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资栏目 > 农机 > 正文 返回 打印

印象宁波(图)

零零社区网友  2010-06-28  互联网

夏明 王磊 范蓉 邵滢

全国历史文化名城、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浙江省三大经济中心之一,有着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是宁波留给人们太深的印象。而记者于6月11-13日在宁波行走数日之后的印象却是,在农机化领域、尤其是农机社会化服务领域的创新和进取也丝毫不逊色。

截至2010年4月,宁波市农机专业合作社达186个,较2008年增长158%;2009年,农机“五统一”(统一育秧、统一耕作、统一机插、统一植保、统一收割)作业面积25.26万亩,比2008年增加50%;2010年全市早稻生产共投入各类插秧机1513台,机插面积15.07万亩,分别比上年同期增加59.4%和77.3%;预计今年水稻机插水平有望达到30%,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有望突破80%。这其中,86%左右的机插作业由农机专业合作社完成。

这是一个孕育着生机和活力的地方,一个可以令人叹为观止的地方。我们希望以采访中记录下的各种场景和故事,为读者还原一个真实的宁波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画面,印下一系列清晰的影像。

亲自耕田的理事长

一大片绿油油的早稻长势正旺,偶尔穿插其间的是一些四季豆、草霉等经济作物。远处,几台拖拉机正在来回奔忙。“那就是他们了。”同行的奉化农机管理总站副站长邬纪庆告诉记者,看起来他们非常熟悉,“他这是在给另一个种粮大户耕地。”

他叫周建平,奉化市国发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原来也是个种粮大户,2005年牵头组建了合作社。

“不好意思,让你们找到这里来。”远远地,身着一身洋马工作服的周建平一脸憨厚,走下拖拉机后忙向记者一行表示歉意,丝毫看不出他是个理事长。记者注意到,拖拉机前面挂着“国发农机”标牌。“马上要插中稻,这几天找干活的人太多了,实在忙不过来。新来的大学生技术还不够熟练,让他们在家里多做些调度和管理工作。这不,我也来给人耕田。”

接受他服务的是本村的一个种粮大户,虽然没有加入国发合作社,但将自己200多亩田的作业完全交给国发已经有三四年时间了。“他们干得好,机器好、质量也好,全程服务,又省事,又省钱,还省心。”指着即将栽插中稻的土地,潘金龙兴奋地告诉记者。

经过几年发展,如今国发合作社已拥有社员50人、固定资产432万元,从事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含烘干)服务,年服务能力在5万亩以上。“包括周围这片1000多亩田,全是国发给作业的。”邬纪庆指着周围绿油油的早稻说,“这是我们这非常有名的一家龙头企业的田。甚至包括获联合国‘地球生态500佳’的滕头村园林公司的田,都是国发给服务的。”

“我们赶上好时候了,国家政策好,干农机、种田都能挣钱。”周建平表示。这个合作社的社员去年最低收入超过10万元,最多的达到45万元。“我们已经搞了一块地,9亩,准备把合作社从现在的地方搬过去,重新规划一下,建立起机库、集中育秧中心,老地方搞烘干中心、洋马插秧机配件中心和维修中心。这不,一会就有银行来考察,我们得贷点款。”

当记者对他的烘干中心表示出一定兴趣后,他告诉记者:“烘干是个大问题。”去年早稻收获时,宁波地区曾经连续20几天阴雨。“国发的3台烘干机根本不够用,好多谷子霉了,心疼啊。烘干中心起来后,还得再买几台烘干机。这样,以后种早稻的人还会多一些。”

除购买机具享受高额补贴外,合作社进行场库及服务用房等基本建设、新成立的合作社作业达到一定规模、实行“五统一”作业、引进大学生等情况,宁波市及各县(市)区均有补贴,包括水电等也享受一定的优惠。“确实,现在种田确实很快活。”被邬纪庆戏称为“新生代地主”的周建平表示。今年,奉化市的早稻面积达到2.5万亩,比去年增加了5000亩(全部实现机插),机插率达到78%,比去年增加了26个百分点。邬纪庆告诉记者,2006年,奉化刚刚开始推广机插,2009年机插率已接近40%,“基本上是由合作社完成的”。

