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资栏目 > 农机 > 正文 返回 打印

中德现代农业示范农场项目成绩斐然(图)

网友投稿  2010-12-24  互联网

马铮

中国农业部副部长牛盾(右二)和德国农业、食品及消费者保护部议会国务秘书米勒博士(右三)共同为中德现代示范农场项目揭晓

 

一次成功的合作

2006年7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农业、食品及消费者保护部领导举行了会谈,形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与德国农业、食品及消费者保护部农业联委会第一次会议纪要”。此后,农业部农业机械化技术开发推广总站郭建辉副站长于2006年11月带团到德国进行参观考察,与德国农业部官员以及德国技术合作协会、相关企业的代表进行了会谈。2007年7月24日,两国农业部领导在德国开普敦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农业、食品及消费者保护部关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由德国经济界参与合作建设中德现代农业示范农场的意向声明”,并于2008年4月召开了中德项目联合指导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同年9月2日,中德双方农业部签署《关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甘河农场建立现代农业示范农场项目的协议》,农场最终落户甘河。2009年7月23日,中德农业联委会第四次会议暨中德现代农业示范农场项目揭牌仪式在哈尔滨举行。

中德示范农场筹备期间和正式成立后,先后已在呼和浩特、哈尔滨和北京等城市举办项目技术交流研讨会4次,参与研讨会的人数从最初的十几人增加到现在的一百余人。2008年12月2日至5日,中德示范场项目办公室受农业部国际合作司欧洲处委托,陪同AFC国际咨询公司总经理波士曼先生、中德示范场德方专家布恩格先生、德国农业协会中国区域主管张莉女士赴甘河农场考察。2009年7月由贝格先生带领的德方代表团在项目办公室陪同下前往中德示范场进行为期3天的考察;2010年5月21日,德国农业部综合计划司司长汉纳先生带队,德国农业部和德国驻华使馆农业参赞由张晓慧陪同考察示范农场;今年7月6日,示范场成功召开首届“田间日”活动,展示了德国农机装备、试验田。中德双方技术人员为大家讲解示范农场运行以来在水土保持、土壤耕作、植物保护、施肥技术及作物品种选择方面积累的经验。

 

几位优秀的专家与出色的员工

 

 

              中德现代农业示范农场德方场长布恩格先生

关注甘河农场的人大概对布恩格先生并不陌生,这位德方场长出生于德国东部地区,原来是一位农场主。上世纪80年代他在德国开设的咨询机构在当地有很高的声望,不少农民和从事农业工作的人士都会向他咨询有关农田种植、农田经济等方面的问题。90年代,布恩格先生受德国政府委托,在吉尔吉斯斯坦、乌克兰、蒙古和俄罗斯等地开展农业示范项目。中德合作现代示范农场项目开始后,布恩格先生出任德方场长。

布恩格先生认为,中德合作现代示范农场项目开创了国际农业合作的一种新途径,把德国先进的种植经验、技术和设备与中国实际条件相结合,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布恩格先生表示,在来到中国这片陌生土地的头一年,自己完全是个新人,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来了解和摸底,克服文化、性格差异,努力融入中德合作现代示范农场这一团体;而在今年,就完全是真刀真枪的实际工作了。他表示,任何新的事物都需要进行摸索,不光是领导需要摸索,基层员工也是如此。比如示范农场的拖拉机非常先进,因而对拖拉机手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布恩格先生几乎每天都和机手在一起交流,而他们也对新机具抱有极大的热情,愿意“榨干”布恩格先生的每一点知识。现在,示范农场机手水平之高,甚至可以直接到德国类似的农场去应聘。

 

              中德现代农业示范农场推广与培训专家鲁道夫先生

鲁道夫先生是一位农业机械推广与培训方面的专家。他早年毕业于德国著名高校霍恩海姆大学,先后供职于德国国际技术合作公司、德国农机培训学院等机构,在德国国内和国际上从事农业、农机推广与培训项目。24年前,鲁道夫先生曾经到过中国,而今年8月,他受德国农业、食品及消费者保护部委派来到甘河。

