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资栏目 > 农机 > 正文 返回 打印

农机化:从全程向全面推进

零零社区网友  2012-03-26  互联网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白人朴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探索农业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的重要任务,是在新时期吹响了农业由实现主要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向推进农业全面机械化的进军号!探索农业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是符合规律的,是农业机械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也是在农机化发展战略机遇期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举措。

发展规律,我国农业已进入加快实现主要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并向农业全面机械化进军的发展阶段

马克思在研究人类劳动过程发展史时发现,“劳动过程只要稍有一点发展,就已经需要经过加工的劳动资料。”“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第204页,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从主要作物重点环节机械化开始,进一步实现主要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再进一步向农业全面机械化进军。世界上已经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国家实践证明,各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史虽然各有特色,但普遍规律都是从环节化,到全程化,再到全面化。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评价标准,把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分为三个阶段:初级阶段、中级阶段、高级阶段。农业机械化发展初级阶段,指农业机械化已在某些作物、某些环节开始应用,但农业生产方式总体上还是人畜力作业为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还低于40%的发展阶段。所以,环节化是农业机械化发展初级阶段的主要特征;农业机械化发展中级阶段,指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处于40%-70%的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机械作业领域大为拓宽,农业机械已在种植业、养殖业主要生产环节广泛应用,主要作物生产过程逐步实现全程机械化。总体上,机械化生产方式已在农业生产中逐步取代传统人畜力手工生产方式而居于主导地位。因此,全程化是农业机械化发展中级阶段的主要特征;当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大于70%以后,农业机械化发展进入了高级阶段。

在高级阶段,农业机械化向领域全面化和区域全面化发展。领域全面化指机械化从粮食作物到经济作物,从种植业到养殖业,农、林、牧、渔业机械化全面发展,从产中机械化向产前、产后机械化延伸,农业机械化与产业化协同推进;区域全面化指农业机械化从平原地区向丘陵山区全面推进,从陆地到水域全面发展,向一切可以发挥机器作用的部门和地方进军,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总体上,机械化生产方式已在农业生产中稳居主导地位,并向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广领域发展。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在一切能够使用机器操作的部门和地方,统统使用机器操作。”所以,全面化是农业机械化发展高级阶段的主要特征。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条件和经济技术条件复杂多变,差异较大,所以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地区差异也大。要实现科学发展,必须解决好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问题。

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情况是三阶段并存的综合体。2010年,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52.3%,超过50%标志着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已历史地告别了人畜力传统生产方式为主的时代,开启了机械化生产方式居于主导地位的新时代。这个历史性转折,表现为全国已有1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40%,其中14个省处于50%-70%之间,有4个已大于70%,处于76%-85%之间;全国还有12个省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40%。(见表1)。总体来说,当前我国多数省(直辖市、自治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处于中级阶段,是发展的主流。还处于初级阶段的弱势地区,正努力抓住国家实行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加大农机具购置补贴力度的战略机遇,发挥后发优势,追求实现跨越发展;已进入高级阶段的先进地区,正继续努力开拓、探索前进,发挥率先、引领作用。2011年,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达54.5%,预计2012年将超过56%,预示着农业机械化发展中级阶段的进程即将过半,进入中级阶段中后期,既是完成中级阶段历史使命的关键时期,又是由中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过渡期。在这个时候,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探索农业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是非常及时、非常必要的。说非常及时,是指中央根据农业机械化发展不同阶段的特点,及时指明了发展方向和支持重点,指导性很强。2007年以前,在农业机械化发展初级阶段,中央一号文件中“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是强调“提高重要农时、重点作物、关键生产环节和粮食主产区的机械化作业水平”。农机具购置补贴的重点是粮食生产机具和粮食主产区。2007年,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进入中级阶段后,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加快推进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稳步发展经济作物和养殖业机械化”。“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种类,提高补贴标准,将农机具购置补贴覆盖到所有农业县。”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明确提出“补贴范围覆盖全国所有农牧业县(场)”。

 

            表1 2010年全国及各省(区、市)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

全国

黑龙江

新疆

山东

天津

河南

内蒙古

河北

北京

江苏

吉林

52.3

85.2

81.1

76.9

76.1

69.9

68.3

65.6

63.9

63.4

61

安徽

辽宁

上海

西藏

宁夏

陕西

山西

江西

青海

湖北

浙江

60.8

58.8

56

55.2

54

52.2

51

50

46.7

38.2

36.7

广东

甘肃

湖南

四川

广西

海南

福建

重庆

云南

贵州

 