一个育秧中心样板

远远地就可以见到它——一座现代化的温室——几乎成了周围的地标。走进温室,里面雾气朦胧,控制中心正在自动喷雾加湿,绿毯一样的秧苗整齐划一,生机盎然。这就是位于象山县贤庠镇的水稻工厂化育秧中心,这是一条采用玻璃钢化大棚智能温控自动化育秧流水线。

在与今春15年不遇的罕见“倒春寒”的斗争中,它发挥了重要作用。“倒春寒”期间,正是早稻育秧的关键时节。受此影响,象山县部分育秧点出现了烂种烂秧、秧苗发黄、生长减缓等现象,机插秧苗紧缺,后期补育的秧苗又不到机插秧龄,部分种粮户遭遇“无米之炊”的尴尬。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贤庠镇水稻工厂化育秧中心2100平方米大棚内秧苗嫩绿如茵,生机盎然。

最终,这批优质秧苗共实现机插300多亩,除满足该中心100亩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机插需要外,还对外销售了不少,使原本对育秧中心有所怀疑的人们彻底服气了。从那以后,不少农户争先预订中、晚稻机插秧苗,甚至送来种子要求代为育苗。“现在育的苗中就有一些是代别人育的。”中心负责人、丰泰合作社理事长应芝告诉记者。

这条流水线除了可以为早、中、晚三季水稻育秧外,还可以进行蔬菜、花卉育秧。从去年开始,他们与一家著名的脱水蔬菜生产企业合作,为其基地培育了两批“德国香葱”秧苗,“效果很好,他们很满意。为生产花卉的公司也育过苗。”受此启发,丰泰合作社正在着手购置蔬菜生产的机械,“我们想在蔬菜生产全程机械化方面做点尝试。”

在象山县农业机械局局长金建文看来,合作社是他抓农机工作最好的“抓手”。2006年,全县只有一家专业从事跨区作业的农机合作社。自2008年开始组建这个合作社并着手建设这个流水线以来,全县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迅猛:2009年达到18家,今年到目前为止已经达到27家。“以机插秧为重点,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全靠这些合作社了。”金局长表示。

2010年5月17日,象山半岛、丰效、绿地等26家农机合作社同时推出农机社会化服务承诺(五统一),实行统一育秧、统一机插、统一耕作、统一植保、统一收割。26家农机合作社还公布了由宁波市农机局、宁波市农业局联合制定的、全县统一的农机作业服务价格。为保证合作社工作效率,县农机局还为每个合作社配备了电脑、面积测量仪等设备。

“随着这26家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相继成立,农机服务的触角几乎遍布全县各地所有村组,广大农民普遍享受到了农机合作社‘保姆式’服务带来的实惠。”金局长告诉记者。

在合作社的带动下,象山机插方面的确有些成绩:率先突破了超级稻机插;制种水稻的机插试验已经取得重大进展,初步实现母本机插,父本今年也要搞机插。2006年开始推广机插以来,几年间机插秧的迅速有些惊人:2006年100亩,2007年6000亩,2008年1万多亩,2009年2.4万亩,今年有望达到5万亩,机插率有望突破40%。“我们起步比较晚,财政也相对弱一点,今后要做的工作还很多。”金建文表示。

创造吉尼斯纪录的理事长

一条田间小路将稻田分为两片:左侧的参差不齐,稻叶嫩黄,稀疏错乱;右侧的粗壮挺拔,苗势均匀,分孽充分。鄞州区洞桥镇水稻机插高产示范方边,记者见的情景有些奇异。“原本这块田是转包给我的,田主人看我们合作社种田很轻松,就把田要回来自己种,也没有请我们作业和管理,所以你看,跟我们的田差别太大了。”鄞州区洞桥南瑞粮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许跃进给记者解释道。

提起许跃进,可是宁波市鄞州区有名的种粮能手。同样是遭受了“倒春寒”的影响,许跃进的田因为采用集中育秧,机械化插秧,同时注意了后期田间管理工作,到目前长势良好,“根本看不出什么影响。”宁波市鄞州区农机化管理站站长童裕丰在仔细查看了已经进入孕穗期的水稻之后告诉记者。2007年底,童被聘为鄞州区首席农机推广专家,曾著有《水稻机械育插秧技术》等著作。

