但并不代表机具利用效率下降,机具配套比数据改善将经历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的过程。比如,黑龙江农垦友谊农场的机具配套比仅为1:1.33,其主要原因就是复式联合整地机械的广泛应用。机具利用效率提升有了新的要求,示范区千瓦作业效益和千瓦拖拉机动力作业量增长均不明显,数据差异大,千瓦作业效益高的在1000元/千瓦以上,低的在10元/千瓦以下;千瓦拖拉机动力作业量高的在100亩/千瓦以上,低的在5亩/千瓦以下,提升机械利用率、推进节能减排任重道远。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有新发展。据77个示范区有效数据,示范区拥有农机专业合作社2831个,较上年增长17.4%;入社人数9.86万人,较上年增长28.4%,社均35人,较上年增加4人。累计服务面积4906万亩,较上年增长29.4%,社均服务面积1.7万亩,较上年提高0.1万亩,社均服务规模上万亩的示范区占到了71%。黑龙江垦区、江苏新洋农场、武汉东西湖区发挥农垦系统传统优势,积极发展超大型合作社,社均服务规模均超过20万亩;河南省焦作市鼓励农机合作社积极参与土地规模经营,该市所属沁阳市康辉农机合作社一次性租赁农民土地达1700余亩,武陟县、中站区的农机合作社在内蒙、山西等地积极寻求租赁土地。各示范区在增加合作社数量的同时,更加注重服务规模和市场拓展,注重改善服务形式,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驶入快车道。多管齐下推进示范区建设2011年,示范区工作成效十分显著,这是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切实加大工作力度的结果。
加强工作创新,积极推进示范区建设各项工作。农业部从政策理论培训、示范区规模扩大、示范建设规范研究制订等入手,积极创新建设思路、方式和方法。组织制定农机装备结构布局调整优化2011年工作方案;组织示范区农机局长参加粮油大县培训;根据地方要求,新增10个县(场)为全国农机化示范区;指导贵州安顺等地积极发展丘陵山区机械化;委托农业部农机化技术开发推广总站召开示范区建设规范研讨会,启动示范区建设考核评价研究。各省级农机化主管部门做到了示范区建设有负责处室、有专职人员,较好地完成了上情下达、下情上报以及对示范区建设的指导工作。河南省农机局组织专家在济源市率先开展了示范区建设成果验收,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示范建设成果评价提供了思路。各示范区按照年初制定的工作方案,创新开展具体的示范建设工作。山西省屯留县以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屯留道情”形式,编写了《保护性耕作谱新篇》、《平安农机三字经》等文艺作品,组织成立文艺宣传队深入乡村进行演出,收到极好的宣传效果;湖南省衡南县不仅成立县级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还成立了乡镇农机化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广东省番禺区加强与新闻媒体的联系,多渠道宣传农机化工作,全年共发布重要信息39篇。加大投入力度,强化示范建设保障。农业部会同各省(区、市)在安排农机购置补贴等各类政策和项目时,对示范区进行了倾斜支持。各示范区一方面认真组织实施各类政策和项目,一方面多年示范建设形成的集聚效应,吸引多元投入共同建立示范点。据88个示范区有效数据,2011年共落实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3亿元,县均1463万元,较上年提高8%;共争取到财政以及其它资金7.7亿元,增幅超过30%,其中中央投入1.7亿元,地方投入4.8亿元,信贷等其它资金1.3亿元。比如,黑龙江省富裕县出台《富裕县农机化发展基金管理办法》,县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作为农机化发展基金;山东省齐河县农村信用社推出“农机宝”贷款项目,为13家农机合作社贷款300万元,有效缓解了运转资金短缺压力;湖北省荆门市京山县、钟祥市、沙洋县每年拿出50万元用于示范区建设。创新培训方式,打造新型职业农民。各示范区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和技术比武活动,积极打造新型职业农民,全年共培训机手近55万人次,县均4900人次,较上年增加20%。安徽省庐江县成立农机科技讲师团,深入镇村开展教育培训;青海省湟中县将党的政策理论培训纳入培训教程,提高了机手的政策理论水平;山西省屯留县采用视频教学的方式,让开农机的农民“开”上微机,机手参加培训的积极性高涨。通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促进了农机化经营收入的稳步增长。2011年示范区农机化经营收入达到295亿元,县均3亿元,较上年增长11%。重视安全生产,创新发展农机安全服务新机制。各示范区认真履行农机安全监理职能,积极创新发展农机安全服务新机制。充分利用国家支持购置的移动式拖拉机安全检测装备“送检下乡”,就地就近开展安全检验服务。在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过程中,严把新机具登记准入关,各示范区农业机械上牌率、驾驶(操作)人员持证率、机动车年检率总体较高。河南省济源市农机注册登记率、检审率、驾驶人持证率和维修网点办证率分别由建设之初的45%、47%、38%和62%全部提高到90%以上;新疆阿克苏地区组织开展“平安农机”示范乡村“回头看”活动,认真总结经验,查漏补缺,巩固了创建成果。多年来,各地在建设示范区方面积累了一些有益经验。地方党委、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组织机构健全、规划思路明确是基本保证;因地制宜,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和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是示范区的生命力所在;加强农机农艺融合,强化典型引路是建设示范区的有效举措;推进农机化管理朝着公开透明、便捷高效转型,是推进农机化发展的向心力所在;善于整合利用各类扶持政策和项目,是建设示范区的动力基础;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发动群众主动参与是示范区建设成败的关键。
2012:新思路新措施再启程2012年,示范区建设将围绕“争取利用5年左右的时间,将示范区建设成为各类先进适用农机具和农机化技术试验示范基地、科技创新基地”的农机化示范区建设目标,提出工作思路和措施。
今年,示范区建设将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和农机化工作会议的部署,以依靠科技进步促农机化发展方式转变为主导思想,突出重点调整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围绕难点发展丘陵山区机械化,大力开展农机农艺融合、农机化信息化融合示范推广,进一步培育和提高农机化发展主体和技术支撑队伍的素质能力,进一步创新提炼县域农机化发展质量效益不断增长的体制机制,进一步总结宣传示范区建设成效,继续为区域农机化发展和现代农业建设提供思路、模式和经验。
在农机人才培训方面,示范区将培训新增示范区农机局负责人。结合农业部干部培训工作整体安排,对近两年新增的12个示范区农机局长进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理论、政策培训,促进提高示范区建设带头人的素质能力。同时,将制订示范区建设指导评价规范。在多年示范建设基础上,研究示范区建设指导和评价规范。按照部省共建、地方主抓、协同推进的建设机制,会同省级农机化主管部门适时启动开展示范区建设成果评价工作。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推进农机装备结构布局调整由抓全面向抓重点、破难点转变,确定2012年为示范区农机农艺和农机化信息化“两个融合促进年”、“山地农机化技术示范年”,力争到年底取得一批新的示范成果。同时,利用相关媒体,大力宣传2011年农机化示范区的建设成果和典型经验,及时组织开展2012年示范建设总结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