鲁道夫先生认为,现代农业效率遵循“木桶效应”,如果有一方面做得不好,即使其它方面再出色,一切也会化为浮云。农机是现代农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并非使用了德国的先进机械就能搞定一切。作为推广与培训专家,鲁道夫先生认为,甘河农场到目前为止最成功的地方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培训了一批达到德国水准的拖拉机手;二是今年“田间日”活动的举办。他称,示范农场建立了培训中心,举办了多次高质量的培训,在推广方面做出了很大的成绩。示范农场并非单向向中国传递信息,而是需要对话与互动。因此,今年他还拜访了黑龙江、吉林等省份的农校以及南方的一些农场,希望在今后一段时间借助农业部农业机械化技术开发推广总站、各省级推广站和高校的力量,进一步推广甘河经验。

两年宝贵的经验与丰硕的成果

 

 

  今年“田间日”活动中布恩格先生在田间向来访人士介绍中德现代示范农场

是什么原因让德国农业与农机专家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开展与中国的合作项目?他们带来的技术、设备与理念是如何适应甘河农场当地的条件,在本地化的过程中擦出了怎样的火花,得到了什么结果?中德合作现代示范农场德方场长布恩格先生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甘河农场位于中国东北部的内蒙古自治区境内,距离北京约1800公里,当地的土壤属于黑土。在常人的印象中,东北的黑土地是非常肥沃的,但布恩格先生经过亲身检验,发现甘河本地的土壤层深度为40至60厘米,部分土壤为沙质,腐殖质含量为5%至8%,生物活性较低。此外,由于之前除草剂使用剂量较大,土壤结构遭到了很大程度的破坏,浮土较多,易受水蚀、风蚀。

2009年可以视为示范农场的试运行年,农场主要对机具进行了调试,以使得机具适应甘河的土壤条件。在这一年中,农场共种植马铃薯400亩,大豆1200亩,小麦200亩。虽然经历了多年不遇的恶劣自然条件,但农场仍然获得丰收,充分展现了先进农业机械的优越性。

今年,农场扩大了种植面积,继续运用德国先进的农业生产管理模式、技术和机械设备,提高示范农场的生产效率和作物产量;另一方面,布恩格先生带领的技术团队对农场的管理者和员工分别进行了管理培训和技能培训,使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得以真正在示范农场的土地上生根发芽。2010年,示范农场共种植大豆7500亩,春小麦4500亩,马铃薯375亩,小麦375亩。据分类实验数据显示,使用中方传统播种方法播种的小麦每平方米播种950粒,发芽率为65%至75%;而使用德方播种机播种的小麦每平方米播种650粒,发芽率大于85%。同时,甘河农场前5年小麦亩产平均为155至206公斤,而2010年使用德国先进的农业生产管理模式、技术和机械设备后,平均每亩增产45公斤。

为了进一步扩大示范农场影响力,带动垦区周边农村现代化农业生产,起到更强的引领示范作用,今年春季,甘河农场与莫力达瓦自治旗政府合作,在阿尔拉镇喀牙村承租耕地3000亩,委托示范农场进行生产和管理。示范农场使用德方提供的大型现代化农业机械进行生产,应用科学的管理方法进行经营,使当地群众对现代化农业有了了解,对中德示范农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按照之前的设想,示范农场的目标包括提高单位产量、改良作物、消除污染、引入先进的管理体系以及将示范农场项目作为样板加以推广等。现在看来,所有目标都在正常轨迹上高速运行。至于示范农场遇到的最大挑战,布恩格先生认为,之前示范农场并没有考虑成本因素,尚未对生产流程进行优化。通过前两年的成本摸底,成本大约占到收成的50%至60%,这一比例显然是很高的。因此,示范农场于今年对每一块农田都进行了流程经济性分析和从中耕到收获的成本记录,虽然机械是德方免费提供的,但还是把机械折旧也考虑进去了。在明年的实践中,相信成本会大幅压缩。

 

五家先进的企业

中国的农业发展现代化与德国农业有很多互补与合作机遇,包括耕作方式、生产结构以及农业生产力等方面。在中德合作现代示范农场项目中,中方提供1000公顷的试验土地和农业生产投入,德方提供农机设备与技术。由德国运抵甘河农场的农业机械设备包括:克拉斯(Claas)公司的3辆拖拉机和一台联合收割机;雷肯(Lemken)公司的气力式精量播种机、联合整地机、灭茬缺口圆盘耙、牵引式大田喷雾机、动力驱动耙、翻转犁带合墒器;格力莫(Grimme)公司的马铃薯收获机、播种机、中耕培土机、插秧机;莫克(Rauch)公司的撒肥机以及莫纳森(Monosem)公司的气力式穴播机。这五家公司均是世界知名农机企业,其中有些企业是第一次进入中国,而另外一些与中国的联系则可谓源远流长。

