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资栏目 > 农机 > 正文 返回 打印

天涯纵远 事业相通——中德现代农业示范农场第二届“田间日”侧记

零零社区网友  2011-07-25  互联网

马铮

7月12日,中德现代农业示范农场举办了第二届“田间日”活动。尽管中德两国远隔万里,活动地点甘河又地处中国东北地区,但记者在“田间日”现场仍深切地感受到,这一活动仍然吸引了众多的目光。

土壤、种子和机械的全方位探索

“这么肥沃的黑土地,示范农场选址在这里真是选对地方了。”一些首次参加“田间日”活动的来宾看到广阔的农场上作物长势喜人不禁啧啧称赞。但示范农场德方场长布恩格先生对“黑土地”肥力的异议颠覆了不少人的观念,他把观众带到一处特意为展示当地土质结构而挖掘的土坑前。坑深约为1米,坑壁上腐蚀质层、淀积层和母质层的分界清晰可见。布恩格先生向观众介绍,示范农场所在的位置在几十年前还是森林,成为耕地的历史较短,土地上腐蚀质并不太厚。此前,这里的耕作深度只到25厘米左右,而且缺乏蚯蚓等生物,据地表25厘米至50厘米的淀积层板结现象严重,这影响了植物根系的发育。示范农场针对这种现象对土地进行了中耕和深松,改善土地肥力,并采取了手段改善其ph值,收到了一定成效。“各位可以看到,你们面前的几块土地分别是深松过的和没有深松的,上面种植的作物品种和播种、田间管理方法完全一样。可能从长势上现在我们看不出太大的差别,但很快大家就会了解了。”布恩格先生边说边从两边的地里分别拔起一株小麦,高高举起让大家观察。确实如他所说,在经过深松的地里小麦根系比其对照组发育得更好。“土壤的改善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可能要持续5到6年,而且深松的频率也仍待研究。总之,我们在项目中会持续对此进行探索。”布恩格先生说。

除了土壤,示范农场在其他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今年的各种对比试验多达24组,涵盖种子品种、耕作、播种、施肥、植保等各个方面。其中,示范农场特意从德国引进了一种在欧洲广泛种植的小麦品种。布恩格先生带领参观者来到这个品种的地块旁。大家发现,与中国普遍种植的小麦相比,这种德国小麦植株较矮,且无明显麦芒。布恩格先生介绍,这个品种的小麦所需养分要少一些,而且残茬不多,因而需投入的农机设备相对而言也较少。现在看来,该品种长势不错,就等着看收获了。

“田间日”活动中也少不了农业机械的身影,拖拉机、喷药机、收获机和联合整地机周围都围拢了大量参观者。“这台机器在这儿工作几年了?怎么看着这么新?”有人用手拂去一台耕整地机械耙齿上的浮土,发现油漆光亮如新。甘河农场中方负责人介绍,这些机器都是3年前项目开始实施时就来到示范农场服役的。3年来,德国机械表现出良好的质量和适应性。此前还有人提出,德国拖拉机和收获机“挑剔的胃口”是否能适应本地油品质量,现在看来这方面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他表示,通过示范农场项目,德国机械质量过硬,能够适合本地情况的口碑已经在甘河农场及周边地区广为流传。

从问题中汲取经验

经过一片种植马铃薯的田地时,参观人员停下脚步,有人询问布恩格先生,“刚才的田地里无论是小麦、大麦还是大豆,无论是经过深耕的还是没有深耕的,长势都很好。可是相比而言,这片田地上的马铃薯长势只能算一般。这是什么原因呢?难道这里不适合马铃薯的种植?”布恩格先生解释说,“今年五六月间,甘河地区发生了高达192毫米的异常过量降雨,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播种期。更有甚者,连天的阴雨使得部分马铃薯种子发霉,影响了播种效果。”“那在这种情况下是不是就不应该继续播种马铃薯了?可以改种其他作物啊。”参观者继续追问。“马铃薯其实也并非很糟糕,虽然现在看起来不太好看,但考虑到播种延迟了18天,我们认为现在的长势还算可以,预期收成也不会很差。”布恩格先生说,“今年真正出问题的是油菜,由于我的失误,错误地使用了不匹配的杀虫剂,使得本应避免的虫害还是发生了。油菜对于改善土壤结构非常重要,是轮作中不可缺少的作物,明年肯定还要种植。今年的失败使得我们明年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示范农场并非单纯为了追求高产,而是希望通过对比,给大家带来有益借鉴。同时我们也希望把所有的经验,包括成功的和不成功的都摊在阳光下。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我甚至更加看重此前的错误或不当,只有从这些错误或不当中才能积累经验,为来年、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布恩格先生还认为,整个东北地区乃至整个中国在未来需要的是高效农业、精准农业与现代化农业,他相信示范农场的探索是有益的。

示范农场正在朝预想的方向迈进

国外先进技术的本地化一向是中外合作项目的重点和难点。中国与欧洲种植的作物种类不尽相同,即使种类相同品种也有所区别,机械的调试与适应、人员的培训等都需要一定的过程。作为项目办公室主管领导,农业部农机化技术开发推广总站科技外事处处长毕海东多次到农场参观,对示范农场3年来取得的每一点进展都如数家珍。在他看来,3年的时间已经使得德国农机完全适应了本地的情况,德国农机在示范农场中表现总体良好;示范农场频繁请来德国专家授课,并专门建立了一座培训中心,在培训工作方面也取得了很大成绩。此后,培训工作应围绕理论与实践结合进一步展开。

德国农业部官员布克哈特·施密德(Burkhard Schmied)博士也曾多次来到甘河。他大力赞誉了中德现代农业示范农场项目,表示德方对将要到来的项目评估持乐观态度。他同时认为,由于示范农场需要大面积的地块,因而位置较为偏远,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人们对项目的关注与了解。因而,类似“田间日”活动和项目技术交流研讨会的重要性就更加凸显出来。他还透露,德方有意进一步加大合作力度,正在考虑兴建其他合作示范农场的可能性。

记者观察:

“田间日”模式能否复制?

与我们目前通常举办的“现场演示会”相比,“田间日”涉及一个特定的农场经营的全过程,在国内尚属新生事物。今年,由于前期农业部农机推广总站和德国农业协会的筹备与宣传,本届“田间日”活动的参加者数量明显超过去年,专业化程度也有所提升。这种模式令人耳目一新,那么,它的成功经验是否能够复制呢?

德国农业部布克哈特·施密德博士表示,在欧洲各国,“田间日”活动通常由农场与大学、研究院和公司联合举办,有些大学还会专门为与农业有关专业的学生设置长达数周乃至更长时间的农场实习课程,这种课程往往与“田间日”活动日期重叠,这种经验对于中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而德国农业协会中国办公室首席代表张莉女士介绍,德国农业协会不久前在土耳其举办了一次大型的“田间日”活动,有上万人参加;还在筹备明年德国的超大规模“田间日”。她认为,此类活动不同于一般的演示会或展览会,往往需要一年乃至数年的筹备,而观众取得的收获也是巨大的,是举办方长期积累的经验。当然,中德合作现代化示范农场“田间日”活动受地点偏远等因素影响,短时间内达到欧洲同类活动的规模还有一定困难。随着中德合作现代化示范农场取得经验的进一步积累,“田间日”的规模将会随之增加,其模式也会被更多的机构所重视和借鉴。



http://farm.00-net.com/nz/nj/2011-7-25/nj_75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