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资栏目 > 农机 > 正文 返回 打印

江苏:机插秧“领头羊”高歌前行

网友投稿  2011-01-29  互联网

杨杰

“十一五”以来,江苏省始终将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作为农机化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级农机部门全力以赴,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实现了水稻机插秧又好又快的发展,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也为今后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开拓了思路,提供了经验。

发展速度稳步加快

“十一五”以来,年度插秧机增量保持在万台以上、机插率以6-7个百分点的速率增长。2010年,全省实现新增手扶步进式插秧机10482台、高速乘坐式插秧机1593台,全省共有6.5万多台插秧机投入作业,机插秧面积达到1380万亩,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达47.5%,其中机插率为41.8%,分别较“十五”末提高了31和33个百分点,水稻机插秧技术已普及应用到全省所有产稻乡镇、村。

整体推进逐步升级

江苏省农机局根据发展进度适时调整优化了推进方案,整体推进思路不断向深度、广度发展。2008年,在继续加大以乡、村为主体区域性整体推进的基础上,提出了“苏南地区率先发展、苏中地区加快发展、苏北地区跨越发展”的总体思路,对条件成熟、发展较快地区积极实施以地市、县为单位的整体推进;对基础较差、发展速度不快地区,从加强示范乡镇和示范村建设入手,寻求突破点,培植典型,引领发展。近两年,以实施“六个三”工程为契机,重点加强了对百万亩水稻生产大县和有望实现水稻种植机械化县的建设,苏北地区一些经济薄弱县的机插秧发展速度明显加快。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梯度推进、协调发展的局面已基本形成。至2010年,全省共有常州、无锡、苏州3个市、19个县(市、区)、325个乡镇、4355个村基本实现了水稻种植机械化。

发展机制不断创新

多年来,江苏省通过重点培植发展机插秧社会化服务,逐步形成了良好的市场化运行发展机制,提高了插秧机的使用效率和经营效益。种田大户、农机大户和各类农机服务组织已成为全省推进机插秧技术快速发展的生力军,其数量和规模逐年增长,服务内容和方式也不断拓展,由最初的单纯机插服务向机耕、机插、植保、机收“一条龙”服务延伸,并通过开展机插秧跨区作业,大大提高了机具使用效率和收益。一批以开展机插秧服务为主的服务公司、合作社、农机大户等已经成为当地农机服务业的知名品牌。2010年,全省以机插秧作业服务为主的大户及各类服务组织达5586个,完成的机插作业面积约占全省机插总面积的50%。

技术体系渐趋完善

试验示范初期,江苏省在消化吸收工厂化育秧的基础上,创新发展了低成本、简易型、规格化机插软盘、双膜育秧技术,并通过加强配套农艺技术研究,明确了机插稻大田高产栽培技术路线,实现了农机与农艺的有机结合,提高了技术的适用性和成熟度。并相继制订了《机插水稻软盘育秧技术规范》、《步行式水稻插秧机操作规程》等7部江苏省地方标准,在水稻生产中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近年来,各地根据实际生产中的情况,不断创新发展,促进了技术的本土化,增强了机插秧技术的可操作性。无纺布覆盖育秧已逐渐得到大范围应用,基质育秧已在部分地区试验成功,杂交稻机插技术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麦秸秆机械化还田集成机插秧技术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丰富了技术体系内容,为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机插秧发展奠定了基础,积累了经验。

装备结构不断优化

2010年江苏省列入省级购机补贴目录的插秧机有11个品牌、29种机型,为农户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满足了不同层次用户的需求,促进了插秧机市场多品牌良性竞争态势的形成,有利于实现插秧机价格的合理回归、产品质量的稳步提高、售后服务的优化升级,有利于促进机插秧科学发展。近年来,高速乘坐式插秧机成为增长亮点,2010年全省高速机新增量达到1593台,接近于前10年发展总量的60%,促进了全省插秧机装备结构的优化升级。



http://farm.00-net.com/nz/nj/2011-1-29/nj_75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