克拉斯公司是一家声誉遍及全球的大公司,近年来随着该公司对中国市场的日益深入,对它的报道也频繁见诸报端。据克拉斯公司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徐元伦介绍,公司上下对参与甘河农场项目非常重视,这次带来的3辆拖拉机和一台联合收割机都是最新的产品。甘河农场项目是克拉斯公司在中国参与的第二个中欧合作项目。早在1979年,克拉斯就曾在宁夏参与了一个欧洲与中国的农业合作项目,当时该公司提供的是一批小型联合收割机。30多年过去了,不少当时的收割机还在正常服役。这充分体现了克拉斯公司农机高品质的特性,不少中国农机手也因此对克拉斯公司产生了深厚的感情。而在甘河,克拉斯公司提供的联合收割机型号为Lexon570,它是克拉斯公司的顶级产品,也是目前在中国能见到的马力最大、收获效率最高的先进联合收割机之一。Lexon570收割机装备有APS脱离系统,自带水分监测功能,不但适用于包括大豆、玉米、小麦和油菜在内的各种作物,也能适应作物处于不同含水量情况下的收割。Lexon570还具备“3d”功能,这使得它能够在坡地作业中轻易保持如同在平地上作业的效率。为了更好的开拓中国市场和服务于中德示范场,德国克拉斯公司于今年6月20日在示范场对中国经销商和示范场农机驾驶员进了为期两周的业务培训,来自全国各地的克拉斯经销商、示范场机务人员参加了此次培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徐元伦表示,通过参与甘河农场项目,克拉斯公司让更多的中国农民认识到了先进机械带来的好处,坚定了公司高层对于中国市场的信心。今年以来,克拉斯公司已有包括副总裁、研发部门负责人和财务部门负责人在内的高层人士到中国进行考察,相信未来克拉斯公司进入中国的步伐会迈得更快。

雷肯公司历史十分悠久,在犁、耙等农具领域占据德国市场约60%的份额。雷肯进入中国市场的时间并不长,但也能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欧盟对宁夏、新疆和西藏等地的援助项目。这次在中德合作现代示范农场项目中,雷肯提供了35台(套)设备,包括气力式精量播种机、联合整地机、灭茬缺口圆盘耙、牵引式大田喷雾机、动力驱动耙、翻转犁带合墒器等等。据雷肯公司中国区负责人章世妍介绍,公司提供的是农业生产中的整个系统,可谓一环扣一环。因为雷肯公司的生产并非流水线作业,因此机械及其附属装备都是“量身定做”的,能够针对示范农场的实际情况发挥最大的效力。她称,雷肯提供的农机、农具与示范农场中其它公司的产品配合非常完美。通过复式整地,许多工序一次完成,不但效率、精度很高,安全可靠,而且减少了拖拉机和农具进地次数,减少了对土地的破坏,使得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今年7月7日,雷肯公司还在示范农场对雷肯工程师、经销商及示范农场驾驶员进行3天培训。章世妍表示,通过两年的实践,德方公司提供的机械与农具不但完全适应当地的条件,而且还有很大的余力。这也是今年农场与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合作,又承包了3000亩当地群众的耕地,使用先进机械作业的原因。她还认为,通过参与示范农场项目,雷肯公司进一步了解了中国的情况,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增加了知名度,为下一步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雷肯公司的整地机在作业

一个光明的前景

中德合作示范农场是中德双方合力耕耘的“试验田”,有着光明而广阔的前景。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项目正在预定的道路上高速飞奔。如果保持这样的势头,项目无疑能够为中国的农业发展提供一种先进的模式,有望进而以点带面,全面提升中国农业的发展水平,促进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一项目也能够大大拓展德国农机企业在华发展的商机,成为中德农业合作与发展的又一里程碑;同时,项目对其他国家农机企业乃至相关政府部门也有借鉴意义。

(本版图片由中德现代农业示范农场、克拉斯公司、雷肯公司和记者马铮提供)



http://farm.00-net.com/nz/nj/2010-12-24/nj_75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