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资栏目 > 农机 > 正文 返回 打印

“东方红杯”2010年全国农机化十大新闻及解读

网友投稿  2011-01-14  互联网

张桃英

《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出台,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由国务院直接发出的第一个专门针对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发展的文件,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意见》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发展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基本形成。

首发媒体:7月9日,中国政府网受权全文公布《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

新闻解读:《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务院做出的第一个专门针对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发展的文件,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其历史意义不可估量。

《意见》指出,当前我国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发展,对于提高农业装备水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拉动农村消费需求等具有重要意义。

《意见》不但提出了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并且从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和加强组织领导两个方面做出了明确而细致的要求,以保障目标的实现及主要任务的落实与完成。这些要求既有针对农业和农机管理部门的,也有针对水利、发展改革、财政、商务、科技、银行业和保险业监管等部门的,指向清晰,权责明确,为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发展构建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扶持网络。

《意见》的出台,标志着保障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发展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基本形成。自2004年以来,《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和《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相继公布施行,部门和地方法规逐步配套,基本涵盖了农业机械化的各个领域,为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提供了源源不绝的动力支持。

 

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突破50%(达到52%),农业生产方式实现了从人畜力为主向机械作业为主的历史性跨越,成为中国农业发展史上又一座重要的里程碑,在促进我国粮食产量七连增及农业稳定发展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发媒体:10月10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我国粮食生产稳定发展 夯实国民经济基础》

新闻解读:据农业部统计,2010年我国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水平突破50%,达到52%,同比增长3个百分点,标志着我国的农业生产方式完成了从人畜力为主到机械作业为主的历史性转变,进入了机械作业为主新阶段,成为中国农业发展史上又一座重要的里程碑。这也意味着,在农业生产发展经历了从依靠“冷农具”和农业机械,到依靠生物技术到化学技术、再回到依靠农业装备的大轮回之后,我国的农业生产迈入了一个由农业机械发挥重要作用的新的历史时代。

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青壮年务农劳力短缺对粮食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有效提高了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增强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市场竞争力,在促进我国粮食产量七连增及农业稳定发展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在京成立,使农业机械化工作有了整合行业内各种资源的有效载体,在政府和农机生产者、农机使用者之间搭建了一座加强沟通了解的重要桥梁,共同推动农机化事业向前发展。

首发媒体:2月25日,中国农业信息网:《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在京成立 张桃林当选为会长》

新闻解读:2月24日,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员大会在京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韩启德出席成立大会并为协会揭牌。协会一次一届理事会选举产生了会长、常务副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常务理事及理事人选,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当选为会长,马世青当选为常务副会长,刘敏当选为副会长兼秘书长。

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的会员包括农业机械化教育、科研、鉴定、认证、推广、监理、维修、社会化服务等方面的机构和个人,业务范围包括宣传贯彻农业机械化法规和政策、制定行规行约、提供技术咨询、参与行业标准制修订、组织行业技术培训、举办农机展览演示、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十个方面。

行业协会是参与经济建设与社会管理的重要力量,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的成立,使农业机械化工作有了整合行业内各种资源的有效载体,在政府和农机生产者、农机使用者之间搭建了一座加强沟通了解的重要桥梁,共同推动农机化事业向前发展。它不仅是中国农机化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顺应农机化蓬勃发展的时代要求的一项重要举措。

 

山东省玉米收获机械化水平突破70%(达到71.5%),成为我国实现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第一省。

首发媒体:10月18日,新华网:《山东率先实现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

新闻解读:2010年,全国玉米机收率同比提高8个百分点。其中,山东省的玉米机械收获率由上年的53%上升到71.5%,由于此前山东省玉米生产机耕、机播率已分别达到97%和95%,因此,山东成为我国实现了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第一省。

玉米机收一直是制约玉米生产实现全程机械化的关键环节,山东全省玉米机收率超过70%,标志着山东成为我国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第一省。这不仅是山东省农机化事业质的飞跃,也标志着我国农机化“第二战役”取得重大突破。玉米生产机械化发展进程中呈现的“山东速度”,也无疑成为了今年全国农机化工作的一大亮点。

 

首届海峡两岸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展览会及“海峡两岸丘陵山区机械化论坛”在福建省漳州市成功举办,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观看了展览。表明农业机械开始成为两岸农业交流合作中一大亮点,也为两岸携手促进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构建了重要平台。