在这个示范方里,记者看到了各式各样的标牌,上面写着试验的内容和目标。“对面的田是我承包的,200多亩,基本上都采用机插,同样长势良好。”许跃进告诉记者。

走进合作社的院子,可以看到各种机械。二层办公楼里面包括了培训教室、库房、办公室等。在老许的办公里记者见到了各种奖状、奖杯、奖牌,包括一个“全国粮食生产大户”证书。但最为引起记者注意的是这样一块奖牌,上面写道:“纪录单季晚稻最高亩产836.69千克/亩创造者/申报者宁波市鄞州区洞桥镇百梁村许跃进浙江省农业吉尼斯委员会二○○九年四月”。

“原本他是反对搞机插的。”童站长告诉记者,2006年他开始推广机插秧时,老许没有接受,甚至讲出了“给我插秧机我都不要”这样的话。但是乐于学习、肯于钻研的老许第二年的态度却发生变化,开始试验。2008年夏,老许酝酿组建并于当年的11月6日成立了这个合作社。2009年,他在自已合作社的1000多亩土地上大肆搞起了机插。“而且还搞客土育秧。”童站长讲道,“非常符合机插的要求。”

不仅如此,他还总结出了很多独具特色的育秧及田间管理方法。“你看,吉尼斯纪录不是谁都能创造的。不要看它小,这可是全区农业“双千”(千斤产量,千元收入)工程示范区的核心区块。”在老许的带动下,合作社内的机插秧技术迅速推广。

童裕丰站长告诉记者,在鄞州区21家合作社中,南瑞算是小的。大合作社中比较典型的要数鄞州区创宁粮机专业合作社:建有800多平方米的办公综合楼、2304平方米的水稻工厂化育秧中心和1250平方米的粮食烘干中心,拥有513台(套)机械各类农机具,核心示范基地9304亩,联结基地1.1万亩,90%以上的水稻实现机插;目前拥有8台烘干机,为了推广机械化烘干技术,今年准备再买6台。“合作社已经成了我们试验的基地,推广先进技术的最佳平台”。

一个从育秧到卖米的合作社

有着6500年历史的田螺山遗址,位于余姚市三七市镇相岙村的田螺山周围。距此不远的二六市村有一个成立于2008年的余姚市田螺山农机专业合作社,是一个自我服务为主的农机共同使用合作社。

这是一家最早由8个种粮大户自发成立的专业合作社,经过两年的发展,已经流转土地6300亩。合作社主要为社员提供农机政策信息、农机作业服务、农机维护和修理等服务。合作社共拥有拖拉机、收割机、开沟机、插秧机、植保机、烘干机等农业机械近百台,还自行筹资80余万元,建设了生产库房。

“现在看来,农机补贴的力度最大,农民得的实惠最多。如果没有补贴,大户们现在很难挣钱。”合作社理事长李小江对记者表示。目前,他个人租种着1360亩田,去年的纯收入达到30多万元。

讲起往事,这个被人称为善于种田的中年人却没有了那股兴奋劲。2003年他开始承包了400亩土地,满怀希望的他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之后,那一年的纯收入只有900元,“没有机器真不行啊。农技你还可以摸索,但农机你是没办法的。”李小江显得很感慨。

自打2006年他买了一台洋马插秧机以后,李小江种田的热情便一发不可收拾。在他的带动下,合作社在此后的两年时间里买了15台高速插秧机,2009年更是一次性购买了20台高速插秧机,机插秧在当地日益普及,全镇85%的水稻实现机插,基本消灭了撂荒。明年还准备到附近的兰江街道流转土地,预计有1400亩左右。

在合作社,记者还见到了育秧中心、稻谷烘干中心、精米加工中心、机械维修中心、农资超市。这些中心对外开展服务,只收取成本费,让利给附近的农民和农机手。让记者惊奇的是,在其中的一间库房内整齐地码放着大量的盒装“生态米”。“这也是我们生产的,2009年已上市销售。我们正在尝试进行系列生产,延长这个产业链,从育秧到大米,我们实行全程、系列化服务。”李小江告诉记者。

2003年以前一直在经商的李小江显得真诚而头脑灵活,“明年我们的早稻秧还要多育些。还有就是烘干这块还要加强,得再上几台烘干机”。他目前最大的希望就是粮食部门能够在他将粮食烘干后及时给他收购上去。“几百万斤粮食实在是没地方放啊。”