35.5

34.7

33.1

30.6

29.8

28.6

27.9

26.3

12

9.6

 

                  根据2010年全国农业机械化统计年报资料整理

 

在2011年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54.5%后,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充分发挥农业机械集成技术、节本增效、推动规模经营的重要作用,不断拓展作业领域,提高农机服务水平。着力解决水稻机插和玉米、油菜、甘蔗、棉花机收等突出难题,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畜牧水产养殖等机械装备,探索农业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由“加快推进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到“探索农业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要求更高、更全面了。因为《农业法》对“农业”的定义,“是指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产业,包括与其直接相关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从这个意义上说,农业全程机械化,也就是指农业全面机械化了。中央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指导由强调重点环节机械化,到突出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再到稳步推进农业全面机械化,是从发展实际出发,因势利导,与时俱进,非常及时的。说非常必要,是指在中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过程中,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与转型升级交融,适宜不同农作物、不同地区、不同发展阶段的农业机械化生产模式有所不同。对在实践中已呈现出的一些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需要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发展要求,进行总结分类,比较、优选及进一步优化;对在新领域开拓前进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在不断探索中研究解决问题的新办法、新模式,在创新中求发展。

在新时期探索农业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就显得非常必要。只有不断探索前进,因地制宜地找出好的发展模式,才能在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的情况下更加重视投入效果,突破资源、环境制约的“瓶颈”,实现由投入型增长向效益型创新驱动发展转变,实现质量和效益并重的快速发展。

发展环境,“三化”同步推进迫切需要探索农业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

200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性和发展环境做出了精辟概括,指出,“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并把“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把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作为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首次提出把“统筹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作为实现农村改革发展目标任务必须遵循的重大原则。这一年,我国人均GDP首次超过3000美元,达3414美元,城镇化率达47%,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45.9%。上述原则在全国“十二五”规划纲要的重大政策导向中,进一步表述为“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三化”同步推进。标志着我国的现代化事业,已进入“三化”同步推进的发展阶段。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工业化水平、城镇化水平、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都已超过50%。我国农机工业体系也已基本形成,农机制造企业已能生产3000多种各类农业机械产品,在满足国内需求,参与国际竞争方面都上了新台阶,已经成为世界农机制造大国,并正向强国进军。世界知名农机企业纷纷涌入中国建设基地,开拓市场。我国农机化发展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开拓两个市场,开放共赢格局已见端倪。目前,我国乡村农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员比重已由本世纪初45%左右降至30%左右,农业从业人员减少,向非农产业转移的趋势仍在继续;平均百户农村居民拥有役畜已由本世纪初的40头左右降至22头左右,先进地区农用役畜已退出农业生产历史舞台。农业生产对人畜力的依赖日益减少,对机械化的依赖日益增强。2011年,我国人均GDP已超过5000美元,达5566美元,进入中上等收入国家行列;城镇化率已达51.27%,标志着中国社会已发生城镇人口超过乡村人口的历史巨变。全国公共财政收入首次超过10万亿元,加大力度扶持“三农”的能力和条件不断增强。国家坚持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的稳定增长机制和长效机制,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不断加大。2012年中央财政安排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已达200亿元,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已形成历史潮流,农业机械化发展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发展环境战略机遇之好前所未有。抓住和用好机遇加快发展,是当代农机人肩负的历史重任。

在看到战略机遇的同时,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在新的历史条件和新的起点上,农机化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也更加严峻。主要表现在:随着人口增加,人均农业资源减少,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压力不断加大,在气候变化、自然灾害和国际经济动荡的影响加剧、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变化难测的条件下,确保农业增产、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任务更为艰巨;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价格上升,成本压力不断增大,农业机械化为保障农业增产、促进农民增收提供有力物质技术支撑的任务更为艰巨。可以说,挑战也前所未有。迫切需要积极应对挑战,大胆探索前进,努力破解发展难题,以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去开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新局面。探索农业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建立增产增收型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相统一的农业机械化生产体系,从投入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使广大农民积极参与现代化进程,共享发展成果,促进农业机械化在新形势下又好又快发展,就成为顺应发展新要求和人民新期待的必然要求。

在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黄金期”,历史赋予我们极其可贵的创新实践机会,农机人有智慧、有能力去面对和解决发展中的难题,一定会把模式探索这一重大课题抓紧抓好,为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作出新贡献!



http://farm.00-net.com/nz/nj/2012-3-26/nj_756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