首发媒体:11月22日,《中国农机化导报》:《首届海峡两岸丘陵山区农机展在福建漳州举办》

新闻解读:花开两岸,和谐共赢。11月18日,首届海峡两岸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展览会及“海峡两岸丘陵山区机械化论坛”在福建省漳州市成功举办。据统计,展览会的展出面积超过1.5万平方米、设有600个展位,吸引了海峡两岸200多家农机企业参展,这些数据足已表明:农业机械开始成为两岸农业交流合作中的亮点和热点。

发展现代农业是海峡两岸的共同目标,两岸携手合作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首届海峡两岸丘陵山区农机展的举办,进一步推进了两岸农业在更广的范围、更大的规模、更高层次上的合作,将在两岸农机协作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也在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孙春兰、农业部副部长高鸿宾等领导的陪同下,来到农机展区参观,并对农机化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农机现在干得不错,实现了大跨越大发展,农机现在成了农业的亮点和主角。

当前,丘陵山区机械化已经成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热点与难点。“海峡两岸丘陵山区机械化论坛”的举办一方面为解决丘陵山区农机装备供给不足问题、促进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进行了理论探索,另一方面也为两岸携手促进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整体推进农机化的水平构建了平台、前瞻了方向。

 

北大荒激情奋斗六十余载,成为中国农业机械化的领跑者,到2010年底,黑龙江垦区农机化生产水平高达96.5%,率先达到世界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在全国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带头和引领作用。

首发媒体:12月21日,《农民日报》:《北大荒 中国农业机械化的领跑者》

新闻解读:从拓荒者原始的锹镐、人拉犁,到现在的大马力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飞机航化作业......黑龙江垦区农机化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简到全,先后经历了开荒建场初期的艰难起步、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到七十年代的发展壮大、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历史性跨越和进入新世纪向现代化迈进的历史进程。

到2010年底,黑龙江垦区的农机化水平已高达96.5%,率先在全国实现了农业机械化,其农机装备水平、农机作业水平、农机标准化管理水平、农机安全水平和农机化整体发展水平一直保持国内领先,而且基本达到世界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成为中国农业机械化的领跑者,为北大荒的粮食生产、农业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我国农机化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带动和引领作用。

可以说,黑龙江垦区六十年开发建设的历程,就是一部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历史。北大荒,是中国农业的一面旗帜,是中国大农业的试验田,是中国农机化事业的排头兵,是中国农业机械化的领跑者!

 

中央财政大幅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农业部、财政部在总结购机补贴政策实施6年经验的基础上,实现了“八大创新完善”;同时中央财政增加作业补贴,首次将深松整地作业纳入新增农资综合补贴支持范围,全国共完成农机深松整地作业面积1.4亿亩,大大提升了农业生产能力。

首发媒体:11月15日,《中国农机化导报》:《农机购置补贴的“八大创新完善”》;12月13日,《中国农机化导报》:《认真实施深松整地作业补贴政策 大力提升粮食和农业基础生产能力》

新闻解读:2010年,中央财政大幅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农业部、财政部在总结购机补贴政策实施6年经验的基础上,实现了“八大创新完善”,即创新完善补贴机具目录确定方式,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新完善补贴产品经销商管理,切实尊重企业的自主权;创新完善补贴对象优选条件,真正保障农民的受益权;创新完善资金分配办法,科学确定投入规模;创新完善补贴资金结算管理,减轻农机企业负担;创新完善农机补贴信息公开途径,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创新完善监督检查方式,确保补贴政策规范实施;创新完善行风建设措施,提高政策执行能力。应该说,2010年155亿元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全部落实到位,补贴政策的“八个创新完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真正做到了农民得实惠、企业得效益、政府得民心,切切实实诠释了强农惠农政策的初衷与内涵。

与此同时,中央财政增加作业补贴投入,首次将深松整地作业纳入新增农资综合补贴支持范围,大大提升了农业生产能力。据统计,2010年,全国共出动拖拉机24.6万台、深松整地机具25.7万台,共完成农机深松整地作业面积1.4亿亩。从黑龙江、吉林等省的检测结果来看,深松地块玉米的空秆率降低,平均根系增加9条,平均每亩增产10%左右。实践表明,开展农机深松整地作业,是促进土壤蓄水保墒,提高农业防灾抗灾能力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农作物产量,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要手段;是促进农机装备结构优化,推进农机化科学发展的有力措施。