据余姚市农机局局长李兰珍介绍,近几年,余姚的农机合作社发展较快,已由2007年的9家发展到目前的38家,其中13家农机合作社通过规范化验收,金马合作社被评为省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过三年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建设,已实现粮食生产功能区农机服务全覆盖。

“今后,我们重点在抓好农机合作社提质工程上下功夫,今年已联合农村合作银行启动合作社专项贷款,为合作社的发展提供金融支持;积极引导农机专业合作社承包或流转土地,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之路。同时,把合作社作为农机化示范推广的前沿基地,大力引进、开发、研制能与本地产业相适应的先进、高效、环保农业机械的运用,特别是粮食产业机械的推广运用。”李兰珍告诉记者。今年,他们打算在全市建立两个“一化四中心合作社”,不但要把农机合作社建设成为规范化合作社,还要把合作社建设成为全市粮食生产的育秧中心、维修中心、烘干中心、培训中心。

短评

“宁波模式”的示范意义

宁波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走在了浙江省乃至全国的前列,这种以农机合作化引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经验可以称为“宁波模式”,对于我国大多数地区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具有突出的典型意义和示范价值,成为全国农机化系统可资借鉴学习的好榜样。

总体来看,宁波的经验模式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以农民为主体。宁波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从一开始就具有鲜明的农民主体性和显著的内源动力性。这不仅体现在宁波市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社员基本上都是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农民,其中又以农机大户、生产大户为主,非农民社员的比重较低;而且体现在宁波市农机专业合作社中涌现出一批有胆识、有能力、有胸怀的合作社企业家。

二是以市场为导向。宁波市农机专业合作社从一开始就自我服务与市场经营并重。这集中反映在宁波既有一批农机共同使用合作社,更有许多农机共同经营合作社。而且,即使是那些农机共同使用合作社也越来越表现出明显的市场经营导向。我们在采访中发现,宁波有越来越多的农机专业合作社不满足于为社员或非社员提供农机服务,而是默默打算、积极筹划或已经进行农产品生产、加工以及相关的品牌建设。此时,他们已经开始走向市场导向的农业生产合作社或营销合作社了。

三是以政策为支撑。这是宁波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中特别值得指出的一条经验。应该说,宁波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成功实践,从一开始就离不开宁波市各级政府特别是各级农机管理部门恰当的政府行为。

一方面,近些年来,他们通过政策宣传、培训咨询等方式,推动宁波市农机专业合作社数量迅速增加,领域逐渐扩大,服务经营多样。譬如,他们要求各地建立农机农技人员指导合作社制度,要求各乡镇组建功能区农机服务组织,并且注重进行合作社负责人培训、操作维修人员培训,这些都有效地促进了宁波市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规模发展。

另一方面,他们强调在发挥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作用中提升服务质量、规范组织建设。近几年来,宁波市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的通知》转发市农业局、市农机局《关于加快粮食生产功能区服务组织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粮食生产功能区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实施细则》《宁波市农机化专业服务组织提质工程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极大地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特别是在2009年,宁波市农机局在国内农机服务领域中率先提出了“提质工程”概念,出台了《宁波市农机化专业服务组织提质工程实施意见》,强调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发展速度与结构、质量和效益的有机统一,推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

可以说,“宁波模式”为全国树立了一个极好的榜样。这种榜样既有其地方特殊背景的因素,更体现出当地农机管理部门立足全局、创新思考、明确定位、科学实践、有为有位的精神本质。对于全国各级农机管理部门来说,后者具有更为强烈的可资借鉴的意义。文/徐旭初

(作者系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教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博士后、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CARD)中国农民合作组织研究中心(CCFC)执行主任;曾作为全国人大立法专家,执笔起草了新中国第一部合作社法规《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2005年1月1日起施行),参与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2007年7月1日起施行))

 

               国发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周建平在耕地

 

          鄞州区洞桥南瑞粮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许跃进接受采访

 

                       鄞州区创宁粮机专业合作社

 

                         象山县工厂化育秧温室

 

                    余姚市田螺山农机专业合作社

 

                              机插制种水稻

 

              余姚市田螺山农机专业合作社生产的“彩色米”



http://farm.00-net.com/nz/nj/2010-6-28/nj_75193.html