 

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被提上重要位置,各级政府开始着力打造公共财政提供的以农机技术推广、质量监督、安全监理、教育培训、信息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农机化公共服务体系。为适应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需要,农业部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增设了安全监理处。

首发媒体:8月16日,中国农业信息网:《农业部会议决定在农机化管理司增设安全监理处》;11月29日,《中国农机化导报》:《以良好的公共服务推动农机化科学发展》

新闻解读:11月25日,农业部在浙江杭州召开全国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会议,这是农机化发展史上第一次以农机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主题的会议,表明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已经被提上重要位置。

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正处在加快发展、质量提升、结构改善的关键阶段。加强农机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以会议召开为契机,各级政府开始着力打造公共财政提供的以农机技术推广、质量监督、安全监理、教育培训、信息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农机化公共服务体系,努力打造依法规范、综合配套、便捷高效、机制灵活、保障有力的农机化公共服务体系。

为适应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需要,2010年农业部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增设机构、增加编制,增设了安全监理处,大力加强农机安全监管,并开展了大规模的省地县农机安全监管人员培训,显示出农业部党组对农业机械化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视,体现出农业部进一步强化农机安全监管工作的力度和决心,我国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由此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联手打造“农机产业投融资及金融服务平台”,充分调动利用社会资金,为农机生产企业、流通企业提供有效的投融资及金融服务。

首发媒体:11月22日,《农民日报》:《“首届农机产业与资本对接会”举办》

新闻解读:10月29日,“首届农机产业与资本对接会”在河南郑州召开,标志着“农机产业投融资及金融服务平台”正式启动。“农机产业投融资及金融服务平台”是由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及河南省联合创业投资基金、私募基金、金融服务公司、银行、股权交易所等有关各方,共同搭建的一个多层次、多渠道的投融资及金融服务平台,是以服务行业为宗旨、大胆创新服务模式的积极探索。

“农机产业投融资及金融服务平台”可以充分调动利用社会资本,促进农机产业升级和行业快速发展。平台的启动,标志着农机产业朝着资本发展的新时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将为农机行业广大生产制造企业、流通销售企业以及农机使用终端用户提供一系列有效的金融服务。

 

我国首台动力换挡重型拖拉机在中国一拖集团下线,结束了我国不能生产动力负载换挡拖拉机的历史,使我国拖拉机制造能力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也标志着“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多功能农业装备与设施研制”项目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该项目总投资3.15亿元, 是建国以来投资力度最大、参加单位和人员最多、取得突破性成果最多的农机科研项目。

首发媒体:8月30日,《中国农机化导报》:《迄今投资最大的农机科研项目圆满收官》;10月4日,《中国农机化导报》:《中国首台动力换挡重型拖拉机在一拖下线》

新闻解读:9月28日上午,我国首台动力换挡重型拖拉机在中国一拖集团新建成的工业园下线,标志着“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多功能农业装备与设施研制”项目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动力换挡技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在欧美发达国家拖拉机生产中就已开始使用,它较之我国常规的同步器换挡技术,能够有效降低操作难度和劳动强度,大幅提高作业质量及生产效率,节约能耗40%左右。从2007年起,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就开始整合全球资源投入技术研发,可以说,“东方红”动力换挡重型拖拉机是迄今为止中国自主研发制造的最先进的拖拉机,拥有23项专利。它的下线,不但将搭建我国大功率轮式拖拉机升级换代的技术平台,而且结束了国外大型农机制造企业垄断动力换挡重型拖拉机的历史,使我国拖拉机制造能力大幅提升,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多功能农业装备与设施研制”项目由国家农业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负责承担实施,项目总投资3.15亿元, 是建国以来投资力度最大、参加单位和人员最多、取得突破性成果最多的农机科研项目,共有78家单位1028名科研人员共同参与,突破了3项共性技术,创制了6大领域13个方向的重大产品。8月26日-27日,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在哈尔滨召开了“多功能农业装备与设施研制”课题验收总结会,评委一致认为,项目对于提高我国农机装备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做出了积极贡献,标志着我国农机科研创新水平上了新的台阶。



http://farm.00-net.com/nz/nj/2011-1-14/nj_75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